城市管理学(简答)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城市管理学(简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7.治理具有哪些特征?答:(1)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2)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3)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4)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8.为实现“良好的管治”,城市政府和其他主体进行的行动应禀承哪些原则?答:(1)良好参与(2)遵守法规(3)透明度(4)响应(5)舆论导向(6)公正与宽容(7)有效且高效率(8)可计量的且财政可行的。良好的管治还包括无缝隙政府、满足合理顾客“需求”等表现形式。

9.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化模型的大政府转化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小政府,因而能够促进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机构精简、优化、重组。 14.新公共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征主要包括八方面的内容:(1)采取理性途径方式处理问题,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并且对服务的传输都必须加入一个赋予责任的行政单位;(3)改变组织结构,促进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5)20.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答: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1)效益原则(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3)动态原则(4)协调原则

2l.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问题?答: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设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1)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2)协议出让,政府让利(3)生地出让,效益粗放(4)“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22.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哪些特性?答: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如下特性:(1)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2)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3)建设的高时加大市场投放,地价低时买入土地;很多国家实行了先买权制度,保证政府控制土地价格和投机性交易。 29.城市财政管理的职能有哪些?答:城市财政管理除了具有地方财政的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合理分配和稳定经济发展等作用外,还有如下的具体职能:(1)筹集资金。城市经济管理为了履行城市建设与维护的公共经济职能,要筹集大量的资金。 (2)合理安排支出。城市财政(通过市政财务)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将筹集的资金有计划地分配给城市各部门各单位,并利用支出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制约分配比例和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3)答: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市建制体制(2)市政府构成体制(3)市行政管理体制(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lO.街道办事处承担哪些职能?答: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主要有:(1)城市管理职能,如市容市貌、社会治安、民政管理等; (2)经济职能,即创办和主管经济实体;(3)协调职能,及协调辖区内单位之间、居民之间、街道与居民之间、街道与居委会之间的关系;(4)指导职能,主要指导居委会的工作。 11.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答: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政治参与、行政参与和社会参与等内容:(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务,参与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2)市民的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行政决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利;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促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3)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事社区服务、拥军优属、残疾人援助和义工活动,参与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12.电子政务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答:电子政务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包括机构内部的工作流信息和从机构外部获取的业务信息;二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发布政务信息,供社会了解和使用,即“政务公开”;三是政府事务在网络上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处理。 13.电子政府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电子政府的基本特点是:(1)是由信息、通信技术和法律支持的虚拟政府,具有跨地域、跨机构的特性,是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的信息服务与办公业务体系。 (2)电子政府的作用和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高效率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履行政府职能。 (3)电子政府建设与运行的结果将使基于工业

改变现行政策,使公共组织能被传统服务价值所支配的文化中,转换成“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相结合的文化;(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而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动员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持续地进行结构与组织的变革;(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并发展一种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及市民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的供给者来支配,而是以回应人民真正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 (8)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15.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答:(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16.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囚徒困境现象有哪些?答: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17.城市发展战略包括哪些内容?答:(1)战略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 (2)战略愿景,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3)重点战略,重点战略是作用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发展又比较薄弱,需要特别加强,且在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经济环节、产业部门或管理领域的战略举措。(4)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针对实现战略过程中的矛盾所采取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5)战略反馈,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多阶段的动态过程,前一个阶段的战略措施的结果以及外围环境的变化,将形成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状态。 18.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征?答: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即组织的共同构想; (2)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3)组织结构扁平化;(4)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造力; (5)弹性化的组织结构; (6)能够实现充分的自主管理。 19.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同步性与超前性(4)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23.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答:为改变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在管理体制上应该逐步实现转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 (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24.我国城市成长具有哪些特殊性?答:(1)城市化阶段差异。(2)城市化发展速度差异。(3)土地所有制基础差异。(4)中西方城市行政基础差异。(5)市场化程度不一。 25.我国城市成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我国的城市成长管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1)土地投放的规模、时序和区位(2)成长模式——内涵与外延(3)功能分区——纯化或复合。 26.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城市经济管理有以下几个特征:区域性、综合性、两面性、二重性。 27.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主要有:(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7)注重全市就业情况。 28.解决土地市场的垄断和投机的措施有哪些?答:(1)制订法规,规范土地市场的进入。通过对进入市场的土地进行严格限定,从源头上控制土地市场的供给。具体包括:严格控制农地转用,保证土地有序供给;实行土地买卖的申请劝告制和土地交易许可制,抑制土地投机。(2)土地交易过程的管理。采用公开的方式进行土地交易,如我国香港地区的招标拍卖;公布公告地价和基准地价,指导市场交易;对交易土地编制利用规划并确定土地价格;建立严格守信,自我约束的中介组织保证交易公平。 (3)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管。很多国家强调土地登记的作用,及时监控土地流转情况;利用税收手段强化对闲置土地的管理,增加寡头控制的成本。 (4)直接干预土地市场的供求。很多国家采取土地储备的方式来干预土地市场的供求,比如加拿大通过公共土地银行和公有地段整治计划,地价

