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创新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创新实验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多管落球法)

创新实验报告

学院: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专业: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小组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实验名称

液体粘滞系数测定(多管落球法)创新实验

二.实验目的:

液体的粘滞力是交通、运载工具外形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粘滞系数的测定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而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存在较大的实验误差,我们选择进行液体粘滞系数测定(多管落球法)的创新实验,通过这次创新实验我们能够对本实验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三.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方案产生较大误差的步骤: (一)实验中我们用肉眼去判断小球匀速下落的位置,观察小钢球通过刻度线AB,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 (二)人对于事物的反应有偏差。在小钢球通过刻度线AB,人用手按动电子秒表的过程中,人的手接收到大脑发出的信号并且做出按动反应会有一段时间差,再加上肉眼观测的误差,这就导致我们所测定的小球下落时间存在较大的实验误差。

(三)实验中用镊子夹住小球,可能由于手的轻微抖动使得小球不能够准确从液体中心下落,这也容易产生误差。

四.实验改进方向:

用光敏电阻、发光源组成的简易光电门和计时器测定小球下落的时间,从而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减小误差。

四.用于减小误差的创新实验方案: (一)创新实验仪器

在原实验仪器(液体粘滞系数仪、钢卷尺、镊子、钢球、温度计、比重计)的基础上,我们的创新实验增加了光敏电阻、发光源、计时器以及千分尺。 (二)创新实验改进原理

光敏电阻、发光源组成的简易光电门测小钢球下落时间的原理:在液体粘滞系数仪的AB处各安装一个光敏电阻与发光源,组成一个简易的光电门,并且使之与计时器相连接,当小钢球通过A线的一瞬间,发光源的光线无法投射到光敏电阻上面,计时器开始计时,当小钢球通过B线再次阻挡发光源的光线时计时器停止计时,此时读取计时器示数。

(三)创新实验步骤

1.调节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底板,使其水平,以保证仪器管中心轴线处于铅直状态。

2.用千分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在不同的方向测量5次取平均值。

3.在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上安装发光源、光敏电阻及计

时器。

4.用镊子夹起小钢球,在所测液体中浸润一下,仔细地从第一根管子上口的中心处放下,完成后读取计时器上的时间。

5.用同样的方法,依次读取小球通过每根管子刻度线AB计时器上显示的时间。

6.用钢卷尺测出刻度线AB之间的距离h,取每根管子的平均值,用比重计测量被测液体的密度,观察室内温度计,记下室温。

五.创新实验小结与讨论

本次创新实验我们的改进很简单,但是我们还是收获了一些东西,进行本次实验之前我们只想到改进测量小钢球下落时间的步骤,并且想到了高中实验中所用的光电门与计时器结合测时间的方法,之后我们在网上查阅了资料,看到改进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方法,用U型管代替测定仪的直管,和电磁铁结合使用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减少误差三的试验方法,说明我们的知识欠缺,我们知道进行任何一个实验时我们都应该透彻理解实验原理,并且学会举一反三,思考更好的方法来减小实验误差。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