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艺,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促进化工工业向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烧碱、精制盐、农药、化肥、甲酸、甲醇等化工产品。到2015年,全市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占规模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0%。

食品产业。积极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点发展肉禽加工、乳品制造、酿酒、粮油加工、果蔬加工、软饮料、调味品制造。到2015年,全市食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占规模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9%。

纺织产业。加大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名牌产品培育力度,大力发展新型高档纱线、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面料、名优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到2015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占规模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7%。

专栏4 工业传统产业提升项目: 化工产业,重点建设肥城胜利化工烧碱及PVC、阿斯德甲酸产能平衡和“大颗粒”尿素改扩建、恒信焦化甲醇、瑞星集团煤制烯烃和尿素深加工、岱岳区150万吨精制盐等项目。 食品产业,重点建设蒙牛乳业泰安有限公司高端低温奶、德旺食品肉制品加工、联航食品肉鸡屠宰加工、姜仔鸭食品二期工程、宁阳晴好食品、光大日月油脂大豆制油配套色拉油、银宝工业园、肥城枫叶鸭养殖孵化加工等项目。 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建设岱银集团牛仔束染和特殊纱、华兴高档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龙祥精梳高支纱、东平高支高密精纺亚麻棉细布和抗皱高档亚麻棉服装等项目。 培植壮大优势企业。把集中集约集聚发展作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培育具有规模优势、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的产业和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企业培育“双百”工程,扶持培植一批百年企业、20家百亿企业。

做大做强骨干企业。鼓励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联合协作,特别是资源型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坚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举,采取项目、机制、政策等综合措施,突破资金瓶颈,破解融资难题。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推进企业加快膨胀规模。到2015年,争取新矿集团销售收入过千亿元,肥矿集团销售收入过300亿元,泰开电气、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等一批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

大力培植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提高民营企业素质,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专栏5 骨干企业培植工程: 重点培植新矿集团、肥矿集团、泰开电气、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航天特车、青年汽车、重汽五岳、泰山玻纤、泰山石膏、山东海力、石横特钢、瑞星集团、泰丰矿业、泰山集团、科诺型钢、岱银集团、光大日月、明兴矿业、华宁矿业、高佐矿业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第十章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高端引领,把握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发展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生物育种四大产业,带动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建设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和基地,尽快形成规模优势。

新材料产业。依托创新型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发展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墙体材

—13—

料、碳纤维及制品、蓝景膜及组件、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精细化学品、特种金属材料等,积极推进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依托重点园区和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发展风电核电配套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发展风电产业。鼓励发展节能机电设备、除尘脱硫设备、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等节能环保设备,积极发展以化工、造纸、发酵工业为主的清洁生产系列产品。

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应用开发、电力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矿山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集成业、嵌入式软件业、数字动漫与游戏产业、塑料光纤产业,积极推进泰山软件园建设,规划建设中小企业软件服务中心、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平台等项目。重点发展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及芯片等光电子核心器件,薄膜晶体管显示、等离子体显示等平板显示产品,物联网基础设施、射频识别、智能传感等物联网相关产品。

生物医药与生物育种产业。依托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泰山医学院、山东省生物制品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扶持发展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支持血液制品、蛋白质药物、长效干扰素、新型疫苗、新型制剂和中药复方新药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生物育种产业,围绕主要农作物、果蔬花卉、畜禽等,建立常规育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和转基因育种技术相融合的现代育种技术体系,选育优质、高效、抗病虫、抗逆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发展大型现代种业企业,建设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基地。

