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竣工报告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钻孔竣工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由于各煤层物性条件不完全相同,则曲线形态亦不完全一致,根据各曲线的独特形态可进行煤层对比和确定其层位。本区物性反映明显的煤层有:11、17、21、22-1、22-2、23、27-2等煤层。

D、利用曲线确定构造点

在煤层对比的基础上,当某段岩性或煤层层位有缺失或重复现象时,并结合岩石破碎程度即可确定断层的性质及位置。

E、利用井斜成果确定煤层垂深及钻孔偏移

本次勘查共竣工钻孔14个,全部进行了测斜,测斜点400个点、检查106个点。利用此测斜成果,进行井斜换算,确定煤层垂深及钻孔偏移。

F、对井温曲线的利用

本次勘查对W1、W5、续4、续6号孔进行了近稳态井温测温,对W2、W3、续3、续5号孔进行了简易井温测温。根据测温资料,作出井温校正曲线,计算出各层段的地温梯度值。

G、对井径曲线的利用

井径的变化是对视电阻率、自然伽玛、密度和声速等测井方法的一种干扰因素,在定性、特别是定量解释时,必须考虑井径大小对于解释结果带来的误差而要设法予以校正。

8.2.4.5地球物理测井工作量及质量 A、地球物理测井工程量

本次勘查钻孔全部进行了物探测井,实测剖面总长19827.87m;并对W1、W5、续4、续6号孔测了近稳态井温,对W2、W3、续3、续5号孔测了简易井温;测井斜400点、检查106点。

B、物探测井质量

全孔测井质量:本次勘查对所有钻孔的测井资料均依照《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93)、《标准》进行质量验收,测井单项评级均为甲级,甲级率100%。

测井曲线质量:按规程对所有曲线进行评定,曲线均评定为甲级曲线。 煤层点质量:本次勘查测井共解释煤层点88个,天然焦19层。参加评级煤层76层,其中:75个优质层,1个合格层;可采煤层点62个,61个优质,1

个合格,优质、合格率100%。

井斜、井温质量:本次勘查钻孔全部进行了测斜,测斜点400个、检查106点。对W1、W5、续4、续6号孔进行了近稳态井温观测,对W2、W3、续3、续5号孔进行了简易井温观测,井斜和井温观测质量均达甲级。

8.2.4.6以往测井工作

在鹤岗煤田以往的勘探中,测井主要以模拟测井为主。 A、测井仪器

记录仪使用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生产的JD-581多线式自动测井记录仪,曲线记录为光学显影成像;放射性测井仪器使用渭南煤矿专用设备厂生产的TYFZ-4型组合测井仪;测斜使用上海地质仪器厂生产的JJX-3型和JJX-3A型井斜仪;井温仪采用渭南煤矿专用设备厂生产的TYCW-2型井温仪。

B、测井曲线选择

根据多年来对鹤岗煤田勘探结果的总结,得出反映比较有效的参数是:人工放射性—伽码伽码曲线(HGG)、天然放射性-伽玛曲线(HG),个别钻孔还有选择伽码伽码曲线,视电阻率曲线(DLW)只对部分煤层呈高阻反映。

C、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及利用

测井曲线主要用来对煤层进行定性、定厚解释,以及利用曲线形态进行煤层对比,确定层位;并用来确定地层、岩层及构造点。所有的解释处理都是在曲线上手工进行的。

因可利用的曲线较少,曲线评级为乙级。 8.2.5水文地质

本次勘查所施工的14个钻孔全都进行了简易水文观测(泥浆消耗量和钻孔水位),通过对钻孔冲洗液漏失情况分析,勘查区含水层主要是第四系松散砂砾含水层和基岩裂系带含水层。未来矿井涌水通道就是连通上述含水层的断层破碎带。

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属坚硬裂隙矿床水文地质类型。 8.2.6采样与化验测试

本次勘查对钻孔所见可采煤层均按《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煤炭工业

部1987年)采取了煤芯煤样,并按《规范》附录F要求进行分析化验。

勘查区内及其附近共采集各种样品268个,其中:本次勘查取样257个;煤芯煤样134个(包含煤岩煤样43个,煤尘爆炸样16个,自燃倾向性测试样11个),煤层顶、底板力学试验样22个,瓦斯样9个,其他岩石试验样92个。以往样品11个;水样2个,简选样9个。

煤芯煤样采取按照《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中2.2、2.3、2.4条执行。简单结构的厚煤层2m一个样;3m以下的煤层采一个样;复杂结构煤层分层采样:厚度小于或等于0.01m的夹矸与上下煤分层合并采样,不剔除夹矸, 2m采一个样;炭页单独采样。根据2.6条规定,煤样沾的泥皮等杂物已经清除,主要采取刀刮等手段,去掉杂物和磨烧部分,使煤芯达到纯净。顶底板和伪顶采样根据2.4条执行。采样工具用采煤器。煤样包装用一层塑料袋和一层布袋装入麻袋或木箱中,邮送化验单位。总的采样符合规定,但也发现个别样品把炭页或泥状破碎带混入煤样中,造成原煤灰分增高的现象。