综合平衡调节。城市经济财物管理作为对城市财政工作进行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反馈的活动,是城市对其集中性财力进行统筹安排、调节平衡、总体控制、全面监督,以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4)财政监督和调节。财政监督和调节的职能是根据市政管理目标对城市主体的社会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调节的职能。 30.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答: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有: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 35.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是指由社区内司法、警察、安全、消防等部门组成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从事治安保卫工作的自治性组织(如治保会、联防队、门栋关照小组等组织),为创造安全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而对社区内的社会公共秩序、户口、特殊行业(如旅馆业、旧货业等)、道路交通、消防及法制和安全教育进行的管理。(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这是由街道环卫所及各房管所、园林所及社区内各单位组成的市政管理委员会以及群众自治性组织和全体社区成员,为谋求适合居民身心健康的和谐环境,而对生活垃圾、污水、粪便处理工作,道路清扫工作,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以及环保宣传工作等等进行的管理。(3)社区卫生保健。这主要是指由街道卫生科、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地段医院和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组织发动社区成员,为保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对卫生防疫、计划生育、老年人保健、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保健,以及心理咨询、社区康复等工作进行的管理。(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主要是指由社区自治性组织和各专业性团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动全体社区成员,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里弄、文明楼和文明家庭等活动,进一步完善调解、帮困、服务网络。同时,做好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及传媒的发展规划,以生态环境物质文明为基础,加强理想、道德、法制教育,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的社区社会风尚。

36.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和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

37.城市环境具有哪些特征? 答:(1)复合性。城市环境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自然—人工复合环境; (2)人为性。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主体和中心的

环境; (3)开放性。城市环境是一个44.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问题产生的果;(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2)高度开放性的环境系统; (4)更高的脆弱性。由于城市环境是高度人工化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自然调节能力弱,主要靠人工活动进行调节,而人类活动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众多,各因素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其他因素的连锁反应,因此城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 38.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答: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大气污染,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污染直接破坏了城市大气环境。(2)水污染,有机污染仍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3)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垃圾是城市环境的重要问题。(4)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和视觉污染等在城市环境中的破坏作用也不容忽视。

39.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城市环境的国家标准管理;(2)制定城市环境发展战略;(3)城市环境规划管理;(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4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1)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3)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4)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41.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答:(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量物质化。(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42.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 答: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43.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有哪些?答:(1)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 (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3)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 (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文化层次偏低;(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原因是什么? 答:(1)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2)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3)改制与后续管理衔接不够,造成改革不彻底或阻力较大;(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

45.城市边缘区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答:(1)更新观念,强化大都市整体意识;(2)加快改制步伐,理顺管理体制,尽快消除“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3)加强统一规划,建设,严格监督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4)推进小城镇建设,实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双向城市化改造措施;(5)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46.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答:城中村的产生原因主要有四种:(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47.城中村对城市建设管理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答:(1)城市整体环境的恶化。与城市紧密相连的灰色区有着与城市相异的管理体制和生活模式,在与城市进行物资、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破坏城市的整体环境。它们在形方面与城市密不可分,在质方面却与城市脱节,环境卫生的脏、生活秩序的乱、建筑风格的差与城市地区形成鲜明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肌理,恶化了城市环境。(2)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远期更新成本的增大。城市灰色区的特殊性和改造对策的缺乏,使城市规划部门往往对其采取妥协的态度,管理被动。而农民的“建房占地,独门小院”的思想造成土地的占用率高、利用率低,更不能通过规划进行功能组合,发挥土地的级差地租效益,同时,农民的高密度、超容量建设也给远期的更新增加了成本。(3)社会问题的滋生。行政权力的交错和衰减及人口构成的复杂,使灰色区成为社会问题滋生的场所,抢劫盗窃、吸毒、赌博现象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城区。

48.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答:(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49.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有哪些?答:(1)行政区隔的束缚严重限制城市发展(2)未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3)强调城市自身发展的影响

50.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答:(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 (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

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6)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51.如何判断什么是紧急状态? 答:公共紧急状态指的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据此,判断突发事件与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1)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 (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阻止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5)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等。

7、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彻做到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快、准、齐、实”四个要点:1、“快”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处理2、“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准确判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3、“齐”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4、“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

8、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恢复?