专栏6 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新材料产业,重点建设华溢碳纤维、岱岳区医药高分子材料、新泰碳纤维特种导线、华兴纺织医用壳聚糖纤维、山东嘉年华聚四氟乙烯纤维、肥城依诺威强磁材料、新泰碳化硅、高新区蓝景膜、泰丰高强高膜聚乙烯等项目。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建设大唐东平风电、华能道朗风电、徂徕山风能发电、国电新泰风力发电、山东万特太阳能利用及生物质能发电、中科院光伏太阳能研发基地、肥城市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光电模板、肥城LED、泽生生物、山东智博格瑞环保设备、新东岳集团还原再生胶等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建设众诚电子、东华软件、富硕光电、中天电子、国泰高科技数字矿山、山东蓝光地理信息系统、泰山区普惠电子装备科技、伟业国际塑料光纤等项目。 生物医药与生物育种产业,重点建设同兴生物医药、诺和诺泰生物制药、山东健盛生物制药、汇鑫制药、福龙生物产业、宁阳太空蔬菜育种、五岳种业等项目。 第十一章 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

把服务业作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40%。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依托资源、区位、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科技、工业设计、信息服务、金融、商务服务、服务外包、会展、节能环保、教育培训、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大力推进物流企业信息化,着力搭建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探索发展保税物流、金融物流、绿色物流、公路港、第四方物流等新兴业态,加快建设煤炭、钢铁等物流园区,将我市打造成以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化为主要特征的山东综合性物流中心之一。科技研发服务业。加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生产力

—14 —

促进中心、技术信息中心、创新中心、孵化器等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服务支持体系,将我市建设成区域性科技研发服务高地和科技研发体制创新示范区。工业设计服务业。规划建设泰安工业设计产业园、配套模具试制中心、产品测试中心、工业设计推介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大力培育旅游纪念品设计、汽车设计、非金属材料延伸产品设计等设计企业,将我市建成特色鲜明、设施完备的工业设计集聚区和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信息服务业。依托工业、服务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大力发展计算机服务业和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及租赁业。全面推动“无线城市”建设,提升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以国家三网融合试点为契机,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兼容,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加快发展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外包、数字内容等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融资担保服务、金融租赁、创业投资和金融后台服务,积极推进驻泰商业银行机制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做大做强地方商业银行,积极引入异地股份制银行,努力扩大信用总量,保持信贷投放较快增长。大力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发展创业投资,鼓励各种投资主体成立股权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及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努力将我市建成山东省重要的金融集聚区。加快发展保险业,支持发展各类保险机构,扩大服务面,丰富大众服务品种,提升保险信用。商务服务业。支持发展会计税务、融资担保、法律仲裁、贸易与运输相关服务、信用服务、会展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广告服务、咨询服务等领域的专业化服务,鼓励专业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外包。巩固发展呼叫中心服务,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外包,积极承接国内外的物流、采购、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流程外包,加强“泰山服务外包”品牌建设,将我市建成山东的呼叫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以及承接国内软件出口基地城市分包的集聚区。会展服务业。加快会展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泰山国际登山节、泰山国际苗木花卉展览交易会及国际兰花节、肥城桃木文化节、宁阳中华蟋蟀文化节、东平水浒文化节等节庆会展品牌,积极举办专业展览会,将我市打造为国内有影响的专业会展城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大力发展绿色回收和城市环境治理产业,重点规划建设秸杆回收利用、垃圾分拣回收配送、废旧商品回收等节能环保项目,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培育节能环保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探索排放权交易平台建设,发展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增值服务。职业教育与培训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高端外派劳务中介服务与培训、主导产业人才开发、服务业高端人才培训,着力打造“泰山劳务”品牌,将我市建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的“专业人才实训高地”。总部经济。着力引进国内外大企业总部,鼓励和引导本土企业包括民营企业总部在我市集聚。“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泰安中央商务区和市高新区总部大厦,着力打造我市总部经济集聚区。

