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5.3、环境层面——优化生态环境原则

生态优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强调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整合自然景观资源,开发生态休闲产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镇。

1.5.4、历史层面——保护历史文化原则

注重发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内涵与地域文化特点,彰显地方的古镇特色。

1.5.5、区域空间层面——区域协调互补原则

加强与周边乡镇的衔接,同时发挥部分区域被纳入苏州主城区的优势,积极发展完善服务业,发挥对周围的辐射作用。 2、姑苏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2.1.1区位

姑苏区位于长江三角洲,江苏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20°37′,北纬31°19′。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市中心。姑苏区东接苏州市工业园区,南连苏州市吴中区,西邻苏州市高新区,北靠苏州市相城区,是苏州重要的经济、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

姑苏区交通四通八达,城市公路联通绕城公路。沪宁高速、沪常高速都在其旁边。北面近的有苏州西汽车站,远一点的有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东边还有上海虹桥机场。 2.1.2自然地理

2012年撤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3区而置姑苏区,总面积8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万,下辖17个街道。姑苏区以平缓平原为主,

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低山丘陵零星散布,高100—300米。 2.1.3气候

姑苏区属于北亚热带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两季较短。≥10℃日积温为4991.9℃,年平均气温15.7℃,1月份平均气温3.1℃,极端最低气温9.8℃;7月份平均气温为28.2℃,平均最高温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8~40℃;无霜期约233天,平均初霜期在11月15日~11月20,降水量约1063毫米,集中在4~9月。 2.1.4水文特征

姑苏区境内最著名的湖泊有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大小河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网湖荡系统,总长度1457公里。 (二)社会经济概况 2.2.1历史沿革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4月30日,划苏州为市。 1955年10月1日起,苏州市各区改名,东区改称平江区。 1979年6月1日起,恢复平江区原名。

沧浪区因内宋代名园沧浪亭而得名。1955年10月1日正式更名为沧浪区。

1955年10月,西区改称金阊区。

2012年9月1日,经国务院、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三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 2.2.2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姑苏区由苏州原平江、沧浪、金阊区三区合并而成下辖17个街道。有观前街道、平江街道、苏锦街道、娄门街道、桃花坞街道、城北街道、双塔街道、沧浪街道、胥江街道、吴门桥街道、友新街道、石路街道、葑门街道,金阊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和平原湾街道。 2.2.3社会经济

2013年,姑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89亿元;净增注册资金126.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44亿元;外贸进出口额实现正增长。 第一产业

2013年姑苏区农业总面积410.56万亩,即水稻110.56万亩,水产100万亩,高效园艺100万亩,林地100万亩,其中蔬菜面积50

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1亿斤,蔬菜自给率提高2个百分点,陆地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9%。冬季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共计投入资金150万元,放流优质花、白鲢鱼种各17.2万斤。年底可产出商品鱼约2000吨,消耗湖区藻类5.5万吨,净减少氮5吨、磷1.35吨,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7千公顷、高效设施农业面积4.1千公顷,高标准农田比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5%和87%。新建域外粮食生产基地6.7千公顷。 第二产业

2013年姑苏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6万亿元,实现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产值1.4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45.2%和43%。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58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5%。服务业提档升级,增加值增长10.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7%。苏州工业园区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 第三产业

2013年姑苏区金融业新增全社会融资4000亿元,金融总资产达到3万亿元,增长12%。商贸业稳步发展,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0亿元,增长13%。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569亿元,增长14%。吴中太湖旅游区、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获评国家5A级景区。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