在突发事件的影响逐步消除的过程中,另一个功能是实现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恢复。这一功能的实现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恢复生产、生活;2、应对突发事件周期性特征中的下降、回复阶段,进行全面的宣传,通过包含媒体、政界等多方、多重的影响,提升住民预期,改变和提升外界对地方的预期;3、坚决避免事件“死灰复燃”现象的发生,强化扫尾工作;4、逐步实现突发事件相关资源和“生产”能力,从“战时”向“平时”的转化。

9、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对风险进行管理的程序是什么?(1) 对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列举出可能出现的风险;(2) 对这些风险进行确认,排除不存在的风险;(3) 将各种风险列举在管理目录中;(4) 对列出的风险进行横向分类与纵向分级。 10、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进行危机判断?(1) 对可以预见且时间和资源允许处理的风险,尽量减少其发生的可能;(2) 对可以预见但可能发生概率较低的风险,可以进行投保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3) 对现在没有表现出来,但其爆发总存在一定征兆的风险,采取建立预警系统对其监控; (4) 对那些完全不可预测到的风险,则必须建立起一个有效、完善的危机处理机构,以对随时出现的风险进行处理和灾后恢复。

52.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制订突

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

(3)对事件的处理作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4)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 54.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适时、适度的发布警情和公示,让公众获取有益、可信、清晰、及时、有权威和具有安定效力的信息;(2)对突发事件的事前宣传,只有通过良好的事前宣传和教育才能在突发事件产生时降低恐慌和其他的不利影响;(3)信息系统还必须兼负多部门、多层次、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4)信息系统还必须具有强化监控与即时反应突发事件特征性指标变化的功能,定期向公众公布突发事件的现时状况,预测发生、发展及流行趋势,并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 55.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执行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执行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中最直观的表征。执行系统的任务在于对决策进行敏捷的、全面的贯彻。具体来看:执行系统必须保障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对于首次出现的情况应能够迅速转化采取近似处理方案;即时反馈执行结果,并通过信息系统向决策系统进行执行反馈;对执行决策需要的资源进行细化和整合,保障在较小的投入下能够完备的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对执行中的短缺资源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至决策系统,采取替代或加大投入的方法来保障执行的绩效。 56.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保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保障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对于保障系统而言,其主要作用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1)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资源保障;(2)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非物质资源保障,如信息库、数据库、人才库等等;(3)提供有效的作为绩效评估系统绩效的物质载体。 57.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答:普遍来看,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主要从四个方面执行:(1)宣传教育。(2)准备预案。根据既有的和潜在的事件设立多重备选预案,缩短反应时间;(3)构建预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学、民、媒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 59.城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是什么?答:城市处于自然系统之中,对于自然灾害不能完全避免,应对自然灾害城市应当在如下方面进行努力:(1)建立科学的决策指挥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2)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3)提供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提供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减少灾害损失。(4)进行宣传教育,使市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减少损失。

60.城市事故灾难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处理城市事故灾难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积极疏散救治,减少人员伤亡;(2)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3)积极努力创造安全空间,减少事故隐患。

61.我国市政府具有哪些职权?答:城市政府的主要职权有: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的指示、规定和命令;领导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改变或撤销县、区政府和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决议、指示和命令,讨论制定和组织执行国民经济年度计划和长期计划(规划),决定于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有关的重大措施;讨论制定年度财政预算,决定实现预算的重大措施;依照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决定和组织实施城市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决定加强城市管理的重大措施等。根据我国宪法,市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市范围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总之,城市政府对于涉及城市的公共事务都要进行管理。 62.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具有哪些属性? 答:(1)组织性,指合法注册,有成文的章程、制度,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等;(2)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指不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也不隶属于政府或受政府支配;(3)非营利性,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利润分配;(4)自治性,指有独立的决策与行使能力,能够进行自我管理;(5)志愿性,指成员的参加和资源的集中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和志愿性的;(6)非政治性,指不是政党组织,不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7)非宗教性,指不是宗教组织,不开展宗教活动。 67.我国城市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1)经济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利用经济、财政、金融、法律和行政手段,从宏观上对城市经济进行调控、仲裁和服务,目的在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良性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改善;(2)社会职能主要是指城市政府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目的在于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促进城市社会的良性发展,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安全、福利、保障、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3)规划职能即城市政府依法制定的土地开发、资源优化、建设布局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中长期发展计划,目的在于预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思想、政策和制度依据;(4)建设职能即城市政府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组织规划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进而落实城市规划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5)管理职能是在城市政府的各种规划项目落实以后,保证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秩序,维护城市能源、道路、交通、安全、市容、环境、卫生、防灾、消防等城市事务的正常秩序,对城市各项事业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包括决策管理、过程管理、绩效管理、法制管理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69.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2)协助制订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

