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

比较文学概论

1.举例简要说明文学影响的一般过程。

文学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它首先往往发端于一种心理或思想的启发,某种外来的东西突然照亮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而给予一种解决的新的可能。除文学方面的启发外,对作者思想方面的启发也很重要。 如果说“启发“往往是在寻求中不自觉的偶然相遇,那么影响的第二步“促进”,就是有意识地寻求、理解和加强。“促进”之后,会有一个认同的过程。“消化变形”是文学影响中必不可少的。文学影响最后要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因此“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不过实际的文学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为其中的某些环节。(要求举例说明)

以上要点得6分,举例得4分。 2.举例简要说明中西戏剧结构上的不同。

中国戏剧结构崇尚单纯,线索以明白简单为主,矛盾随起随结,不牵枝蔓,不存暗线。即多采用线状结构(要求举例说明) 西方戏剧多采用网状结构,即便是脉络很简单的事件也可以构成网状的矛盾冲突。(要求举例说明) 上述两点每点5分(要点2分,举例说明得3分)。 3.举例说明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技巧渗透现象。

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在中外文艺活动中是较多见的。在西方艺术中,一种艺术技巧向另一种艺术渗透,如绘画进入诗歌,叙事进入音乐等更是常见。美国的艾肯就是成功的利用了音乐的象征和技巧的小说家和诗人。艾肯在他的诗中“让我们听见这种缥缈飞逝的心灵的音乐的全部协奏”。众所周知,T?S?艾略特更是在他的诗中,自觉地、积极地引进了音乐的技巧。海伦?加德纳认为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诗《四个四重奏》由四首诗组成,每一首诗都分成五个部分,可以看成是“都有自己结构的五个乐章”。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10分)

四、论述题(共25分)

为什么说比较文学能在不同文化的关系中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试举例论述说明。

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中吸取营养,谋求新的发展。这实际上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3分)

具体的说,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自身的特点。两种文化相遇,也就是进入了同一文化场,两者便都与原来不同而进入了新的性质,两者之间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时是明显的对比,有时是潜在的参照关系。(要求举例说明。共6分,其中举例说明得3分)

其次,“互补”是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成自己一样,也不是把自己变成和对方一样。(要求举例说明。共6分,其中举例说明得3分)

再次,“互补”还表现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全新的诠释和理解。(要求举例说明。共5分,其中举例说明得3分)

最后,“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和发展。(要求举例说明。共5分,其中举例说明得3分) 以上几方面的“互补”显然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比较文学概论每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共九讲) 一、填空题

1.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研究 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 、不同文学之间 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 2.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和 文学史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

3.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 文学运动 、 文学题材 、和 文体和技巧 。 4.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 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以达进一步的共识。

5.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之外,还研究 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 等诸多方面的联系,就是文学的 。 6.文化发展是通过认同 和 离异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7.文化转型是指在某一特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 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邃的 重组和更新 。

8.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 逻辑学范式、 现象学范式以外,也得到蓬勃发展。 9.如果没有不同文化间的 和而不同 、多元并存 ,我们的文化就会变成一片文化沙漠。

10.比较文学在与他种文学的交往中,以 互为主观 、 互为语境 、 互相参照 、 互相照亮为己任,是沟通各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名词解释

1、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2、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和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3、横向开拓:横向开拓是一种文化外求,外求的方向大致有三:一是外求于他种文化;二是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三是外求于他种学科。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逻辑学范式? 教材第13页 2、什么是现象学范式? 教材第13页

3、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指的是什么? 教材第5页 4、简述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 教材第15页 5、文化转型的原因 教材第12页 四、论述题

谈谈对人类文化的多元发展的认识。

答题要点:1、文化差异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现实,正是这些差异赋予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2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为多元文化在各地区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但同时也蕴涵着以强势文化覆盖弱势文化,削弱多元文化的可能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危机的关健之一就在于沟通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民,能过对话使他们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以致互相欣赏。

3、文化多元发展会遇到种种阻碍和挫折,前景也并非乐观。

4、文学是可以沟通人的灵魂的,它是沟通不同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比较文学首先通过文学途径,以沟通不同文化的生命形式和不同的体验形式为已任。

5、在广阔的空间里让人们逐渐接近,了解不同文化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展开不同文化的对话,缓解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割据主义的对立,彰显本民族的文化,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讲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是在 19世纪末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书出身新西兰奥克兰大英国文学教授 波斯奈特 之手。这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第一部专著。

2.戴克斯特最重要的贡献是 使比较文学成为大学的一门学科 。

3. 梵?蒂根 是第一个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人。他的 《比较文学论》对比较文学的历史到方法成果作了系统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法国学派 的观点。

