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史总结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语言学史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古文字学的桥梁:上探甲文、金文,下推隶、楷 对于音韵学和语源学有一定价值 局限:

受社会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和阴阳五行说的制约) 对一些字形和字义作了错误的解释

有些部首的建立不够科学,归字不够合理

13.语源学:又称词源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学科,研究词的历史来源,音义演变或词汇中同源词等。

14.传统训诂方法:

声训:声训就是因声求义,也叫音训,即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 发展:萌芽于先秦,散见于诸子著作,汉代全面推广,清代发展顶峰 理论依据:声训通过语音寻求语义,它的理论依据是“声近义通”,而“声近义通”的依据就是 “声义同源” 理论 15.《释名》

意义:成为我国第一部以声训推求事物得名由来的训诂专著,即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著 释字体例:

先用声训,然后再补充说明道理。日,实也,光明盛实也。(释天)山,产也,产生物也。 先作解释,接着用声训,然后加以说明。 广平曰原。原,元也,如元气广大也。(释地) 先用声训,再作

解释,然后说明。例如:姿,资也。资,取也,形貌之禀取为资本也 声训体例:

同音字为训,如,盲,茫也,茫茫无所见也。 (释疾病 ) 双声字(或发音部位相同)为训,如,公,广也,可广施也。(释言语) 叠韵字为训(或发音部位相同),如月,阙也,满则阙也。 价值:

从语言学角度探索声训的第一部训诂专著。

《释名》的声训为考查汉末语音,研究上古音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释名》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语词,《释名》中有许多与《尔雅》、《说文》及经传不同或不尽相同的训释,是很有价值的训诂材料。 保留了汉代的一些古语

不足:声训只是训诂的一种方法,如果大量使用,无限制使用,则容易走向主观任意。对字的解释就有穿凿附会之处

16.语音系统就是指声、韵、调系统及其配合规律。 17.上古注音的专用名词:

直音,用一个同音字来给另一个字注音。如:根,音跟(缺陷:一是找不到同音字注音;二是同音字可能更加冷僻,注了等于没注)。 读若,注音用语,意思是“读音像某某音”,即用一个近似的音来标注。也作“读如”“读为”。如“瑄读若宣”。

譬况,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描写某字的发音是读长音还是读短音,是急促还是舒缓等 18.中古反切注音法: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来标注另一个汉字读音,起源于汉末。前面的文字在上所以叫反切上字,反切上字取声母,后面的文字在下所以叫反切下字,反切下字韵母和声调。

反切的优点:比直音法大大前进了一步。漢字才有準確性較大的注音法則可 依循;反切避免了用生僻字注音,因為有了反切,漢字才有逐字注音的可能。

反切的来源:梵文拼音的启发

反切的创制者:孙炎/应劭等人创制 19.韵书(上)

韵书的产生原因:反切是韵书的基础、汉语四声的发现为韵书的编写提供了重要条件、文学界讲求声律的风尚促进了韵书的繁荣

魏晋南北朝韵书:魏·李登所著《声类》是韵书之始,晋·吕静所著《韵集》也是一部早期 《切韵》系列韵书

唐代增补本: 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孙愐《唐韵》、李舟《切韵》 宋代增补本:北宋陈彭年《广韵》、丁度《集韵》和《礼部韵略》 南宋平水人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即平水韵) 《切韵》

意义:陆法言《切韵》的问世,标志汉语音韵学的成熟

编著目的:一方面为了作诗用韵,要求从宽;另一方面为了语音的审音、正音,要求从严 《切韵》音的性质:

综合音系,即古今(指隋)南北语音的综合语音系统;章炳麟、王国维(对)

另 一派认为它代表的是单一音系,即一时一地之音,或基本上是一时一地之音。吴音说、洛阳音说和长安音说三种

《切韵》是综合音系原因:对《切韵》音系起决定作用的是颜之推和萧该,都不是洛阳人 陆法言等人没有进行实地方音调查,而是照顾了古音系统 作《切韵》的目的之一在于为全国各地的士子读书写诗规定一种标准的字音 《切韵》内容:

A以平上去入四聲分卷,平聲字分上下,共五卷。B平聲54,上聲51,去聲56,入聲32,共193韻。

C以音為主,字訓極少,常用字無注,罕用字有注。D全书收字约一万二千左右。 唐代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195韵

唐代孙愐《唐韻》開元本195韵,天寶本分204韻。 唐代李舟《切韻》(韻目排列次序更為科學合理、把入聲與平、上、去三聲一一相配) 20.韵书(下)

宋代推行的《切韵》系列韵书: 宋代陳彭年《廣韻》:《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是第一部官修韵书。全书收二万六千余字,按四声分五卷,共206韻。 《广韵》的贡献:

为《切韵》系韵书集大成的作品。

《广韵》是汉语语音史上一部承上启下的著作,是研究漢語語音史的必讀材料,在古代語言學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书的反切注音记录了中古汉语的字音。《廣韻》共有3874個反切。

该书记录了中古汉语的字义,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古最完整的一部韵书。 宋代丁度等人《集韻》:韵部仍分206韵 宋代丁度等人《禮部韻略》:專門為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而改編的。在仍保持206韻系統的情況下,只收9590字