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70.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是什么?答:(1)综合性。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2)法治性、政策性。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段,涉及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3)地方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同时,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城市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4)长期性、经常性。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5)实践性。城市规划的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应当在规划编制时,考虑城市的财力和能力,不能盲目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要注意城市规划自身的弹性。

75.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答: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1)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2)文化结构的高文化发展趋势;(3)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4)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76.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社区作为一种区域性社会系统,主要由以下几种要素构成:(l)稳定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地域;(2)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人群;(3)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4)具有本地特征的文化积淀;(5)居住人群对居住地的情感沟通和心理认同。 77.城市社区具有哪些特点?答:城市社区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城市中被道路所环绕的居住地段为其地域,这一地域边界较为确定,范围较小;第二,社区的人群规模大、密度高、异质性较强;第三,公共设施较齐全,能够承担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第四,社区内社会组织结构复杂,经济、文化发达,人们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有较强的归同感。

78.城市环境管理的制度有哪些?答:(1)预防方面的制度,包括环境监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

制度、许可证制度。(2)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排污收费赔偿制度、谁污染谁治理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奖励制度。(3)监督方面的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规定必须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确保责任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符合要求。(4)排污检查制度,环保部门有权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监督其是否遵守排污许可证的规定。

79.如何理解城市化的内涵答: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人口向城市的集聚;(2)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3)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4)农业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5)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80.城市化浪潮的动力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答:城市化浪潮的动力系统包括以下内容:(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81.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是什么? 答:(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 (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 (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 (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 (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 (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 (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1.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1)城市日益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成为人类主要的聚居地。(2)城市空间组合上发生了巨变,要求城市朝着高质量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3)城乡融合、差别趋小

2.城市化浪潮的成因是什么?答: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经济增长(集聚效应,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农业技术的提高、交通与通讯技术发展);总人口的增长(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的途径之一)和人口的流动。从城市化浪潮的动力机制来看,上述的四个方面影响因素又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动力系统。(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3.城市管理的必要性是什么?答:(1)城市特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城市具有相互联系性、复杂性以及开放性特性,这些特性从本质上决定了城市需要管理。(2)市场的不完备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3)管理、市场各司其职可以提高效能。 4.城市管理的可行性是什么? 答:(1)城市管理能够产生绩效(2)城市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付费产品(3)城市管理需要被管理主体有支付意愿。 5.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答:(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 (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6.我国城市管理的政治性主体与参与性主体的关系是什么?答:(1)城市政府作为权力的主要载体,由城市选民选举产生,因此政府必须满足选民的要求。然而政府可以动用的资源非常有限(通常是预算资金),不能单独完成增加就业、完善设施等任务,所以政府必须寻求与市场力的合作。(2)企业、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市场力的主要承载者,其最终目的是获得利润。他们趋向于同政府合作,但前提是政府要采取各种方式吸引企业,如减免企业税收,低价提供建设土地,简化建设审批手续,修改、简化规划条例等。这样,政府与企业就形成了“权钱政体”。这一联盟要受到来自社会力的制约。(3)在特定的情况下,政府也要谋求与社会力的合作,从而抑制大企业意志的膨胀或者向中央政府施加压力,获得补贴与各种支持。这样就形成了“权力与社会力政体”,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争夺国际资本和投资项目是在全球舞台上进行的。由于国际资本的高度流动性,地方政府和一城一地的市民在和市场力谈判时的筹码越来越少,甚至国家政府的影响力也在下降。如果政府真的和社会力结成同盟,坚持要求大企业做出让步,则大企业完全可能会投资到别的城市甚至别的国家”。因此,这一联盟要因时、因情势发挥作用。