4.比较全面论述比较文学历史、方法、成果的著作是 著《比较文学论》 。

5.20世纪40年代, 韦勒克 沃伦 合著的《文学理论》一书,把对作品的作者生平 等外在因素的研究称为社会背景 ,而把对 作品 本身,包括 形象 、 隐喻 、象征等形式结构的研究称为文体 ,而“内在研究”才是文学研究的重点。

6.“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于 20年代末30年代初 。

7.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是以 钱钟书 的巨著 《 管锥篇》 和 《诗可以怨》 、《通感》 等文章的发表为标志的。 8.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奠定最初基础的主要人物是 朱光潜 钱钟书 。 9. 韦勤克 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认为他们对比较文学定义的解释比较狭隘。

10.《管锥篇》最大特色是 突破了各种学术界限(时间、地域、学科)打通全部文艺领域。 三、分析题

1.美国学派的出现对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有何影响? 2.分析钱钟书的《管锥篇》的价值? 二、简答题

1.简述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梵?第根的观点。 教材第30-31页 2.关于比较文学定义有哪三种,其差异何在? 教材第44-45页 3.如何看待“学派”的问题? 教材第47页 三、分析题

分析钱钟书的《管锥篇》的价值?

答题要点: 1、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是以钱钟书的巨著《管锥篇》和《诗可以怨》、《通感》等文章的发表为标志的。

2、《管锥篇》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坚信“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互渗透,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串着不同的学科。”

3、《管锥篇》总结了许多文艺共同规律,但没有一条是从纯粹抽象、推理得出而脱离了艺术实践的。

4、《管锥篇》突破了各种学术界限,打通了全部文艺领域,以寻求共同的“文心”和“诗心”,此外,关于各个时代各地域之间文学的实际联系,这本巨著也给予了一定的注意。

5、《管锥篇》很多篇幅进行了以西方文艺理论阐明中国文艺现象和以中国文艺理论阐发西方作品的双向阐发研究。 6、总结(教材第60-61页) 第三讲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和而不同 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2.“和”的主要精神是协调 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

3.素材指的是原始材料 ,往往是触发作者思考的实际生活现象、人物、传闻、轶事 。素材不同,但它所体现的题旨却往往有共同 的方面。

4.主题有时由一个题旨构成,如 鲁迅的《药》,有时由几个或更多的题旨构成,如 歌德的《浮士德》 。 5.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 ,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主观思想 联系在一起。

6.昭君和番的故事题材遍及多种体裁,主题几经变化。真正是这一传统题材所展示的主题发生根本改变的是五四时期 郭沫若的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之一的《王昭君》 。

7.意象是 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 ,是赋有某种 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 、 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8.原型是一种更为 宏观 的研究,一般是指在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 题材、题旨、主题、意象 等等。 9.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重复的现象作 世界性的综合的宏观分析 。

10.原型批评理论的重要人物有 弗莱、莱格和莱维?施特劳斯 。 二、名词解释

1、主题:是作家以特定的思想立场、人生态度、审美情趣对生活事件加以倾向性的介入之后产生的一种高度判断。它深藏在作品内部,要经过思索和解读才能浮现出来。主题有时由一个题旨构成,如鲁迅的《药》;有时由几个或更多的题旨构成,如歌德的《浮士德》。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是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2、意象:意象就是当人在以审美理想观照事物时意识中所呈现的形象,也就是“意中之象”。它是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文学意味的物象。它存在多种层次,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意象和个人意象。

3、原型:原型是一种更为宏观的研究,一般指在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题材、题旨、主题、意象等等。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重复的现象作世界性的综合的宏观分析。

二、简答题

1.谈谈对“和而不同”原则的理解。 教材第70-71页 2.谈谈中外作品具有共同主题的现象。 教材第79页 3.具体谈文学中某一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教材第80-88页 4.谈谈弗莱的原型批评说。 教材第93-94页 第四讲 练习题 一、填空题 7. 8. 一、填空题

1.由于文学欣赏过程有着很强的 主观性 、创造性 和广阔的想象余地,因而对一部伟大文学作品的接受和诠释就往往很不相同。 2.所谓“期待视野”就是作者在“ 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 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 3. 各国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相影响 是比较文学研究最早出现的科目。 4. 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这就是影响的全过程。 5.阅读小说而获得美感,不是通过“感知”,而是通过“ 呈象 ” 。

6.在接受理论看来, 研究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联系,正是研究内在的文学性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7.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 “误读”也是一种“接受方式” ,它从更多方面发掘了作品的魅力。 8.目前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接受和影响模式是 X作家和Y作家,或者X作家在Y国。 二、名词解释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