南宋刘渊《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北宋韵书的206韵合并成107韵,该书也稱為平水韻 金人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将206韵合并为106韵,即后代所说的平水韵

金代韓道昭《五音集韻》: 革新:

有按实际语音合并韵部的倾向。全書分 160韻,比《廣韻》少46韻。 韵书中体现了声母。這本書每一韻不同音字是按36字母排列。 元代熊忠《古今韻會舉要》:

不是从传统韵书出发,而是从当时的实际语音出发来撰写韵书 每部字按36字母排列,和《五音集韵》基本相同 元明时代的北音系韵书: “北音”:近代汉语北方话的实际语音。北音学是为反对《切韵》系统不联系实际语言的错误态度而形成

北音学与《切韵》系韵书的区别是:

《切韵》系韵书古今南北的综合语音系统,以隋代《切韵》为鼻祖,依六朝和隋唐韵书写成。为辩音和写诗用韵而作不联系实际语言,历代都为官韵影响上千年。 北音系韵书北方一时一地的单一音元,《中原音韵》是始祖,依北方话和戏曲用韵归纳,为元戏曲正音咬字而作代表,一时一地实际语音近代受重视普通话源头。 《中原音韵》周德清

写作原因:为北曲的用韵而作的,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当时作曲、唱曲的 人都不大讲究格律,艺坛上出现了不少混乱现象,应该纠正作曲家的用韵不一。 内容:

分韵:把曲词里常用的5866个韵脚字按照当时使用的官话语音分成19个韵部

平分阴阳:是指中古时期的平声字到元代分成阴平和阳平两类。 这是周德清首先发

现的。凡是清声母(包括全清次清)的平声字到元代变成阴平,浊声母(包括全浊次浊)的平声字到元代变成阳平。

入声派入三声:入声韵尾,就是以塞音-p、―t、―k结尾的,是一种收音短促无法拉长声的韵尾。中古的入声字被分别附于平、上、去声之后

附论,称做《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 《中原音韵》共有20个声母

《中原音韵》的韵母为46(相近韵母合并、阳声韵中的[-m]尾韵变[-n]尾韵、入声韵的消失)

《中原音韵》的声调: 阴阳上去(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重要性及其影响: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源头和基础。 汉语音韵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根据当时北方话的实际语音编写而成,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古韵书束缚

为北曲用韵而作,是第一部北曲韵书,用于纠正作曲家用韵不一 《洪武正韵》

乐韶凤、宋濂等奉诏编成的一部官修韵书 不是单纯、完整的语音系统的原因:

编者参考了传统韵书,不敢全盘推翻历来通行的旧韵书 编者绝大多数为南方人,为自己的方音所影响

影响:它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却超出了其他官韵,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朝鲜 21. 宋元时期的等韵学

等韵学:是宋代兴起的研究汉语发音方法和发音原理的科学,它用“字母”表示汉字的声母

系统,用“五音”、“七音”说明字母的发音部位,用“清浊”描述声母的发音方法,用 “等呼”分析韵母的结构,用“摄”概括韵的归类。突出的特点在于用“等”的概念分析字音,根据韵母开口度的大小把韵母分成四等 等韵学基本术语:

字母:音韵学里是指代表声母的汉字

传统三十六字母:唐末僧人守温借鉴梵文拼读原理,对汉字的音读进行研究,创立了三十字母代表声母。宋人增改为36个

五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七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 清音:是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 浊音: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

全清:是不送气声带也不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清:送气而声带不振动的塞音和塞擦音。 全浊: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浊:声带振动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

清代四呼:清代潘耒始以唇的形状为标准,定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

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 ü]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i]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

撮口呼:韵头或韵腹是[ü 韵图:

三十六字母为经(横排),再以《广韵》系韵书206韵为纬 较早而又完整的韵图是宋代的《韵镜》。 等韵学韵书分类:

《韵镜》南宋张麟之再刻本,共分43图,按照《切韵》一系韵书所编制的声、韵、调拼音图表

《七音略》南宋郑樵,依据《七音韵鉴》,共分43图 现今留存下来两部最早的等韵书 《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和《切韵指南》(元代刘鉴),把韵目合并为20图或24图。字音分开合二呼,每呼分为四等

明代梅膺祚《字汇》后面所附的韵书、清代潘耒《类音》 以及《康熙字典》前面所附的韵书等明清派韵图,新创以唇的形状为标准,分韵母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 22. 六朝至明代的文字学和训诂学: 晋吕忱《字林》540部

梁代顾野王《玉篇》542部,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正体的字书

版本流变情况:自撰本、萧改本或原本、上元本或孙强本、 “今本”或“广益本” 创造性:

释字以音义为主,先反切注音,再释义 除了讲字的本义,还列举一字多种意义。

对于字义,尽可能举出例子加以证明,并能对例子加以必要的解释。 宋代二徐的《说文》研究: 徐铉校定《说文》(大徐本)补漏略19字、把原书十五卷各分上下,共为三十卷、增加反切、增加注释、增加新字402。

徐锴:世称“小徐”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差不多每条都有发表自己的看法 宋代《类篇》宋代王洙,540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