从政治学角度如何理解市政的内涵? 1、从政治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城市政治主体(城市政府、社会团体、无党派人士等)围绕城市公共事务而展开的各种政治决策与行政执行的活动过程的总称,目的是保持城市运行的稳定。这一概念包含了如下几层意思:(1)城市政治主体是指全部城市政治体系。既包括城市权力政治体系,也包括城市政治参与体系。(2)城市公共事务是指城市广泛的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公共安全、交通、环境与公共卫生、公用事业、游憩设施等有关的城市社会公共事务。(3)政治决策和行政执行活动具体表现为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与执行过程。即城市政治与行政体系中的有权机关,为了有效地管理城市社会公共事务而对城市各类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活动,以及城市利益群体和公民对城市公共政策的影响活动。这些活动表现为城市公共政策主体与市民或社会团体的政治性互动过程。(4)市政的目的是政治性的,即保持城市运行各个方面的平衡与稳定。

7、城市社区主要具有哪些特点?1、城市中被道路所环绕的居住地段为其地域,这一地域边界较为确定,范围较小;2、社区的人群规模大、密度高、异质性较强;3、公共设施较齐全,能够承担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4、社区内社会组织结构复杂,经济、文化发达,人们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有较强的归同感。 1、简述我国城市政治权力系统的构成。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1)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组织,(2)国家政治权力系统的城市政权机构:(a)城市国家权力机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行政机关——市人民政府;(c)司法机关——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以及这些机构

的下级组织机构。

4、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及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2、办理本居住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3、调解民间纠纷;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5、协助政府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工作;6、沟通政府与居民之间的联系;7、搞好社区服务; 8、加强民族团结;9、管理居民委员会的财产。 5、市民参政的意义是什么?1、市民参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2、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市民参政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 6、市民意见表达方式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1、扩大基层和地方选举的范围和力度,广开言路,给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社会团体和基层自治组织的市民,创造意见表达的途径和条件,并尽快将这些途径、方式和条件纳入制度化的轨道;2、在法制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借助大众传媒及其他舆论工具,为市民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意见表达的阵地; 3、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努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开展市民终身教育和职业培训,不失时机地抓好提高市民素质工作,以确保市民参政议政和意见表达的质量和效果。

7、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个人联系渠道,这是一种最为传统的表达方式,即在特定情况下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地区范围内的各种血缘、地缘、事缘、学缘或其他非正式关系,来接近有关市政决策的人物,直接反映其利益要求;2、代理人或代表渠道,即在城市政治系统内居于特殊地位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个人,通常由他所属的集团推选出来,进入城市权力系统内部,担任市政治或行政职务,直接参与政策制定,作为一定社会集团利益的代理人;3、集团参与渠道,。在我国城市中,集团参与渠道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市民利益表达渠道,即通过职业集团对市政管理和决策施加有效影响,实现其利益要求。这些职业集团,主要以政治、行政、法律、经济、管理、劳务、文化、中介、服务等职业群体为主;4、市民监督渠道,市民监督是维护市民利益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即通过政治、行政、经济、法律和舆论的监督,防止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侵害市民的合法权益,危害市民个人和整体的利益。

1、简述市政管理体制的概念、本质和核心。

1、市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2、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3、市政体制的核心是城市的权力在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

2、简述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市建制体制,它包括设市的标准,市的行政地位,市的自治(或自主)权力,市与中央、省(州)的纵向权力关系,市的下级行政建制;

2、市政府构成体制,包括城市国家政权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3、市行政管理体制,包括市行政领导体制(如市长

负责制、委员会制等)、市行政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的有机结合体、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与本级政府与上级对口业务部门的权责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等;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也称市权力系统权责关系,即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系统中,政府、事业单位及企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定位。

以上四方面的内容中,市建制体制是市政体制存在的前提;市政府的构成体制是市政体制运转的制度基础;市行政管理体制则是市政体制研究的重点;市政体制的核心问题则是在城市公共事物管理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3、我国城市建制体制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设市的标准;2、市的行政地位,市的行政地位是指在国家的行政区划级别中所处的等级和行政隶属关系; 3、市的设置模式,市的设置模式是指建制市设置的空间组织模式; 4、市的下级行政建制。

4、我国当前的城市设置模式主要有哪几种?

