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互换性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被测要素:____φ20mm轴心线____ ;基准要素:_______φ25mm轴的轴心线____ ;公差带形状:____一个圆柱面________ ;

(4)被测要素:___孔φ8mm轴心线 _;基准要素:___φ15mm 轴的轴心线_____;公差带形状:_____两平行平面_______ ;

(5)被测要素:φ15mm轴的轴心线__ ;公差带形状: 一个圆柱面___;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

5-1.填空题。

(1)表面粗糙度是指 加工表面__ 所具有的 较小间距_和 微小峰谷 不平

度。

(2)取样长度用_l _表示,评定长度用_ln_表示;轮廓中线用_ m__表示。 (3)轮廓算术平均偏差用_Ra 表示;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用_ Rz 表示;轮廓

最大高度用_Ry 表示。

(4)表面粗糙度代号在图样上应标注在__可见轮廓线_、_尺寸界线_或其延长

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_指向__表面,代号中数字及符号的注写方向必须与_尺寸数字方向__一致。

(5)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应在满足表面功能要求情况下,尽量选用__较大_的

表面粗糙度数值。 (6)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_小于_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

5-2.问答题。

(1)简述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影响。

答: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使用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配合性质的影响 由于零件的表面粗糙不平装配后,引起实际间隙的增大或减小了实际过盈,从而引起配合性质的改变或降低了配合的边接强度。

2)对耐磨性的影响 因零件表面粗糙不平,两个零件作相寻运动时,

会影响它们之间的磨擦性能,并且粗糙的表面会主生较大的磨擦阻力。影响运动的灵活性,使表面磨损速度增快,亦使消耗的能量增加。 3)对抗疲劳强度的影响 零件表面越粗糙,表面上凹痕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越严重。当零件承受交变载荷时。容易引起疲劳断裂。

4)对抗腐蚀性的影响 粗糙的表面,它的凹谷处容易积聚腐蚀性物质,造成表面锈蚀

(2)规定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或减弱表面波度的影响;规定评定长度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反映轮廓的真实情况。

(3)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有哪些?优先采用哪个评定参数?

答: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最大高度

Rz。优先选用Ra。

(4)常见的加式纹理方向符号有哪些?各代表什么意义问答题:

答:常见的加工纹理方向符号有=、⊥、X、M、C、R、P共七种。

=:表示纹理平行于标注代号的视图的投影面; ⊥:表示纹理垂直于标注代号的视图的投影面; X:表示纹理呈两相交的方向; M:表示纹理呈多方向; C:表示纹理呈近似同心圆; R:表示纹理呈近似放射形;

P:表示纹理无方向或呈凸起的细粒状。

(1)解释表3.1中表面粗糙度标注的意义。 表3.1

5-3.综合题:

解释:

表3.1 代号 意义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Rz的上限值为3.2um。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值为6.3um。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值允许值为3.2um下限值为1.6um. 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z的上限值允许值为50um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值为3.2um,Rz上限值为12.5um。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圆柱表面,Ra的上限值允许值为3.2um,Rz的上限值12.5um。 ( 2 ) 改正图3.3中表面粗糙度代号标注的错误。

解: 见图3.1。

图3.1

(3)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3.2中。

图3.2

第六章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6—1 试述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和分类。

答: 作用 在大批量生产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检验效率而采用量规,两归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时可靠,并能保证互换性。因此,量规在机械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分类: 按用途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合校对量规.

6—2 量规的通规和止规按工件的哪个实体尺寸制造?各控制工件的什么尺寸?

答:量规的通规按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制造; 量规的止规按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制造; 量规的通规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 量规的止规控制工件的实体尺寸。

6-3 用量规检测工件时,为什么总是成对使用?被检验工件合格的标志是什么?

答:通规和止规成对使用,才能判断孔或轴的尺寸是否在规定的极限尺 寸范围内。

被检验工件合格的标志时通规能通过,止规不能通过, 6-4为什么要制定泰勒原则,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由于工件存在形状误差,加工出来的孔或轴的实际形状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圆锥体,所以仅仅控制实体尺寸在极限尺寸范围内,还不能保证配合性质。为此,《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从工件验收的角度出发,对要求的孔和轴提出了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即:泰勒原则。

通规用来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总的测量面应是与孔或轴形状相对应的完整

表面,{通常称全型量规},其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且长度等于配合长度。止规用来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它的测量面应是点状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

6-5 量规的通规除制造公差外,为什么要规定允许的最小磨损量与磨损极限?

答:因为通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要通过工件会逐渐磨损,为了使通规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除制定制造量规的尺寸公差外,还规定了允许的最小磨损量。使通规公差带从最大实体尺寸向工件公差带内缩小一个距离。当通规磨损到最大实体尺寸时九不能继续使用,此极限称为通规的磨损极限。

6-6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可以偏离泰勒原则?

答: 在量规的实际应用中,由于量规制造和使用方面的原因,要求量规形状完全符合泰勒原则时由困难的,因此国家标准规定,允许被检验工件的形状误差部影响配合性质的条件下,可以使用偏高泰勒原则的量规。

6-7 计算G7/h6孔用和轴用工作量规的工作尺寸,并画出量规公差带图 解:(1)查表得出孔与轴得极限偏差为:

IT7= 5 μm IT6= 6μm EI= 9 μm es= 0

所以:ES= 25 + 9 = 34μm ei = 0 – 16 = -16μm (2)查表得出工作量规制造公差T和位置要素Z值,确定形位公差: 塞规:制造公差T = 3μm ,位置Z = 4μm 形位公差T/2=1.5

μm= 0.0015mm

卡规:制造公差T = 2.4μm 位置要素 Z =2.8μm 形位公

差 T/2 =1.2μm = 0.0012mm

(3)画出工件和量规的公差带图 (4)计算量规的极限偏差 1) 40G7孔用塞规

通规 上偏差 = EI + Z +T/2 = +9 + 4 + 1.5 =+14.5μm = +0.0145mm

下偏差 = EI + Z – 7/2 = +9 + 4 – 1.5 = +0.015mm 磨损极限 = EI = + 9 = + 0.009mm

止规 上偏差 = ES = + 34 = +0.034mm 下

下偏差 = ES – T = +34 – 3 = +31 = +0.031mm

2) 40h6轴用卡规

通规 上偏差 = es- z + 7/2 = 0- 2.8 + 1.2 = -1.6μm = -0.0016mm

下偏差 = es – z – 7/2 = 0 – 2.8- 1.2 = -4μm = -0.004mm 磨损偏差 = es = 0

止规(Z): 上偏差 = ei + T = -16 + 2.4 = -13.6μm = -0.0136mm 下偏差 = ei = -16μm = -0.016mm

(5)计算量规的极限尺寸以及磨损极限尺寸

1) 40G7孔用塞规的极限尺寸和磨损极限尺寸。

通规(T): 最大极限尺寸 = 40 + 0.0145 = 40.0145mm 最小极限尺寸 = 40 + 0.0115 = 40.0115mm 磨损极限尺寸 = 40 + 0.009 = 40.009mm 止规(Z): 最大极限尺寸 = 40 + 0.034 = 40.034mm 最小极限尺寸 = 40 + 0.031 = 40.031mm 2)40h6zz轴用卡规的极限尺寸和磨损极限尺寸。

通规(T): 最大极限尺寸 = 40-0.016 = 39.9984mm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