本次勘查共采取煤芯煤样134个,共折合煤层点77点(煤层点62个、天然焦15个),样品质量均在合格以上。

本次勘查在W2、续1、续3、续4、W9孔采取瓦斯样品9个,采集瓦斯样品的煤层采取质量均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本区煤层按全采全测的原则,达到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全部采样。全测的项目有工业分析、发热量、全硫、稀散元素及有害元素(天然焦及炭页除外),其他项目按《规程》规定的百分比进行化验。由于各区各钻孔所见煤层不同,加之钻孔密度较稀,所以各煤层采样点分布不均。各钻孔各煤层采样点分布情况见采样点分布图。

本次勘查所采取的全部样品化验均由黑龙江省煤田测试中心试验室(甲级资质)承担,质量可靠。

8.2.7地质编录与资料综合整理 8.2.7.1地质编录

本次勘查工作成立了野外地质组,负责钻探岩芯编录、样品采集、简易水文观测的现场监督管理工作。

按照《地质勘查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的要求,钻探岩矿

芯采至地面后,按岩芯上下顺序,经过清洗、装箱、整理,填写岩芯回次小票并做好取芯记录。地质检验员每日进行芯长丈量,按照《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和《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1993)分层鉴定描述,按照《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1993)在野外地质组形成钻孔岩芯鉴定资料和1:200柱状图,终孔后提供给物探科作为野外测井解释的地质依据。

钻孔终孔测井后,利用测井煤层成果逐层衡量钻探的煤层成果是否达到《标准》的合格标准,研究钻孔所穿过的所有地层、标志层,确保钻探全孔不遗留地质问题。对存在问题的钻孔,地质、测井人员在现场查阅岩芯,共同研究解决后,再进行封孔。

8.2.7.2资料综合研究

地质研究工作是在1:200钻孔测井曲线图及钻探柱状图岩性解释、煤层对比的基础上展开的,参与资源量估算的煤层及天然焦均做到了定深、定厚、定岩性、定结构、定采用成果,达到可采厚度的煤层定煤层点级别。

在钻探成果和测井成果之间选择综合采用煤层点的原则是:把钻探、物探两方面取得的煤层点成果进行对照,哪方面级别高,可靠性大,就采用哪方面的煤层点成果;质量相同的成果选择符合周围煤层结构发育规律的成果。本次勘查钻孔一般煤层底板深度都采用测井深度,煤层点级别采用综合煤层点级别。

本次勘查钻孔均进行了孔斜计算和校正孔斜工作;对以往历次勘查钻孔,本报告经校对钻孔位置、煤层标高和结构后,利用其在原图上的弯曲度直接成图。

本报告收集了《鹤岗煤田地质报告》、《黑龙江省鹤岗市鸟山煤矿勘探地质报告》、《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矿区南山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黑龙江省鹤岗煤田兴山井田煤炭资源储量复核报告》等资料,并在编制过程中适当参考。

本报告合计利用钻孔102个,工程量86846.61m,其中:本次勘查钻孔14个,工程量19854.60m;峻德煤矿以往钻孔18个,工程量17207.15m(勘查界外);兴安-富力煤矿以往钻孔8个,工程量9021.85 m(勘查界外);南山煤矿以往钻孔34个,工程量22249.71 m(勘查界外32个,工程量20188.46m;勘查界内2个,工程量2061.25m);新兴煤矿以往钻孔28个,工程量18513.30m(勘查界内15个,工程量10284.25m;勘查界外13个,工程量8229.05m)。由于各时期勘

查技术水平不同,钻孔评级标准也有变化,本报告所采用的钻孔工程质量有一定差异。

参加资源量估算的煤层点合计为256个,其中:本次勘查煤层点47个(没有不合格层点),以往历次勘查煤层点209点。采用钻探煤层点15个(峻德2、兴安-富力1、南山4、新兴8),其中:甲级+优质3点,乙级+合格8点,丙+不合格4点;采用测井煤层点241点(峻德102、兴安-富力16、南山43、新兴80),甲级+优质点159个,乙级+合格点73个,丙+不合格9点。

本次勘查与钻探、物探测井工程相关的各种原始资料保存在龙煤地勘公司鹤岗地质队,二维地震的原始数据保存在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煤芯煤样、瓦斯样、岩样等测试化验原始数据资料及其副样保存在黑龙江省煤田地质测试研究中心。

综上所述,本次勘查工作采用的二维地震+钻探+测井的技术路线,手段科学合理,工作方法规范适用,确定的勘查类型符合实际,地质了解程度基本达到规范要求的工作程度,各项勘查工程质量和技术工作符合相关规程和质量标准的要求,地质了解程度较高,各项工作满足地质普查报告的需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