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土壤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土壤导热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1°C,每秒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2.土壤空气在组成上与大气有什么不同?

①CO2是大气5-20倍,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分解,根系呼吸作用。1亩小麦24小时呼出CO2 4kg ②O2浓度低于大气,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分解,根系呼吸作用。

③土壤空气水汽饱和度高,除表层,一般大于99%,空气中只有雨天可达这么高 ④含有还原性气体,尤其在嫌气条件下 产生CH4,H2,H2S 3.土壤的通气机制是怎样的?

1.土壤空气的对流是指土壤与大气间由总气压梯度推动的气流整体流动。土壤与大气之间的对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土壤空气的扩散。在土壤空气的组成中,CO2的浓度高于大气,而O2的浓度低于大气,这样就产生了分压差,驱使CO2气体分子不断从土壤中向大气中扩散,同时使O2分子不断从大气向土壤中扩散。 4.土壤的热量来源有哪些?其主要来源是什么? ①太阳辐射能②生物热③地球内热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详述影响土壤温度的环境因素和土壤特性?

环境因素:①纬度,低纬度辐射强度大,辐射角大,反射率小 ②海拔,海拔越高土壤温度越低。

③坡向,北半球南坡向,朝阳有阳光照射,土壤温度高,南半球北坡向,背阴无阳光照射,土壤温度低。 ④大起透明度,风,云,雾,白天R小,夜晚E-G小春秋晴朗无云,无风,夜晚,发生霜冻,喷雾,熏烟 ⑤地面覆盖:秸秆,雪,玻璃,塑料薄膜。 土壤特性:①颜色,土壤颜色越深温度越高。 ②土壤水分,大升温降温慢

③质地,砂质土为热性土,黏质土为冷性土。 ④松紧状况,土壤越紧实,散热越差,温度越高。

⑤粗糙程度,春天的土壤粗糙,土壤越粗糙,升降温越快。 第六章 土壤胶体

1.土壤胶体的电动电位:非活性补偿离子层的外缘与扩散层外缘之间的电位差为电动电位 阳离子代换量: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阳离子的容量。

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阳离子交换量 饱和度效应:离子饱和度越高被交换解析的机会就越多,有效度就越高。 陪补离子效应:胶体表面并存的交换性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影响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带有负电荷,吸附阳离子,并可与土壤溶液中其他阳离子交换。 2.土壤胶体的种类?

无机胶体:指粘土矿,包括有层状硅酸盐类黏土矿物(高岭组、蒙蛭组、水化云母组、绿泥石组)、SiO2类、R2O3类、水铝英石;

有机胶体:腐殖质、少量木质素、蛋白质、纤、半纤。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土壤有机质及矿物质有机质结合形成的 3.土壤电荷的来源?

(1)永久电荷:同晶替代作用产生,2:1型矿物多

(2)可变电荷:土壤固相表面,从介质中吸附离子或向介质中释放离子产生的 4.土壤双电层结构是怎样的?(可画图表示) 书156页

5.土壤分散凝聚的机理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凝聚作用?

机理:水胶体的分散和聚凝当电动电位大时,两个胶粒之间的电荷斥力大,胶体处于分散状态。当扩散层变薄时,电动电位变薄,动电电位降低,两胶粒碰撞,其分子间引力大于静电斥力时,胶体发生凝聚。 作用:1.补偿离子改变,土壤中钠离子增多,土壤分散,土壤中钙离子多,土壤结构好。2.溶液中电解质增多,土壤凝聚。 3.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相遇也会凝聚 6.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 1) 阳离子交换是可逆反应

2) 阳离子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3) 阳离子交换符合质量交换定律

4) 不同阳离子代换能力不同1.吸附能力越强代换能力越强:M3+>M2+>M+。 2.相同电荷半径约小水化半径越小,代换能力越强:Fe3+、Al3+ > H+ > Ca2+ > Mg2+ > NH4+ >K+ > Na+。 3.氢离子时土壤溶液中最为丰富的阳离子,其交换能又较强 。4.离子的浓度和数量也是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重要因素。

