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详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总结知识点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超详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总结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实践内在地包含三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其意识(物质和思想的社会关系)。 (2)由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即制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这三种实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社会发展(社会关系变化以及社会结构变迁)有没有外在动力? 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直接动力:阶级斗争。

3.12 社会有机体的三个基本特征:

1)社会有机体形成与人的时间和交往之中。社会有机体根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直接形成于人们的交往活动中,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2)社会有机体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

3)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精神生产在整个社会中处于枢纽地位,是社会有机体维系各种关系的控制器。

◎正是人自身再生产的要求构成了物质生产以及精神生产的内在动力,人自身的生产构成社会有机体不断在生产的一个基本环节。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是社会活动的基本方面,三者在历史上同时存在并相互制约,始终发生作用。 物质生产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两种生产。

3.13 交往的三种基本形式(层面):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文化交往。在这三种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构成了人们之间基本的社会关系。

3.14 经济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社会政治制度,构成社会的政治结构;文化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特定的意识形态体系,构成社会的文化结构,三者都根源于生产实践。

3.21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1)劳动对象:自然物和人工物(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辅助性资料、自动化系统(3)劳动者:经验、劳动技能、知识和智力

3.22 生产力的特点:

(1)属人性(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是在人的劳动中形成的,使人能够直接掌握的力量,使人们以往活动的产物和人们实践能力的结果。) (2)社会性:分工和协作的社会组织方式

(3)客观性(现存的生产力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构成人们当前实践活动的既定前提。根本上说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中形成

的特殊的物质力量)

(4)历史性(生产力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抽象的不变的生产力。生产力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即使是先进生产力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范畴)

3.23 在生产力系统中,除了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这些实体性要素外,还有科学知识这样的智能性要素。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但又有区别,科学偏重于知识体系,技术则表现为方法、工艺和能力,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科学上的突破常常引起技术上的发明,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科学也会从技术和社会需要中获得发展动力。在当代,科学技术已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并成为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可以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同时,在生产力的硬件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也包含着科学的成分。 3.24 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

(1)从静态看: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构成。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基本的决定的方面。(可以说,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2)从动态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这一环节居于主导地位。

总之,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本质,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统一体。 3.25 生产关系根源于物质生产过程: (1)客观性:物质联系(物质的社会关系)

(2)历史性:五种生产关系(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原始公社、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任何生产关系都是同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

3.26 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

(1)生产力中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如果不通过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只是可能的生产力。 (2)经济结构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构成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现实基础。 3.27 阶级、等级和阶层(联系与区别)

(1)等级是一个政治法律范畴,而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联系,一个阶级中往往包含着不同的等级,一个等级中也可以包含不同的阶级)

(2)阶层的含义

?同一阶级内部按照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或其他标准划分的若干层次,如资本阶级中有工业***、商业***、金融***) ?按照特定的标准把各阶级中的部分成员联合起来而构成的社会集团。如知识分子是按劳动分工原则划分的)

(3)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的客观标准。(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 (4)阶级又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剩余产品、私有制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

?分工是阶级产生的基础。

3.3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结构反映的是阶级或阶层的经济利益。 政治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经济结构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政治决定经济。 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是政治体系运行的基本设置。 3.32 国家的三个特征:

其一、按地域而不再以血缘为标志来划分和组织居民; 其二、一种特殊权力机关的设立;

其三、为了维持这种特殊的机关就需要征收赋税。

3.33 国家的起源和特征表明,国家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 3.34国家的职能:

国家的本质通过国家的职能,即国家的社会作用表现出来。 (1)对内的职能:

政治职能(实行阶级统治,镇压被统治阶级,调整阶级关系)和社会职能(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 (2)对外的职能(组织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根据本国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生活) 3.35 国家的消亡:

国家(是一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相异化的力量)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形式”,国家与社会走向同一之日,也就是国家消亡之时。这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的总趋势,其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41 文化结构是指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艺术等社会意识的联结方式。与政治上层建筑相对应共同构成上层建筑,文化结构又被称为思想的上层建筑或观念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

3.42 社会意识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以及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它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3.43意识VS社会意识

(联系)社会意识的发生与意识的发生是同一个过程,意识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意识。

(区别)意识可以只在个人头脑中盘旋,它必须在人们之间的精神交往成为人们共同的意识时才能成为社会意识;意识作为人的精神活动本来就是从人的活动中分化出来的,社会意识是人的意识进一步分化的结果,而且社会意识本身也日益分化开来,产生了各种意识形态。) 3.44 社会意识与意识形态

(1)社会意识包括: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即科学) (2)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首先是反映现存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并为其服务的意识形态;其次是旧社会的意识形态,反映已被消灭和正在被消灭的旧的生产关系;最后是反映现存社会中正在成长着的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

