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认为在现实经济中,市场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进行运作的,这些制度在收集信息、降低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金融创新的内容包括:突破金融业多年来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方面都进行了明显的变革。 金融创新的动机:

根源上讲,金融创新反映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点:竞争、风险、技术进步、金融管理环境。

金融创新理论:技术推进理论、财富增长理论、约束诱导理论、制度改革理论、规避管制理论、货币促成理论、交易成本理论 金融创新的内容:

1、金融战略的更新:征服策略Strategy of Conquest、变革策略Strategy of Change、合并策略Strategy of Consolidation

2、金融工具的创新:规避利率风险、运用高新技术、规避金融管制

3、金融业务的创新:间接金融创新、直接金融创新(证券到期日、利率定价模式、偿债选择权、互换交易) 4、金融机构的创新

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 第七章 货币理论(上)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 M1=m×B M1是货币供应量,m是货币乘数,B是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存款存量D=1/rd·R

rd为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R是准备金额;这时货币供给为D=1/rd·R。 当出现现金漏损时,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就包括了商业银行准备金R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C,即H=R+C,

银行体系活期存款货币就有Dd=(1/( rd+rt·t+e+k))·H,k是公众持有现金的比率,C=k·D;e是超额准备金率;t 是活期存款比率。 狭义货币供应量(1+k)/(rd + e+ k + t·rt)为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有其他形式:弗里德曼M.Friedman-施瓦兹A.J.Schwartz的分析 卡甘P.Cagan的分析 乔顿J.L.Jordan的分析

这些分析中,货币乘数被看作是一些变量的函数,因而货币乘数部分地属于内生性的,这被称为货币供给理论。但仍受到一些经济学家的挑战,这一方法被称为“新论”New View 新论的领导者是耶鲁大学的托宾教授。新论极为重视利率及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强调非银行金融中介对倾向供给的影响。 中国货币供应量定义及乘数: M0=流通中的现金 M1=C+D,其中C为流通中的现金即为M0,D为活期存款,包括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及农村存款 M2=M1+TD,TD为准货币,包括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与其他存款 B=C+R,其中B为基础货币,R为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M1的乘数:

M2的乘数:

基础货币的影响因素:中央银行对中央政府的债权、商业银行再贷款数量的变化、外汇储备存量的变化

m1、m2具有明显顺经济周期的特征,在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中,超额准备金率的影响最大。

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间的互动关系: 按照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增长决定的。在恒等式PT=MV中,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看成一个常数,货币数量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决定M=m·B 则PT=mBV。这表明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可由基础货币的增长和或货币乘数的上升来满足。实际经济中,在经济扩张期,如果基础货币受到央行控制不能迅速增加,货币乘数的迅速上升就会促进货币供给的增加;在经济紧缩期,如果货币政策不能有效调整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的下降就会抑制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第八章 货币理论(中)

弗里德曼“数量说首先是货币需求的学说”。 现金交易数量说: 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左方为货币总值,右方为交易总值

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T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

费雪认为,在货币经济条件下,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与商品交换,因此,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付总额与商品的交易总额一定相等。 费雪的结论:货币数量决定着物价水平。 现金余额数量说:

是马歇尔、庇古等剑桥经济学家创立的。剑桥学派强调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 剑桥方程式有许多形式,最常用的是:M=K·P·R

M为货币数量,也就是所谓现金余额;P为一般物价水平;K是R中以货币形式持有比例;R为“真实资源”,在不同的形式中有不同的含义,有时代表财富存量,有时代表收入流量,也可以表示实际收入、实际交易额或其他参数。

设R代表实际总产量,货币供求随时趋于均衡,根据古典学派有假定,产量在短期内不变,如果K也不变,则当货币供应相对于需求而增加时,唯一能使货币供应相等的途径就是物价P相应上升,反之亦然,与交易方程式一致。 剑桥方程式中的K不是是费雪中V的倒数。K=1/V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劳动力市场决定充分就业量N、实际工资 商品市场生产函数决定实际产出水平Y 资本市场决定利率、储蓄和投资水平 货币市场决定物价水平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交易、预防、投机动机 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

