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超声波二级考试题库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无损检测超声波二级考试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超声检测习题部分

B. 任意两波之比H1反比于声压之比P1

H2H2P2C. 任意两波之比H1大于声压之比P1

P2D.任意两波之比H1小于声压之比P1

H2P21.13 一台垂直线性好的超声波探伤仪,在显示屏上的回波由 60 %降至 7.5 %(显示屏垂直刻度),应衰减( D )。

A. 6dB B. 24dB C. 12dB D. 18dB

1.14 显示屏上有一波高为80% ,另一个波高比它低16dB , 则另一个波高为( C )。 A. 74% B. 25.4% C. 12.7% D. 6.4% 1.15 惠更斯原理的作用是( c )。

A.可以确定超声波的类型 B. 可以描述波型转换原理 C. 确定不同波源辐射的超声波的传播方向 D. 可以判断超声波的强弱 1.16 当两列相干波在某处相遇,二者的波程差为( c )时,合成振幅最大. A.

??3 B. C. λ D. ? 422寸 λ- 超声波波长 )

1.17 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遇到障碍物时,在( a )情况下,波的绕射强,反射弱。( Df-障碍物尺

A. Df <<λ B. Df ≥λ C. Df=λ D. Df =

? 21.18 超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寸与波长相当的障碍物时将发生( C )。 A. 无绕射只反射 B. 只绕射无反射 C. 既绕射又反射 D. 以上都可能

1.19 超声波垂直入射到Z1/Z2光滑平界面时,声压反射率的公式是r =( A )。 A. Z2?Z1 B. 2Z2Z2?Z12

C. Z2?Z1 D. 4Z1Z2Z2?Z12

Z2?Z1(Z2?Z1)2

1.20 在同一界面上,声强透过率T与声压反射率r 之间的关系是( B )。 A. T = r B. T = 1-rC.T = 1+r D. T = 1-r

1.21 在同一界面上,声强反射率 R 与声强透过率 T 之间的关系是( D )。 A. R+ T = 1 B. T =1-R

C. R= 1-T D. 以上全对

1.22 纵波垂直入射到水/钢界面时的声压反射率为 94 %,则声强透过率为( b )。

A. 88.4% B. 11.6% C. 6% D. 94%

1.23 超声波垂直入射到均匀介质中的异质薄层,当薄层厚度 d2 与薄层内波长λ 2 符合( b )时,超

声波全透射。 A.d2 =

?24234C.d2 = ?2 D.d2 = ?2

45A. 反射 B. 折射

B. d2 =

?2

1.24 超声波倾斜入射到异质介面时, 可能发生: ( d )。

第 13 页 共 73 页

超声检测习题部分

C. 波型转换 D. 端角反射 1.25 在反射、折射定律中,任何一种波的反射波或折射波所对应角度的正弦与相应的声速之比是( a )。 A. SinaL?Sin?s B. SinaL?Sin?s

CLCsCLCs C. SinaL?Sin?s D. SinaL?Sin?s

CLCsCLCs1.26 在同一介质中,纵波反射角( a )横波反射角。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以上都不一定对

1.27 CL1为第一介质纵波声速 , CL2为第二介质纵波声速,根据反射、折射定律,第一临界角αⅠ产生的

条件是( a )。

A. aⅠ = arcSinCL1 B. aⅠ = arcCosCL1

CL2CL2CL2C. aⅠ = arctanCL1 D. aⅠ = arcSinCL2

CL11.28 第一临界角是( c )。

0

A. 折射纵波等于90时的横波入射角 B. 折射横波等于900时的纵波入射角 C. 折射纵波等于90时的纵波入射角 D. 入射纵波接近90时的折射角 1.29 第二临界角是( b )。

0

A. 折射纵波等于90时横波入射角 B. 折射横波等于900时的纵波入射角 C. 折射纵波等于900时的纵波入射角 D. 入射纵波接近900时的折射角

1.30 αL -纵波入射角。αⅠ、αⅡ、αⅢ 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临界角αL -纵波入射角。αⅠ、αⅡ、

αⅢ 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临界角,纵波倾斜入射时,使第二介质中只存在折射横波的条件是

( c )。

A. αL <αⅠ B. αL ≥αⅠ C. αⅠ<αL <αⅡ D. αL >αⅢ

1.31 αL、αS 分别为纵波、横波入射角,αⅠ、αⅡ、αⅢ 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临界角,横波斜入射

时,使纵波全反射的条件是( c )。 A. αL ≤αⅠ B. αL ≥αⅡ C. αS ≥αⅢ D. αS <αⅢ

1.32 第一介质为有机玻璃(CL= 2730m/s),第二介质为铝 ( CL= 6300m/s,CS = 3100m/s),则第Ⅱ临界

角的表达式为( b )。 A. aⅡ = arcSin2730 B. aⅡ = arcSin2730

6300310000

C. aⅡ = arcSin3100 D. 以上都不对

27301.33 CS钢=3200m/s ; CL钢=5900m/s ;CL水=1480 m/s, 超声波横波倾斜入射到钢/水界面,则( d )。 A. 纵波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 横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 横波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 纵波反射角大于横波入射角 1.34 平面波入射到曲界面上折射波产生聚焦或发散的依据是( d )。

