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本(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部编本(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义和句义。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1、我们今天学习苏轼的随笔式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2、请学生说说从一篇文言文中应学习积累哪些知识。 二、学点知识

1、了解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20岁举进士,多次被朝廷命官,又因新旧两党斗争,多次遭贬谪,一生坎坷。 2、写此文的境况: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的意见,被网络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地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时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

3、字、词、文义、句子翻译

(1)范读(师范读、生范读);朗读:个别读(评价朗读),齐读,情感读(读准字音,读准句子停顿,连贯流畅,注意重读词,读出文章感情)。

(2)应掌握的实词虚词(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月色入户(窗户、门) 念无与为乐者 (思考、想到) 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怀民亦未寝 (睡)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 (到)

1

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只是)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高兴地)

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盖竹柏影也 (原来) (3)再读:特别关注刚才掌握的词语 (4)互相帮助,讲讲文意,理解文意。 三、练练能力 1、试试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2理理行文思路

起因:第1、2句,“月色入户”“无以为乐者” 景色:第3、4句,庭中空明,竹影交横 情感:第5、6、7句,有美景,少雅人 3、探究探究心中的疑问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从文章的标题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在初冬的夜里去寺庙游玩?

明确: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2)文中并为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从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人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词语说明。

明确:遂至承天寺:“遂”,寻之不假思索;

怀民亦未寝:心有灵犀,甚笃。“亦”,一对朋友情怀相似;“未寝”,正是

作者意料中的事,

“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志同道合(张怀民元丰六年被贬黄州,初到时寓居承天寺,曾筑亭寓所旁,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水调歌头》赠他,词中名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同心之情,默契之心。

2

4、说说名句的好处(赏析语言)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是本文中最美的句子,不管哪种考试,只要涉及到此文,就爱考它。要么翻译,要么赏析。翻译已掌握,我们尝试赏析。(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赏析一个句子的方法是:明确写了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效果,给人什么感受。

套用:写了什么:描写月光;

比喻修辞:“积水空明”,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月光如水,错觉为庭院积水;“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触类生发,扑朔迷离,水月莫辨。

效果与感受:皎洁 、空灵、清丽、淡雅 ;扑朔迷离,亦真亦幻。 用自己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谈谈我们的体验感悟 (写物写景的用意及情感)

(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有用意吗?

竹柏是耐寒之物,“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的操守。月光投影于竹柏,不正是借此景来抒发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吗。试想,二位友人,在“积水空明”的画境中,漫步中庭,仰头赏月,多像两条自由自在,忘记了人间得失的鱼儿呀,也许,此刻的二人,心是欢愉的,梦是透明的。 (2)本文最能表达作者情感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意思:月色常有,竹柏也常有,但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可多的啊。作者也说了“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像作者这样的“闲人”,从官场仕途失意者,变为大自然的骄子,投身于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的抚慰中治愈政治斗争的创伤,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他发现自然美,吟咏自然美,同时发现自己,吟咏自己。物我同一。)

(3)假如你是苏轼,你是张怀民,说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要表达的心境(用表达心情的词来说)

自豪自慰、惆怅悲凉、感慨悠闲、欣喜无奈、寂寞苦闷、乐观豁达 四、内容归纳与总结

3

全文以月光为线索,用诗一般的笔调,将自己赏月的闲适宁静,超脱清逸融入在记叙描写中,诗情画意的表达了作者无奈寂寞,欣喜悲凉,苦闷惆怅但又豁达乐观的复杂情感。总之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简约了解到,苏轼的人生,虽然坎坷,但却是追求美好,追求高雅,面对逆境豁达乐观,超然、潇洒的人生。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境界。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

送一句话:追求自己的美好,用微笑面对人生的逆境。

六、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学点知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三苏”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贬谪 练练能力 翻译 名句 感悟体验 复杂情感

无奈寂寞,欣喜悲凉,苦闷惆怅 豁达乐观我们的感悟:追求自己的美好,用微笑面对人生的逆境。

4

坎坷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