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第五版宏观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曼昆第五版宏观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方

面,当经济开始于低于黄金规则水平时,在实现黄金规则水平过程中,会减少当前消费而增加未来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的决策不确定。如果政策制定者对现在这一代人的关心

大于子孙后代,那么他可能决定不实行达到黄金律稳定状态的政策。相反,那些对所有各代同样关心的决策者将选择达到黄金律。尽管现在这一代人将减少消费,但无数的子孙后代都将由于向黄金律的变动而收益。

复习题

第八章经济增长Ⅱ

1. 在索洛模型中,什么因素决定了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增长率?

【答案】在索洛模型中,我们知道只有技术进步可以影响稳定状态人均收入增长。资本存量增长和人口增长并不影响稳定状态人均收入增长;但是科技进步可以导致持续增长。

2. 为了确定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还是小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你需要什么数据? 【答案】为了确定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还是小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我们需要知道资本的边际产量和折旧率(MPK-δ)以及总产出增长率(n+g)。GDP 的增长率也需要。计算边际资本产

量需要一些时间,不过可以通过正文中数据求出,相对于 GDP 的资本存量,相对于 GDP 的总折旧量以及资本占 GDP 的比例。

3. 决策者可以怎样影响一国的储蓄率? 【答案】经济政策既可以通过增加公共储蓄也可以通过刺激个人储蓄来影响向储蓄率。公共储蓄是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之差。如果支出超过收入,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即负储蓄。减少赤字

的政策增加了公共储蓄,而增加赤字的政策减少了储蓄。不同的政策都会影响个人储蓄。家庭储蓄决定的做出取决于储蓄收益;储蓄的收益越大,储蓄的吸引力越大。税收刺激,如减免退

休人员的养老金所得税以及减免企业的投资税等,提高了收益率,鼓励个人储蓄。

4. 过去 40 年间生产率的增长率发生了什么变动?你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1972 年后世界范围内人均产出增长放缓,同时生产率增长也放缓。对于此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具体原因仍然不乏解释。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美国的生产率增长又一次加速了,

但其他国家没有。许多评论家将这种增长归因于信息技术的影响。

5. 在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人均产出以什么速率增长?人均资本以什么速率增长?这如何与美国的经验比较?

【答案】在索洛模型中,稳态是指一种长期均衡状态。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了均衡并维

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了技术变化的条件下,人均产出也达到了稳定状态。但是当考虑技术

进步时,效率工人的人均资本依然不变,而由于每个实际工人的效率以速率 g 增长。因此人均产出也按照速率 g 增长。

索洛模型表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必然来自技术进步。由于技术进步的减缓,美国人均产出增长由 1948-1972 年的 2.2%降至 1972-1995 年的 1.5%,而在 20 世纪中后期,由于电脑、信息技术(包括务联网的进步)的发展,人均产出增长又增至 2.9%。

6. 在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的情况下,内生增长理论如何解释长期增长?这种解释与索洛模型有什么不同?

【答案】内生增长理论试图通过研究决定知识创新的研发决策来解释技术进步率,相反索洛模型却把技术进步率作为外生变量。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暂时性的影响增长,最终资本收益递

减使经济趋近稳定状态,在稳定状态下产出增长只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相反,很多内生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中都包含资本收益不变(而不是递减)的条件,因此储蓄率的改变可以导致持续的增长。

?复习题

第九章经济波动导论

1. 举出一个短期中物价黏性和长期中物价有伸缩性的例子。 【答案】在短期中工资是刚性的,即在短期中,工资难以随着市场供求情况进行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工资也是具有伸缩性的。因为,从长期来看,工人的实际工资必须与工人劳动的

边际产出相等。因此,工资在长期必然会随着供求情况进行波动。

2.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案】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就一种严格的数学方式而言,数量方程式对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解释极为简单。货币供给 M 和货币流通速度决定了产出的名义值 PY。一旦 PY

是固定的,如果 P 上升,Y 必定下降。然而,就现在而言,考虑以下逻辑:由于我们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所以,货币供给决定经济中所有交易的美元价值 (这个结论与第四章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相似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物价水平上升,以至于每次交易都需要更多的美元,那么,交易次数及商品与服务的购买量就必定减少了。 我们还可以通过思考实际货币余额的供求来解释总需求曲线的向右下方倾斜。如果产出越高,人们进行的交易就更多,而且需要的实际货币余额 M/P 就越多。对于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 M,实际余额越高意味着物价水平就越低。相反,如果物价水平越低,实际货币余额就越多;实际余额水平越高就允许有更大的交易量,这就意味着产出的需求量越高。