3.45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1)艺术(2)道德(3)政治法律思想(4)宗教(5)哲学 3.46 各种意识形态有着不同的内容、形式、作用、特征

(1)对社会生活反映的内容不同 (2)对社会生活反映的形式不同 (3)同经济结构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 (4)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同 3.47 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

(1)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2)文化结构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3)对经济结构及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48 文化结构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人的活动这两大功能上。 (1)反映社会存在 (2)维护或批判现实 (3)调节社会和人的活动

(4)创新功能(帮助人创新观念,更新观念) 3.49 文化的功能:

(1)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具有维护、巩固和发展这种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 (2)文化具有知识传承的功能。即把每一代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不断传承下去。 (3)文化对人具有教化功能,即人创造文化,文化又塑造人。

3.410 文化与文明的差别: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文化,而文明则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才形成的。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一切“人化”的事物,文明则是“人化”事务中的积极成果,精神文明是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的积极成果。 3.4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实际上是发展先进文化,而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从而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社会主义新人;而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行文化创新,从而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先进文化预示着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

4.11 人的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人的个体存在即个体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在社会关系及其传统的的作用下实现的过程。人的个体存在与人的社会存在是彼此依赖的。人的个体存在依赖于人的社会存在,反过来,人的社会存在也依赖于人的个体存在。

4.12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物,但这种社会本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人的社会性活动中后天获得的,儿童的成长过程即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4.13在人的个体发生中,自然的遗传程序和社会的遗传程序起着基础性和原发性的作用。

4.14 现实的个人是在现实的社会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特定社会关系的现实性成为个人的现实性的重要内容。

现实的个人是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中活动的存在物。个人的现实性首先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的现实性,包括特定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现实性。同时,个人的现实性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时间的现实性,包括自然时间、社会实践和个人时间的现实性。

4.15 从要素的构成来讲,个性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综合作用的总和: (1)生物遗传的素质

(2)社会因素(环境、条件、规范和规则) (3)个性的心理和社会的内核――“自我”

其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是“自我”,自我是个性内部社会性的心理现象,它也是形成人的社会情感(自尊感、责任感、良心感、正义感)的基础。

4.21 实现社会价值 道德水平 的制约因素: 能力状况 4.22 人的社会价值的评价:

社会尺度。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历史尺度。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而对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评价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社会实践的历史在时间与空间、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诸方面的丰富内涵,使之有可能全面地证实个人的社会意义或价值。因而评价人的价值的社会尺度是一个全面的历史的尺度。 4.23个人价值的表现:

?首先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的肯定; ?参加实践活动的需要;

?人有自尊、自爱、自强的需要,需要他人和社会的理解与尊重。

④人的个人价值的最高表现,是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4.24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1.实践是价值的源泉。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实践过程,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社会的活动,是在?实践是实现价值的途径。

社 会关系中进行的。 2.个人的奋斗与社会目标相一致。想要活得更有价值,就得努力奋斗。 3.人的价值受社会制度的制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4.31 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包括四个方面:1)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2)人的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3)精神或信息的生产和再生产;4)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 通过人的活动而实现的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情况。社会关系的扩大再生产,则意味着在原有基础上社会关系明显的扩张即增长,包括量的意义上的扩大再生产(同一性质的社会关系在涉及范围上的扩大)和质的意义上的扩大再生产(具有新的性质的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4.32 人的本质的系统分析: 1)社会关系

规定人的本质的是人类社会性即人类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关系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物,而是人之具体的历史的社会规定性的总和。 2)现实的关系:充分显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

人的本质是人作为现实的人存在的根据,这种根据存在与人的现实关系之中,人的现实关系是人与世界全面的关系,既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3)实践存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在社会实践中,人把活动的对象变成自己的客体,同时也就是自己成为主体性的存在。以人为主体的主客体关系则是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以主体为核心建立的自觉的对立统一关系。人通过实践而使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表明人是进行自觉创造的主体性存在。 4)历史特点

构成人的本质的人类社会性,就是人作为实践主体的现实规定性,具有具体的历史的特点。人的本质是在人的活动中历史地形成的,又是处于历史的变化之中,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历史的存在。?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存在形态,因而相应地具有不同的本质。?人的社会存在形态及其本质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人既继承了以往的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又创造着新的历史文化。 5.11 联系的特点:

1)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理;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5.12 系统论观察和分析事物具有一系列特点: 相关性特点、整体性特点、有序性特点、模型化特点。

5.13 从实物中心论到系统论。实物中心论:即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个彼此区分开来、各自独立的既定的实物上面,自觉或不自觉认为世界只是无数不同的实物单位的集合体。系统论:是全面揭示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其基本特征是,把事物、过程、现象看做系统的存在,通过对相关性的研究和定量化,深入认识世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