7.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1.氢铝土。代换离子以H+,Al3+为主,相伴离子有Ca2+、Mg2+、K+,很少,酸性,矿质养分缺乏。 2.钙离子土壤。土壤代换性离子以Ca2+、Mg2+为主,相伴离子有K+、Na+。矿质养分丰富,团粒结构好。 3.钠土壤。土壤代换性Na+较多,pH高,物理性质差,干时刀枪不入,湿时滴水不漏。 8.土壤为什么具有保肥性能?哪些因素影响到其保肥能力的大小,试详加以论述?

因为土壤具有吸附性能。土壤能够吸收包邮气体、液体、分子、离子、固体颗粒及微生物的能力。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分为五类。

(一) 机械吸收性能。土壤孔隙度对进入土壤的固体颗粒有机械阻流的作用力。 (二) 物理吸收性能。

1. 土壤具有表面能,通过分子引力对分子态物质物质的保存能力。 2. 土壤颗粒越细表面积越大,表面能越大,物理吸附性能越强。 (三) 土壤化学吸收性能。

土壤中可溶性养分,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溶解度较低的物质,而保留在土壤中的作用。结果养分被固定,减少损失,但有效性降低。

(四) 物理化学吸收性能。受胶体的类型和数量影响。胶体的吸附作用包括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专性吸附、阴离子交换作用、阴离子专性吸附。 (五) 生物吸收性能。土壤中的生物对养分的固定。

第七章 土壤反应

1.活性酸:土壤固相处于平衡时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

潜在性酸: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氢离子和铝离子,交换性的氢离子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成为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

交换性酸:1mol/L KCl溶液做浸提剂测定的潜在性酸。 水解性酸:1mol/L NaAc溶液做浸提剂测定的潜在性酸。

缓冲作用:土壤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时,土壤pH值不做相应改变。 2.土壤中酸度的类型及其之间的关系和表示方法? 类型:(1)活性酸,表示酸的强度,用pH值表示(2)潜在性酸,表示算的容量,可用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表示。 关系:(1)二者是处于一个平衡体系的两种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潜在酸可被其他离子代换下

来进入溶液,而转变为活性酸,游离H离子也可被土壤胶体所吸附转化力潜在酸 (2)活性酸反应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潜在性酸反应土壤的容量指标。 3.什么是土壤的缓冲作用?土壤产生缓冲作用的原因?

缓冲作用:土壤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时,土壤pH值不做相应改变。产生原因: 1) 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缓冲系。

2) 土壤胶体的作用。盐基饱和度大时酸缓冲作用强,盐基饱和度小时对碱缓冲的作用强。 3) 铝缓冲的作用。南方土壤中铝多对碱有极强的缓冲作用。 4) 有机质的作用。 4.土壤碱度产生的原因?

碳酸钙水解,碳酸钠水解水解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交换性钠水解呈强碱性反应是碱化土的重要特征。

第八章 土壤养分循环

1、土壤养分有效性可划分为几种? 1) 速效养分(有效养分):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或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状态,这部分养分成为速效养分。

2) 迟效养分: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复杂转化才可释放出来供植物利用。 2、简述土壤养分的形态有哪几种。 1) 水溶养分:可溶于水有效态

2) 交换态养分:吸附带电荷土壤胶体,有效态

3) 缓效态养分:有效性介于速效养分和迟效养分之间,主要指缓效性钾,晶层固定钾及黑云母中的钾 4) 矿物态养分:不以释放,有效性低,缓效养分。 5) 有效态养分及微生物活体中养分:少部分有效 3、简述土壤氮素的来源。

1.大气放电固氮 2.生物固氮 3.工业固氮 4.有机肥施用

第九章 土壤的形成,分布及分类

1.水平地带性:土壤分布大致与纬度或经度平行呈现的规律性称水平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土壤随着山体海拔上升气温降低,生物气候带演替土壤呈现的分布规律。 土类:它是根据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由此发生的土壤属性三者的统一和综合进行划分的。 土种:土种是土壤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它处于一定的具有相似土体构型的一群土壤。