4. 为什么联储对付需求冲击比对付供给冲击容易? 【答案】整体经济的波动来自总供给或总需求的变动。经济学家把这些曲线的外生变动称为

对经济的冲击。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冲击被称为需求冲击,而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冲击被称为供给冲击。 对于需求的冲击,联储可以通过熟练的控制货币供给,来减轻甚至消除需求冲击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而面对不利的供给冲击,像联储这样控制总需求的决策者会遇到在两种选择之间 做出选择的困难。第一种选择是保持总需求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产出和就业低于自然率。最终价格下降到原来的水平时恢复充分就业,但这个过程的代价是痛苦的衰退,如图 9-2(左)。

第二种选择是扩大总需求,使经济更快的达到自然率。如图 9-2(右),如果总需求的增加与总供给冲击是同步的,经济立即从 A 点移动到 C 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联储调解了供给

冲击。当然这种选择的缺点是物价水平持续提高。

?第十章、 复习题

1. 用凯恩斯交叉图解释为什么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有乘数效应?

【答案】凯恩斯交叉图告诉我们财政政策对收入有乘数作用。原因在于,根据消费函数,高收入引起高消费。当政府购买的增加提高了收入的时候,它也提高了消费,消费又进一步增加了

收入,收入又进一步提高了消费,依此类推。因此在这个模型中,政府购买的增加引起了收入更大的增加。

3. 为什么 IS 曲线向优下方倾斜。?

【答案】A、如果税收不取决于收入,那么收入增加 1 美元,可支配收入也增加 1 美元,消费增加 MPC×1 美元。如果税收取决于收入,那么收入增加 1 美元可支配收入增加(1-t)美元,消费增加

MPC×(1-t)美元,少于 MPC 美元。需要注意的是可支配收入的改变小于总收入的改变,因此对消费的影响变弱了。

B、如果税收固定,通过研究政府购买增加ΔG,使最初的收入增加ΔG,通过边际消费倾向的乘数效应,使收入增加了 MPC×ΔG,而消费的增加使未来的支出和收入不断增加,这一过程

不断继续,最后得出 ΔYΔG = 1 (1 ? MPC ) 。如果税收取决于收入,我们知道政府购买增加ΔG 使国民收入也增加ΔG;然而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t)ΔG。然后消费增加了(1-t)ΔG×MPC。这一过程继续下去,总收入的变化为:ΔY = ΔG,1 + (1 ? t)MPC + *(1 ? t)MPC+2 + *(1 ? t)MPC+3 + …- = ΔG11 ? (1 ? t )MPC因此政府购买乘数变为 1 *1 ? (1 ? t )MPC + 而不是1 (1 ? MPC ) ,即一个更小的乘数。例如,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 3/4 税率为 1/3,那么乘数从 4 降为 2。 C、在本章,我们从数学上导出 IS 曲线并使用它研究了利率和产出的关系。为了研究税制变化

如何改变 IS 曲线的斜率,我们使用税收取决于收入的 IS 曲线。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开始: Y = C + I + G ,消费函数为 C = a + b(Y ? T ? tY ) (注意在消费函数中税收是收入的函数)。投资函数为: I = c ? dr 。将投资函数和消费函数代入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得:Y = *a + b(Y ? T ? tY ) + c ? dr + G+解出 Y 得:Y = a + c1 ? b(1 ? t )+ 1 G +1 ? b(1 ? t )?b T +1 ? b(1 ? t )?dr1 ? b(1 ? t )

在这个 IS 方程式中,分母为 1 ? b(1 ? t ) 而不是 (1 ? b) 。我们知道税率 t 小于 1。因此这条

IS 曲线要比原来的 IS 曲线陡峭。

4. 为什么 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 ?复习题

第十一章总需求Ⅱ

1. 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

【答案】总需求曲线表明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在第 9 章,我们研究了基于数量理论的简化的总需求理论。在本章我们讨论 IS-LM 模型如何为总需求研究提供了更加完善

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当价格水平变化时 IS-LM 模型的反应来确定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 11-1(A),对于给定的货币供给,当价格水平由 P1 到 P2,由于实际货币

余额下降,LM 曲线向上移动;这使国民收入由 Y1 降至 Y2。

2. 税收的增加对利率、收入、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是什么?

3. 货币供给的减少对利率、收入、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给定一个价格水平,名义货币供给的减少使实际货币余额下降。流动性偏好理论显示,对于任何给定收入水平,实际货币余额下降导致利率升高。因此,如图 11-3,LM 曲线向上移动。均衡点从 A

移到 B。由于可支配收入下降,所以消费下降,而由于利率升高,所以投资下降。

4. 描述物价的下降对均衡收入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物价的下降可能使均衡收入增加也可能下降。物价下降使收入增加有两种方式。第一,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使 LM 曲线向下移动,因此增加了收入。第二,由于庇古效应(认为实际货

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因此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使消费者感到更加富有并消费更多)IS 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增加收入。

物价下降使收入减少也有两种方式。第一,根据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一场未预期的价格水平下降,会使财富从债务人到债权人之间重新分配。如果债务人的消费倾向高于债权人,那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