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心理学 内容简介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数学教育心理学 内容简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七章《 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通过对元认知的引入,深入探讨了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研究元认知对于教师认识学生学习规律,有的放矢指导学生数学学习很重要。元认知核心是人在认知活动中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认识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结构(计划、管理、检验、调节、评价)及其特点,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量变特征和一般趋势(由他控发展到自控,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迁移性逐渐提高,敏感性逐渐增强,局部监控到整体监控),对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里就需要了解其中的关键和一些指导措施,书中举了许多教学实例说明,便于利用到现实教学上,有很大的实用性。 2.9第八章的基本观点

第八章《数学学习的迁移》是章建跃的重要研究成果,“为迁移而教”众所周知,可知迁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也应为数学学习的迁移而教,而这里的迁移其实是表示正迁移的意思。了解说明是数学学习迁移,数学迁移的类型,数学学习迁移的作用:1.使学生习得的各种数学知识建立更加广泛而牢固的联系,使之概况化、系统化,形成具有稳定性、清晰性和可利用性的数学认知结构,能够有效地吸收数学新知识,并逐渐向能够自我生成新数学知识的方向发展;2.是数学知识、技能转化为数学能力的关键。对比传统的迁移理论,当前的迁移理论以科学的知识分类思想为基础来探讨学习迁移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对理解学习迁移有一定的帮助。 (1)数学迁移机制的认识

数学迁移的宏观机制是数学知识的整合过程,其三条途径是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结构重组迁移,每种迁移应用于不同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间迁移,可以加固知识间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其中结构重组式迁移在教学中应用广泛,结构重组能使学生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学习迁移的微观机制:分析与抽象,概括与综合,其存在于任何迁移过程中。怎么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要从影响迁移的条件入手,有数学学习材料的相似性、数学活动经验的概括水平数学学习定势等,抓住这些因素,对数学学习迁移的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2.10第九章的基本观点

9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一切理论知识只有进行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应用。

(1)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数学教育改革理念一致,新课程改革关于数学教育目标、数学课程的内容、师生关系、学的方式和教的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需要对课程改革的新思考,关于基础与创新,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关系,改革中应有怎样的态度,我国数学教育优势与不足,剖析数学教育改革的几个基本点,紧跟改革,理性看待改革。

(2)对数学教学理论与实验研究

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而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要处理好教材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进行教学。通过学习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认识教育观与教学设计,教学为什么要设计,关于教学目标的思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情意原则、结构原则、过程性原则、有效调控原则),课堂教学结构的选择,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平行线判定、直线的参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了解了教学设计的必要性,需要运用教学原则,并学会要注意哪些方面,怎样进行教学设计等。

3.对书中具体内容——数学素质的探讨

本书内容体系较大,有许多方面都值得深入研讨,我将从对数学素质教育这角度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

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数学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学素质的认识,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无形之物”,许多人会认为学数学有什么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认为只要买菜给钱的时候核对一下正确与否就是,觉得数学的实际作用就是算数,殊不知还学习到了一种“无形之物”——数学素质。有一种素质叫做数学素质,它会在人们思考问题时潜意识地自然而然的应用,它指的是数学的思维方式,能从数学角度出发进行理性思考,有寻求一般性模式、追求简洁与形式完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追究逻辑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可靠性意识等,这些可能很少被人们所认识、发现。数学教育心理学从理

10

论角度深入地探讨数学素质基本内涵,通过揭示其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交流和处理问题方面的实效性,突出其认识的必要性,数学素养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养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形成数学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 3.1 本书对数学素质基本内涵的内容及认识 (1)精确定量思维方式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算法的思维”,现在在高中数学教材中也引进了算法这一章节,培养按照规定的运算程序计算的习惯和设计新的计算程序的能力(数学的公式、法则、定理等都可以理解为规定好的计算程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时刻都有构造算法、选择算法的需要,通过构造算法、比较不同算法的效率并选择算法的实践,可以使学生逐渐地养成从事智力活动的习惯:计划自己的工作、寻找和选择完成工作的合理途径、对结果进行批判和评价。

计算包括根据法则进行的精确计算、心算和估算。按照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技能,可以使学生形成按程序进行操作的技能,可以培养学生按规则办事的素养和习惯;心算和估算可以培养学生全面把握问题情景、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对数据特点的准确理解、对算法的合理选择、对结果合理性的正确判断等能力。

估算反映了一个人面临问题时判断和选择能力,形成这种素质的基础是精确计算训练。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可能性的估计、对结果的可能性的判断以及可能的结果等做出判断。例如在购物、旅行、观看体育比赛、投资、游戏等活动中,当学生经历一些活动,这些活动的结果可以由各种数字进行大致估算而得到预测。

认识到算法在现实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按照算法规则进行逻辑推理而获得正确结果,在计算中包含对算法的构造、设计、选择;对算理的理解、运用等。

(2)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与概况,是在思想上将许多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将某种事物已经分离出的一般的、共同的属性、特征结合起来。数学学习中要经历如下几个方面的抽象概况过程:第一,数学概念和规律的抽象概况;第二,把概况的数学对象具体化;第三,在已有的概况的基础上进行更广泛的、更高层次的抽象概况;第四,在概况的基础上把数学知识系统化。

11

数学学习中经历的这种抽象概况过程,从而形成了学生一些相对的数学素养: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研究问题起关键作用的特征上,并善于用恰当的方法表示这种特征,从而方便地进行深入地思考,方便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既然数学学习中抽象概况能力形成的数学素养与现实生活联系有其实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况,注重让其体验抽象概况的过程,使学生能体验和理解数学本质,形成一定抽象概况的能力。

(3)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主要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形成概念的能力;归纳、演绎、类比、推广、特殊化等进行推理与证明的能力;分类与系统化等形成知识体系的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的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养成正直诚实、客观公正而又坚定不移的为人品格,形成严密而精确地思维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迅速把握事物主要关系的能力,洞察事物本质、把握问题全局、明辨是非的能力,快速反应、灵活应变的能力,从而提高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的适应能力。

(4)几何直观能力

几何学是从事于几何体和图形的研究,研究他们的位置关系和量的关系。几何直观是一种“思想实验”,直观与逻辑、推理与证明是几何的“内在之物”。通过几何学习,学生学会建立和操作平面或空间内物体的心智标准,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形成准确感知直观世界的能力;能从“纯粹形式”的空间形式和关系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抽象与推理论证,形成空间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5)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基础,它的符号和句法、词汇和术语已经成为表述关系和模式的通用工具。使用数学语言可以使人的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将问题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述的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只有具备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才能顺利地

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数学学习心得和结果,才能成功地吸 收别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而迅速地提高自己。能否流利地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还涉及一个人思路是否开阔,头脑是否开放,是否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