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十一五”规划目标 指标名称 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新增就业 单位 万人 ‰ 元 元 % 万人/年 2005年 538.6 4.55 10337 4124 3.4 7.8 绝对值 7.2 15200 5785 4以内 五年累计35 年均增幅(%) 8 7 2010年预计完成 绝对值 549.4 4.77 19800 7592 2.8 7.6 年均增幅(%) 0.4 13.9 13 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十二五”及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推动工作开展,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 二是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完善工作思路,提升境界,提高标准,争先进位,抓住机遇,促进跨越发展;三是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三次产业、区域、城乡、人与环境共同发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实力还不够强,服务业比重偏低,大型骨干企业较少,外向型经济明显滞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偏低,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人才支撑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统筹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管理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需要不断增强,思想和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既面临许多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发展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主要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五大重要机遇。一是产业调整转移的机遇。未来五年,国际国内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期,产业转移步伐加大。泰安与发达地区相比,具备明显的生产成本优势,与欠发达地区相比,又具备明显的区位、科技、教育、产业和综合服务优势,有利于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同步参与新一轮技术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我市在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二是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机遇。在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保持长期向好的态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我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三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从过度依赖外需向扩大内需方向转型,整个国民经济的服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为我市加快发展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提供有力支撑。四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速推进的机遇。随着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重大决策的实施,省会城市对泰安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加大,联系将更加紧密,形成优势互补、一体化加快推进的态势。五是交通更加方便快捷的机遇。随着京沪高铁开通、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及城际轨道建设、大运河复航、青兰高速开工,我市交通区位优势更加优越,将成为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大大缩短与国内重要经济区的距离,为我市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创造更好条件。

主要挑战:“十二五”时期,既面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压力,又面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一是传统产业转型的挑战。我市基础产业、资源型产业仍

—5—

占据较大份额,重化工业比重大,面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形势,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创新产业竞争优势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区域竞争更趋激烈的挑战。东部沿海地区在继续保持外向型经济优势的同时,加快发展内需型经济,带来更大的区域竞争压力。同时,我市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产业关联带动不强,产业体系相近,还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格局,在区域发展竞争上面临新的压力。三是资源环境制约的挑战。我市能源、土地、水等重要资源将面临长期偏紧的严峻局面,城市的快速扩张、产业发展与环境建设的矛盾冲突加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四是要素市场配置的挑战。人才资源、金融资本等要素流动进一步加快,沿海城市、大城市、内陆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资金、人才竞争更趋激烈,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金融资本短缺的矛盾更加显现。五是对外开放的挑战。外向型经济一直是我市经济结构的“短板”,全球外需增长放缓,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出口和利用外资的难度增加,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我市同时面临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双重压力。

阶段特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五大阶段性特征。一是加快经济转型的攻坚期。全市经济社会将进入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信息化互动并进的新阶段,产业体系由“二三一”加速向“三二一”转变,工业加速向高端集聚化转型,产业加速向服务业主导转型。二是国际旅游城市知名度的提升期。国际旅游名城建设在实现三年大变样的基础上,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拓展,重点片区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完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将向面积更大、发展层次更高、影响力更广、示范带动作用更强的水平提升,跨入人口过百万的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特色与国际化功能彰显,知名度进一步上升。三是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的跨越期。社会建设将得到全面加强,人的全面发展将备受关注。以改善生活质量为主的居民消费全面升级,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增强,市民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建设更为宜居的环境要求更高。四是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期。人口、产业进一步向城镇聚集,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镇化密集区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和重要支撑。五是信息化的加速融合期。信息化进程加快,服务业与工业、农业融合互动发展日趋明显,新的融合型产业门类大量产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综合上述因素,“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呈现农业提升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态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投资拉动作用虽有所弱化,但推动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地位不会改变。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明显增强。出口虽然有可能呈现较快增长的局面,但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等因素的制约,同时由于出口规模较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逐渐加大。全市经济社会将在调整转型中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第二篇 发展目标

第三章 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坚持以下指导原则:

——坚持转型发展。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合理扩大投资规模,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坚持创新发展。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科教兴泰战略,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造活力。

——坚持统筹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

—6—

当前与长远,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人居环境。

——坚持开放发展。把对内对外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合作,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和先进文化对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发展的融合性和开放性,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坚持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推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提高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稳定,使社会成员都能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坚持“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即明确一个目标,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突出两大重点,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加快发展;统筹三大产业,巩固加强农业、做强做大工业、提升发展服务业;实施四大战略,人才强市战略、文化兴市战略、全民创业战略、区域带动战略;坚持五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高点定位创先争优、坚定不移地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坚定不移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按照这个思路,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推进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加快构建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合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构建以充分就业为基础、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的社会发展体系;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快构建以生态宜居为特色、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形成推动泰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章 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我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条件,与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衔接,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400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达到610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5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达到4220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达到2900亿元和1570亿元,年均均增长18%,进出口总值五年累计突破120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

图4-1 “十二五” 规划主要经济指标

—7—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48:45。旅游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

图4-2 “十二五”末三次产业比重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6%,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泰城跨入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行列,新泰跨入大城市行列,肥城进入功能完善的中等城市行列,宁阳、东平加快向中等城市跨越,小城镇服务功能和吸引力明显提升,新型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图4-3 2010年和2015年城镇化率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