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适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需要,加快发展商贸餐饮、房地产、汽车服务、家庭及社区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商贸餐饮服务业。合理调整商贸流通产业布局,提升商贸流通业的集聚度,努力打造网点布局合理、业态组合先进、区域特色突出、服务优质高效、消费方便快捷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成为山东重要的区域性商贸中心。进一步巩固“万村千乡”工程,大力推进“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不断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居民厨房工程和放心早餐工程,积极扶持中式快餐连锁业,规划建设特色餐饮街区,促进家庭餐饮服务社会化。房地产业。调整优化住宅供应结构,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人居泰安”品牌,将我市建设为山东省宜居城市的典范。提高房地产开发的层次和水平,重视商业地产和商务地产的开发,培育和做大做强我市房地产企业。积极发展建筑与装饰装修业,加快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融资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技术精、机制活的专业建筑施工企业。汽车服务业。大力发展为消费者服务的汽车服务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采购与分销产业、汽车物流、汽车分销、汽车金融、汽车售后维修保养与汽车美容服务、汽车文化、汽车租赁和智能交通,将我市建成山东省重要的汽车服务中心之一。家庭及社区服务业。加快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丰富社区服务业态,打造社区服务品牌。规范家政经营行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15—

实现中高端养老服务业产业化、低端养老服务业普及化。大力发展公益性社区服务业,努力拓展社区服务业态。健康服务业。大力拓展饮食健康领域、养生健康领域、美容健康领域和运动健康领域,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健康服务机构在我市开设分院,不断丰富健康服务的内涵和形式,将我市建设成山东省知名的特色健康服务中心。

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贯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村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重点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组织实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专业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直营配送、冷链物流、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扩大农产品出口。进一步完善商贸、健身、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文化娱乐、会计、信息、法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满足农民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

专栏7 服务业项目: 重点建设泰山物流园区、钢材物流园区、泰山科技创业园区、汽车联合试验基地、企业融资服务基地、山东煤炭物流中心、蒙能泰山物流园区、东平现代国际物流园区、泰山服务外包与金融后台产业园区、泰山软件与信息产业园、泰安职业培训基地、中央商务区、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京沪高铁商贸园区、名嘉城市广场、光彩大市场、泰山商贸园区、泰安汽车城、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园区、徂徕山美容养生健康基地、青龙山生命颐养生态度假区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项目。

第五篇 旅游文化

以建设文化强市和增强文化软实力为目标,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泰山文化,积极推进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着力打造以中华文化象征地、休闲度假胜地、国际旅游目的地为主要内涵的旅游文化产业高地,把泰安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旅游文化强市。

第十二章 建设旅游文化产业高地

依托“一山一水五城”的地域特点,发挥泰山旅游文化优势,整合各类旅游和文化资源,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大开发力度,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性价比高、竞争力强的泰山观光旅游文化产品集群,逐步形成自然观光与文化观光相协调,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各类要素相配套的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建设旅游文化产业高地。

构建泰安大旅游产业圈。深入实施“融合济南、辐射全省、对接京沪、面向全国、拓展海外、放眼世界”的旅游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市创建活动,做大做强旅游业。大力实施泰山景区提升工程,深入挖掘泰山自然、地质及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整合泰山旅游文化资源,注重老景点深层次挖掘提升,加快新景区、新景点建设,全面提升中轴线的旅游文化品位,培育东西两翼泰山旅游文化发展增长极,高端定位、科学运作旅游文化活动,把泰山打造成四重世界遗产地。加快发展城市旅游,按照“吸引人靠山、留住人靠城”的理念,加强城市旅游设施建设,策划建设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和产业园区,加强城市旅游交通和信息展示系统建设,完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提升城市对旅游的承载能力,加快从“旅游城市”到“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转变。以泰山为龙头,以泰城为主体,整合大汶口文化遗址、徂徕山、莲花山、肥城桃园、宁阳神童山、东平湖等旅游资源,集中打造泰山观光、城市休闲度假、山水特色体验文化等旅游产品集群,加快构建泰安大旅游产业圈。到2015年,全市游客突破5800万人次,年均增长14%。旅游总收入过530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境外游客57万人次,外汇收入3.8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4%和16%。

促进文化产业振兴。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资本的融合,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挖掘和用好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水浒文化等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泰安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节庆会展业、现代传媒业、

—16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