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说课稿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安塞腰鼓说课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

七年级下册

《安塞腰鼓》

说课稿

鲁山县实验中学 2014年3月

卢中生《安塞腰鼓》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安塞腰鼓》。

我将从以下七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整册分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分别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一共有六个单元,涉及的话题有成长、爱国、名人、艺术、探险、动物。这些话题贯穿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单元分析:第四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一共有五课和一个综合性学习。具体内容为16课《社戏》小说,讲的是乡村戏剧;17课《安塞腰鼓》抒情性散文,讲的是舞蹈艺术;18课《竹影》艺术散文,由绘画艺术引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19课《观舞记》记叙性散文,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20课《口技》文言文,通过口技者的高超的表演,展现了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是戏曲大舞台,介绍传统戏曲的知识。这种安排的好处是及时复习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强化了知识的学习。另外,单元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 1 -

文本分析:《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性散文,内容上主要描写了腰鼓的四个方面,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声响、击鼓的后生、奇丽的舞姿;主旨是对高原生命的赞颂,对中华民族魂魄的赞颂;写作方法是运用反复、比喻、排比的修辞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以及本课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目标有三方面。

知识与技能方面:(1)识记、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方面:利用视频进行导入,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小组合作,利用导学案完成文本的解读,体会文章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的赞颂。

教材整合:

1、整合点是文化主题,八上第三单元是建筑文化,八下第四单元是风俗文化。

2、整合点是排比、反复、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见于七上5理想、11春八下7雷电颂。

3、整合点是对生命的关注、思考与赞美,可见于七上3蝉、贝壳18绿色蝈蝈 、七下27斑羚飞渡、八下5再塑生命、九下第三单元。

二、学情分析

.文化艺术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由于年代的久

- 2 -

远和地域的差异,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疑问。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少讲、精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通过小组的形式去解决疑难问题、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美。

我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示学情分析如下: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1、对散文的特点有了一定把握,了解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能从修辞、词语角度赏析语言。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具备了基本的审美观,生活中对各种艺术形式有所了解,但对腰鼓艺术是初次认识。

学生差异:学生朗读和阅读能力都不同,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层教学。 三、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改理念的“和谐教学法”五环节模式分为: 一、灵活导入,明确目标 3分钟 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2分钟 三、朗读训练,感知课文 13分钟 四、小组表演,交际提升 17分钟 五、达标测验,课堂小结 10分钟

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导案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诵读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阅读能力。

这一模式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模式和我县的教学情况,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堂清”三个要素融合在一起,做

- 3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