第 14 页 共 73 页

超声检测习题部分

A. 与曲面的凹凸有关

B. 与界面两侧介质的波速有关对于凹面 C. 与界面两侧介质的波速无关

D. A和B

1.35 平面波入射到( b )上,其反射波聚焦。

A. 凸曲面 B. 凹曲面 C. 平界面 D. 与界面形状无关 1.36 平面波在曲界面上透射情况,正确的图是( b )。

>><

题1.36图

1.37 当聚焦探头声透镜的曲率半径增大时, 透镜焦距将( a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按照反比例关系递减 1.38 引起超声波衰减的主要原因是( d )。 A. 声速的扩散 B. 晶粒散射 C. 介质吸收 D. 以上全部 1.39 超声波的扩散衰减主要取决于( a )。 A. 波阵面的几何形状 B. 材料的晶粒度 C. 材料的粘滞性 D. 散射衰减 1.40 由材料晶粒粗大而引起的衰减属于( b )。 A. 扩散衰减 B. 散射衰减 C. 吸收衰减 D. 介质吸收

1.41 在同一固体介质中,纵、横波声速之比,与材料的( b )有关

A.密度 B.弹性模量 C.泊松比 D.介质的弹性 1.42 脉冲反射波超声波检测主要利用超声波的传播过程中( b )特性 A.散射 B.反射 C.透射 D.扩散 1.43 超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有( d )

A.质点振动的和质点的移动 B.介质的能量转换

C.介质的弹性发生变化 D.质点振动和能量传播 1.44 声阻抗是:( c )

A.超声波振动的参数 B.界面的参数 C.传声介质的参数 D.反应声速的参数 1.45 超声波倾斜入射到异质界面时的反射声压与透射声压与( d )无关

A.反射波波型 B.入射角度 C.界面两侧的声阻抗 D.入射波声速 1.46 超声波倾斜入射至异质界面,其传播方向的改变主要取决于界面两测( c )。

A.介质的声阻抗 B.介质的衰减系数 C.介质的声速 D.反射的波型

1.47 一般要求横波斜探头楔块材料的纵波声速小于被检材料的纵波声速,主要是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

( a )。 A.在工件中得到纯横波 B.得到良好的声束指向性

第 15 页 共 73 页

超声检测习题部分

C.实现声束聚焦 D.实现波型转换

1.48 横波斜探头直接接触法探测钢板焊缝时,其横波在( d )产生。 A.有机玻璃楔块中 B.从晶片中

C.有机玻璃与耦合界面上 D.耦合层与钢板界面上 1.49 与超声波频率无关的衰减是( b )。

A.散射衰减 B.扩散衰减 C.吸收衰减 D.材质衰减

2.1 超声场近场区出现声压极大值、极小值是由于( )造成的。 A. 波的绕射 B. 波的干涉 C. 波的衰减 D. 波的传播

2.2 波源轴线上最后一个声压极小值到波源距离为( N 为近场区长度)( )。

A. N B.

NNN C. D. 2342.3 超声场的近场区长度与波源面积及波长的关系( )。 A. 近场区长度与波源面积及波长成正比

B. 近场区长度与波源面积及波长成反比

C. 近场区长度与波源面积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D. 近场区长度与频率成正比,与波源面积成反比

2.4 当波源直径一定,探头频率增加时,其近场区长度(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与频率无关

2.5 下列四种直探头中,近场区长度最小的是( )。 A. 2.5P20Z B. 2.5P14Z C. 5P20Z D. 5P14Z 2.6 超声波检测中避免在近场区定量的原因是( )。 A. 近场区的回波声压很高,定量不准确

B. 在近场区检测时,由于探头存在盲区,易形成漏检

C. 在近场区检测时,处于声压极小值处较大缺陷回波可能较低;处于声压极大值处的较小缺陷可能回波较高,容易出现误判 D. 以上都对

2.7 在超声场中,( )声压随距离增加单调减少。

A. 近场区 B. 远场区 C. 盲区 D. 未扩散区 2.8 下面有关的叙述,( )点是错误的。

A. 半扩散角用零值辐射角表示

B. 未扩散区声速不扩散,不存在扩散衰减

C. 未扩散区声速扩散,存在扩散衰减 D. 半扩散角是主声束辐射锥角之半

2.9 超声场未扩散区与近场区长度之间的关系是( )。

A. b = 0.6N B. b = 1.6N

C. b = 1.64N D. b = 3 N

2.10 当探头频率一定,波源直径增加时,半扩散角将(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与直径无关

第 16 页 共 73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