鲍莫尔模型:平方根公式M=2-0.5b0.5Y0.5r-0.5P 惠伦模型 托宾模型 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模型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1936年,凯恩斯《通论》出版,其流动性偏好的货币需求理论推翻了18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货币数量说理论,在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引进了强烈共鸣,但50年代开始,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大规模经济萧条已不是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通胀成为头号难题,到70年代简单的通胀转化为更复杂的滞胀。这种经济环境和背景的转变,在经济理论上反映为货币数量说的复兴。与古典学派不同,称之为新货币数量说,或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说与旧说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形式上复杂得多,采用了剑桥方程式和凯恩斯需求函数形式,他放弃了传统货币数量说的货币供应量只会按比例改变价格水平的结论。 实证研究,货币是一种奢侈品,其收入弹性大于1. 第九章 货币理论(中)

通货膨胀,弗里德曼认为是物价的普遍上涨。

普遍的定义: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通货膨胀的度量: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GNP平减指数 按成因划分有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结构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效应:促进论、促退论、中性论 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现实越来越与菲利普斯曲线相背离,一些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同时上升的滞胀现象。“自然失业率说” 弗里德曼认为,菲曲的最大弱点是采用名义工资率来代替通货膨胀率,并由此推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具有稳定的替代关系。但这仅是短期内通货膨胀尚未被预期时的情况。一量形成通货膨胀预期,工人会要求足以补偿物价上涨的更高的名义工资,而雇主则不愿意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就业,最终,失业率又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知垂直线。 第一阶段菲利普斯曲线(短期的菲曲凸向原点)支持通货膨胀“促进论”; 第二阶段菲利普

斯曲线(长期垂直线)基本支持“中性论”;

第三阶段菲利普斯曲线(长期内的向上顷斜的)显然是“促退论”的最好说明。 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1、 固定收入者吃亏,浮动收入者得利 2、 债务人得利,债权人吃亏 3、 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 4、 国家得利,居民受损 通货膨胀的治理:需求政策、收入政策、供给政策、结构调整

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币值不断升值的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紧缩理论: 凯恩斯关于通货紧缩的理论:就业不足均衡、有效需求不足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不是独立形成的,而是由促成经济萧条的生产结构失调所引起的。 自然利率和货币利率的差异味,经济周期理论

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过度投资,导致过度借债。

货币主义的理论分析:其核心观点是,货币对于经济活动是重要的。“货币存量的大幅度变动是一般价格水平大幅度变动的必要而且充分的条件。”

当货币紧缩时,货币的边际收益上升,人们就会将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转换成货币资产,直到重新构成新的资产组合使资产的边际收益率相等。

萨缪尔森、布坎南、瓦格纳等人的“滞—缩”理论:反凯恩斯主义者。他们认为,通货膨胀也好,通货紧缩也罢,都是政府政策的产物,原因在于政府干预过多,政策失当。M货币供应↑→r利率↑→I投资↓→Y收入↓和P物价水平↓ 克鲁格曼的通货紧缩理论:创造性地发挥了和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的流动性陷阱理论,主张推行“激进”或“反传统”的货币政策主张,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 “新凯恩斯主义”的通货紧缩理论。认为不是由供给过剩造成的,而是起因于社会总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物价下降,是市场价格机制强制实现经济均衡的一种必然,更是流动性陷阱作用的结果;必须对适度通货膨胀政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主张“有管理的通货膨胀”来治理通货紧缩,这是对传统货币金融理论的挑战。其缺陷:过分钟爱激进的货币政策,而忽视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认为结构调整与改革无助于即期经济复苏,这无疑有失偏颇。

伯纳克的信贷中介成本理论:伯纳克在弗雪债务-通货紧缩理论的基础上,于1983年提出信贷中介成本理论,从信贷中介成本的角度去解释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的关系。他认为,信贷交易成本的上升迫使银行提高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上升又会进一步增加债务人无法还贷有风险,这使银行普遍惜贷。他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大萧条的诱因。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