1、切块设市模式,即以县的中心城镇或其他重要城镇连同其近郊部分析置市,城市区域与乡村区域界限分明,市县共存,城乡分治; 2、多中心组合模式,即由若干个集聚中心或城镇组合而设置市;3、整县改市模式,指将整个县改为市,或几个县整块合并为市,也包括撤销市外围的县并入市;4、市领导县的模式,此种模式是由一个中心城市领导若干个县,即以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农村的城乡合治型的建制模式。

6、我国城市的市政管理职能有哪些? 1、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职能,包括城市规划与管理职能、城市建设与管理职能、环境保护职能、;2、城市社会发展、社会控制与社会保障职能,包括公安管理、司法行政管理、民政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3、公共经济管理和经济振兴职能,包括公共财政职能、公共产品供应和公共经济服务及其管理职能、公共经济规制职能、城市经济振兴职能;

1、城市发展战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战略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2、战略愿景,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3、重点战略,重点战略是作用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发展又比较薄弱,需要特别加强,且在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经济环节、产业部门或管理领域的战略举措。4、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针对实现战略过程中的矛盾所采取的策略和具体措施;5、战略反馈。 2、如何制定营销导向城市发展战略?1、将城市作为企业来进行营销;2、要在市场营销中取得长久的优势地位;3、营销城市要“走出去”;4、营销城市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请进来”。

3、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即组织的共同构想;

2、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 3、组织结构扁平化;

4、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造力; 5、弹性化的组织结构;

6、能够实现充分的自主管理。 3、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是什么? 我国的城市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又分为下列步骤: (1)勘察、搜集和分析城市的基础资料;(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3)起草城市总体规划;(4)评议城市总体规划草案;(5)审议和通过城市总体规划;(6)上级政府审查、批准城市总体规划。

2、第二阶段——编制城市详细规划,设市城市的详细规划由市政府的城市规划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县政府所在地镇的详细规划由县政府的城市规划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其他建制镇的详细规划,由镇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可以提出多种方案,从功能、经济、环境、景观等效果和建设次序、周期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比较和论证,然后选定实施方案。城市详细规划具有作为各项工程设计依据的性质,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各种法规、技术标准和规定。 4、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行政法制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行政法制原则也即行政法基本原则,它是贯穿于行政法之中,指导行政法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准则。

1、行政合法原则,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2、行政合理原则,行政合理原则的宗旨在于解决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合理性问题;

3、行政效率原则,遵循依法行政的种种要求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行政效率。廉洁、高效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要求,提高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4、行政统一原则,行政统一原则分为三项内容:(1)行政权统一;(2)行政法制统一;(3)行政行为统一;

5、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原则在行政法上的体现,我国行政公开的原则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种职权行为除法律特别规定的外,应一律向社会公开。 5、依法行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任何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都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法律,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律规定办事; 2、任何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都不能够享有不受行政法调节的特权,权利的享受和义务的免除都必须有明文的法律依据;3、国家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必须有明文的法律依据;4、任何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都是行政违法行为,它自发生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一切行政违法主体和个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行政公开原则的要求是什么?1、行政立法程序、行政决策程序、行政裁决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公开;2、一切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必须向社会公开,未经公布者不能发生法律效力,更不能作为行政处理的依据;

3、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在进行行政处理时,必须把处理的主体、处理的程序、处理的依据、处理的结果公开,接受相对人的监督,并告知相对人对不服处理的申诉或起诉的时限和方式;4、行政相对人向行政主体了解有关的法

律、法规、规章、政策时,行政主体有提供和解释的义务。

7、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的主要包括哪个方面的内容?

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3、动态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有指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障碍;

4、协调原则。土地利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

8、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1、城市化阶段差异; 2、城市化发展速度差异;

3、土地所有制基础差异;4、中西方城市行政基础差异; 5、市场化程度不一。

9、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什么? 1、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 2、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 3、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4、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10、以项目为主体的投融资机制可根据城市公共建设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哪些不同的投融资方式?

1、投资者共同组建项目公司;2、以“设施使用协议”为载体的投融资方式;3、以“有偿供给”为基础的投融资方式;4、BOT投融资方式是指建设项目由企业投资建设,企业同时获得该项目一定期限的经营权,期满后再将设施转让给政府的一种投资建设方式,是国际通用的投资运营模式;5、捆绑式组合型投融资方式,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无投资回报项目和有投资回报项目的捆绑和组合,将投资负担和投资回报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项目成为另外一个项目信用保证的投融资方式。6、 PPP 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 11、完善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总思路是什么?

1、重新界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可市场化与不可市场化的界限;2、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主导作用;3、利用项目的盈利性吸引非财政投资。 12、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是什么?

1、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根本保证;

2、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以及区、县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分工协作,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组织保障;3、改革和依靠基础设施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关键;

4、吸收多种所有制经济投资和经营基础设施,是搞活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新途径;5、人民城市人民建,是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源泉。 13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1、城市供电管理,城市供电管理的内容是:(1)输变电建设管理。包括做好负荷预测,制订电网发展规划;变电所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