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评价报告灌溉用水定额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贵州省评价报告灌溉用水定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包制下,易引起用水纠纷。据我省的水稻栽培用水试验资料及省水科院研究分析计算的中稻灌溉定额资料,水稻生理需水量每亩280~300m3左右,全省平均净灌定额300m3/亩,而传统灌溉方法的供水量平均535m3/亩,水量浪费较大。

在1007.31万亩稻田中只有875.25万亩有灌溉设施,而其余则为雨养的“望天田”,只能靠降雨维持水稻生长。

烤烟、玉米一般种植在旱地,80年代后期开始修建水窖,开展集雨浇灌,至2002年已灌溉109.5万亩。

小麦、油菜,—部分是接秋收旱地作物种植,一部分接茬水田和玉米种植,都不灌溉。即使有水利设施的水田小麦、油菜也很少灌溉。

马铃薯、蔬菜、小杂粮、茶叶、果树等一般用人工浇灌或完全不灌,近年来实施的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县、市建设了部分喷灌、微灌。

目前,我省的旱地灌溉仅是利用微型蓄水工程,如小水池、小水窖、小山塘等“三小’工程进行人工浇灌,或用抗旱剂—旱地龙抗旱保苗。

3)灌溉发展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 (1)农业灌溉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省的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工程性缺水严重、灌溉方式落后, 影响灌溉农业的发展。

① 自然因素

贵州大多数土地的母岩是碳酸盐岩,发育的土层浅薄,旱地中76%为坡地,涵养水份的能力差,强度稍大—点的降雨即形成径流,连水带土流失,十数日不降雨又会出现旱情。水土资源的分布不均衡,贵州的中部、西部为主要河流的河源地带,河谷开阔,地形平坦,耕地面积较大,而水资源较少甚至匮

17

乏,东、南、北部处于河流中、下游,河谷深切,耕地分布高,水资源分布虽然丰富但利用困难。

② 水源工程不足

2001年全省的水利工程年供水量87.7亿m3,为农业供水仅51.98亿m3,而保证率不高的引水工程占32.8%,蓄水工程的库容27.5亿m3,小型塘库就占57.3%,调蓄能力差,且小(Ⅱ)型以上工程的续建配套任务重(含渠道防渗)。

③ 传统灌溉方法

我省农田灌溉均为串灌串排方式,跑水、跑肥,增产效果差。科学灌溉制度处于起步阶段,加上管理水平低,农民对科学种田的认识重点是种子和化肥,对科学灌溉认识不足,推广困难。

④ 资金投入问题

解放后近50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90多亿元,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灌溉面积近1000万亩,水利工程总蓄水量小,这些工程多是建在自然条件较好、工程条件较简单,耕地集中成片的地区。现全省旱地基本无灌溉,还有近25%的稻田尚未实现有效灌溉。要发展旱地灌溉,新增稻田的有效灌面,就需增加新建蓄水工程。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水利灌溉工程造价偏高。据分析,全省现有工程平均单位工程造价900元/亩左右,目前新建工程造价已达1500元/亩左右。工程造价不断增加,另外能新建较大的工程项目少,难于列入国家的建设计划,故国家投入小;地方财政缺口大,支持力度有限;群众收入低下投资匹配能力差,也是制约灌溉农业的发展的原因之一。 (2)灌溉农业的发展趋势

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省水利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灌溉农业的发展一是新建蓄水水源工程和渠道防渗配套,增加有效灌溉面

18

积。二是推广使用经济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三是大力实施旱地集雨灌溉工程建设,促进旱地灌溉发展。

我省工农业发展较快,人口稠密,耕地相对集中成片的地区,大都是地形比较平缓的河源或分水岭地带,应在这些地区兴建一批较大的骨干水源工程,以缓解用水矛盾。

加强对现有工程的管理、续建配套、除险加固,开展以渠道防渗为主,发展管灌,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加强田间工程建设,推行“薄、浅,湿、晒”和“科蓄”等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

我省的旱地零星分散,多为坡地,发展旱地灌溉,主要应发展“三小”集雨工程,进行人工浇灌、喷灌、微灌等。

4、灌溉试验

我省因多种因素,多年来一直未建立固定常年的灌溉试验站。仅为工作需要断断续续的做了一些农作物灌溉试验研究工作。

1)五十年代的玉米、烤烟灌溉试验

五十年代部分农业科技人员为了了解玉米、烤烟需水和干旱对产量的影响,采用人力挑水进行了小面积的非充分灌溉,主要是在播种期和旱作物枯萎期进行,一般灌溉水量为8~10m3/亩。

2)八十年代水稻灌溉试验及水稻、参考作物等值线图的制作

省水利厅1980~1987年组织有关单位在花溪中曹、花溪农场、平坝羊昌河、安顺猫猫洞、六枝白岩脚、遵义龙岩、铜仁谢桥等十五个灌区进行各种不同品种水稻的坑、筒测灌溉用水量试验。

同时在花溪农场、平坝羊昌河、余庆团结、思南利民等十二个灌区进行了湿润、浅灌、浅深浅、深浅等灌溉制度试验,在此基础上配以调查编制了全省

19

水稻灌溉用水量等值线图,并与邻省实现拼接。

在同期通过调查、气象资料分析及邻近省份的旱作物灌溉试验资料,编制了参考作物耗水量等值线图,也与邻省实现了拼接。

3)水稻灌溉试验

为缓解省内工程缺水的矛盾,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探求适宜我省自然气候条件下水稻节水、增产、省工的灌溉制度,1997年3月省水科院立项在惠水县雅羊村开展了三年的水稻节水灌溉制度试验。

试验的灌溉制度为“科灌”、“间歇灌”、“控灌”、“湿润灌”、“科蓄”(为本省自己研究的一种灌溉制度。即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条件下,有降雨时尽可能的多蓄,以增加降雨的利用率)。试验面积260亩,采用水泵提水、水表计量经水管直接送入每一块田。

数据采集与记载均采用现行灌溉试验方式进行。1999年还在省内松柏山灌区、兴义、遵义、平坝、修文推广了12945亩。

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专家评审鉴定认为“科灌”和“科蓄”增产为5.5%和6.05%,灌溉用水为249.00m3和216.70m3(为灌入田中的净用水量)。效果明显,应在全省大面积推广。该试验成果获2001年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4)九十年代的贵州旱作灌溉试验

从1991年开始,省水科院根据省情,在全省开展了以小水窖供水为主的“三小”工程旱地非充分灌溉试验,91~93年在全省建立了毕节松林、兴义乌沙、铜仁谢桥、遵义新浦、黔南长顺等十四个灌溉试验站,采用水池、水窖集雨或提水对玉米和烤烟进行了浇灌试验,浇灌用水为6m3~16m3;毕节松林和遵义新浦两站采用大棚灌溉试验,灌溉用水为130m3~160m3。

5)仁怀市的旱地灌溉调查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