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松滋市探索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模式调查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3松滋市探索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模式调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规范运行,同时还组织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保障患者家属充分享受政策,早日减轻患者和家庭痛苦。

另据了解,因为惠民政策的执行,该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量陡增。为扩大救治能力,松滋市政府紧急拨款20多万元,建设板房病床6个病室,新增床位55个,使住院收治能力达到120个床位。在做好应急救治的同时,市委书记蒋鸿还带领专班人员,两次深入现场,专题研究精神卫生中心的筹建。

在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病区,120多个患者分布在重男、重女、恢复男、恢复女四个病区,或休息、或游戏、或看电视聊天、或参加娱疗,个个衣着整洁,虽不时有些幼稚搞笑的话语和动作,总体来看,他们正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找回做人的尊严。在医院门诊,则看到来来往往的患者及家属,或咨询、或取药、或就诊。医护人员忙不迭,条件虽然简陋,但精神状态好,语言轻柔、动作细腻,流露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职业的敬重。

在恢复病区,前来探望的患者万正东的家属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没有这项政策,在享受完新农合报销和低保救济后,自己每月要出700多元,今年则一分钱也不用花。

31岁的袁成友大女儿小袁女士有些激动的对记者说,“9年来,我第一次见到弟弟主动向我走过来打招呼,还能帮着做些家务劳动,治疗效果很好,而且给我们免除了6300多元的住院费用,感谢政府给了我们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再过一个月,她将接26岁的弟弟回到修葺好的新家里,一家人开始新的生活。

从元月到四月,方案施行3个多月来,松滋市精神卫生中心已收治重性住院患者295人次,预计全年可达到1200人次;接受门诊治疗 2968人次,均较上年大幅度增长。爱心救助工程资金已达到158万元。

松滋的精神病医疗救助是一项创新举措,整合政策、资金和资源,基本实现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具有重大民生和社会管理意义,形成了“松滋模式”。

不能承受之重,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围绕如何让医疗救助模式更为成熟这一话题,记者访问了松滋市政府领导、卫生局、合管办、医保局和精神卫生中心负责人及基层主治医生、护士。综合大家的建议,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财政专项投入亟需增加。

在松滋,有肇事肇祸倾向需要住院治疗的重性病人有1900多人,医院包括用板房搭建的临时病室,其床位年容纳量极限值

1200人,这些病人轮流住一次都不够,何况70%的患者是要反复接受治疗的。医院的病房、医疗设备、基础建设都早已无法满足需求。据了解,松滋建设精神卫生中心新址建设已获批复,

虽然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在积极筹建之中,终究财力有限,短期难以建成。同时社区康复中心等社会康复体系的

缺失,让已难负重任的精神卫生中心成为了重症患者的唯一并往往是最后一站。因此建议上级部门早日将县级精神卫生中心

和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纳入专项规划,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政策支持力度亟需加强。

精神病患者要同时遭受病痛、药物副作用、并发症的困扰,他们有的态度消沉,求生欲望很低,往往会早逝或突发性死亡。“很多家属长期不关心患者,不了解情况,突然接到病危通知或死亡通知就觉得很意外,事出蹊跷,然后就是无休止的‘医闹’。”

大多“医闹”都是缘于病患在综合病症下致死,家属认为精神卫生中心应承担责任。“这是最严重的制度不合理。”马正甲和医院代表一致表示,综合性医院一直以“条件不具备”为由拒绝接收精神病患者,“只会诊,不处理”,“精神病患者得了高血压、心脏病、肿瘤,怎么办?”

按照规定,精神病诊疗医师是不能处理其他领域的医疗问题的,现实是,精神病院的医师早已被迫成为病患的“全科大夫”,处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所有问题。

因为职业特点,多数医生和护士都挨过打、受过伤。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保护,也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

第三、综合救助体系亟待完善。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两个极端现象:一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少家庭仍旧不愿将患者送诊;二是有些家庭把病人当累赘,如医院中的张泽汉等10多人,他们都早已具备了出院的条件,但家属就是不把他们接回家。据了解,下一阶段,松滋将利用广泛的公共媒体资源和重大活动,如广播、电视、宣传窗、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大力宣传精神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科学知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为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精神病防治与救助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光有政府的努力还很不够,必须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健全精神病防治与救助体系,力求使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采访后记:县、乡农村精神病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已患病的人又得不到有效治疗,长此以往,农村精神病患者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到那时,国家和社会要为他们设置大量的各种服务机构,供给大量的抗精神病及后遗症的药物,这将是一笔难以计量的费用,无论对哪级政府来说都是一个沉重负担。尽早地健全农村精神病的有效防治与救助体系,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力求每位患者都能享受正规

的科学治疗,使农村精神病患者在数量上有相对的减少,在恢复社会功能这一质量上有明显提高,那么,今后的精神疾病负担将会有所减轻,消耗的卫生资源也会相应减少。有松滋等一批基层单位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支撑,“长跑”了26年的《精神卫生法(草案)》正式颁布该为期不远了,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必将迎来新的曙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