土壤母质:成土母质是风化壳的表层,是原生基岩经过风化、搬运、堆积等过程于地表形成一层疏松、年轻的地质矿物质层,它是形成土壤物质的基础,是土壤的前身。 2详述土壤基本成土过程。

(一) 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并着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

(二) 有机质积聚过程。①草原有机质积聚过程②草甸有机质积聚过程。③林下有机质积聚过程。④高寒草甸有机质积聚过程。⑤泥炭积聚有机质。

(三) 黏化过程。黏化过程是土壤剖面中黏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可分为残积黏化和淀积黏化。前者是土内风化形成的产物,后者是风化和成土作用形成的黏粒。

(四) 钙积与脱钙过程。钙积过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中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

(五) 盐化脱盐过程。盐化过程是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

土壤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

(六) 碱化与脱碱化过程。碱化过程是交换性钠或交换性镁不断进入土壤吸收复合体的过程。 (七) 富铝化过程,又称为脱硅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

(八) 灰化、隐灰化和漂灰化过程。灰化过程是在寒温带、寒带针叶林植被和湿润的条件下,土壤中铁铝与有机酸性物质螯合淋溶淀积的过程。

(九) 潜育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是土壤长期渍水,受到有机质嫌弃分解,而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蓝—灰绿色土体的过程。

(十) 潴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指土壤渍水带经常处于上下移动,土体中干湿交替比较明显,促使土壤中氧化还原交替,结果在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

(十一) 白浆化过程。产生的潴育淋溶。

(十二) 熟化过程。土壤熟化过程是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谐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过程。 3.发育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具有哪些层次?每一层次形成的原因? 枯枝落叶层 O :由枯枝落叶堆积形成。 腐殖质层 Ah :含有大量的腐殖质。

淋溶层 E :粘粒、铁、铝与腐殖质一起淋失形成。 淀积层 B :由一些有机物和矿物淀积形成。 母质层 C :该层未受成土过程影响。 基岩层 R :该层由未风化的岩石组成。 4.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有: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一) 母质。1.不同母质因其矿物组成、理化性状不同,在其他成土因素的制约下,直接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2.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矿物组成往往也有较大差别。 3.母质层次的不均一性也会影响土壤的发育和形态特征。

(二) 气候。1.决定土壤水热状况 2.影响土壤有机质积累 3.影响土壤矿物质风化淋溶 4.由于气候变化,形成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土壤分布呈地带性。

(三) 生物。1.植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木本植物以多年生为主,形成的腐殖质层较薄,而且腐殖质主要为富啡酸,品质较差;凋落物分解后易产生较强的酸性物质,导致土壤酸化和矿物物质的淋失。草本植物多为一年生,在成土作用中腐殖层厚,品质好,草甸植被下土壤水分多。2.动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动物的活动可疏松土壤,促进团聚结构的形成。3.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①分解有机质 ②合成土壤腐殖质 ③固定大气中的氮素 ④促进土壤物质的溶解和迁移,岩石矿物质分化。

地形。在成土过程中,地形是影响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主要通过影响其他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起作用。1.土壤与母质的关系。地形对母质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不同的地形部位常分布不同的母质。2.地形与水热条件的关系。地势越高排水性能越好,地势越低排水性能越差。3.地形与土壤发育的关系。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在山地表现尤为明显。山地地势高、坡度大,切割强烈,水热状况和植被变化大,因此山地土壤有垂直分布的特点。

(四) 时间。成土时间长,受气候作用持久,土壤剖面发育完整,与母质差别大;成土时间短暂,土壤剖面发育差,与母质差别小。 6.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影响的特点如何?

1.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 2.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它受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3.人类活动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各自然因素而起作用,并可分为有利有害两个方面。 4.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合理利用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