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汇释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成语典故汇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楄柎

用典:乃率子爔载楄柎以行。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惟是楄柎所以藉干者,请无及先君。” 3、蒲轮之征

用典:先生以吴下一诸生,两蒙天子蒲轮之征。 出处:《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 4、抚尘之好

用典:余,旧史官也,与先生有抚尘之好。 出处:《艺文类聚》卷六引应璩《与曹公牋》:“昔汉光武与戴子高有抚尘之 好。”

5、勾卒嬴越

用典:以至舞刀夺槊、勾卒嬴越之法,靡不宣究。 出处:《左传·哀公十七年》:“越人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子 为左右勾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躁而进。”又韩愈《曹成王碑》:“王亲教之搏力勾卒嬴越之法。”

6、周亚夫之军从天而下

用典:斩关夺隘,如周亚夫之军从天而下。 出处:《汉书·周勃传》:景帝三年,亚夫任太尉,平吴楚七国之乱,在选定 行军路线时,赵涉建议:“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洛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7、詟服

用典:诸岐黄家目憆心骇,贴贴詟服。 出处:《汉书·项籍传》:“诸将詟服。” 8、经济

用典:少时留心经济之学。 出处:《晋书·殷浩传》:“足耳沈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9、啸傲

用典:先生啸傲其间,望之疑真人在天际也。 出处:陶渊明《饮酒》诗:“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10、真人在天际

用典:先生啸傲其间,望之疑真人在天际也。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桓大司马(即桓温)曰:‘诸君莫轻道,仁祖(指 谢尚)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相。’”

11、傥荡

用典:子爔,字榆村,傥荡有父风。 出处:《汉书·陈汤传》:“陈汤傥荡,不自收敛。” 12、德成而先,艺成而后

用典:纪称德成而先,艺成而后。似乎德重而艺轻。 出处:《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 13、舆梁

用典:葬枯粟乏,造修舆梁,见义必为。 出处:《孟子·离娄下》:“十二月,舆梁成。” 14、据于德,游于艺

用典:是据于德而后游于艺者也。 出处:《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5、鸡黍

用典:具鸡黍为欢,清谈竟日。 出处:《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十、尽数

1、五者充形

用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 出处:《灵枢·五味论》:“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 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

2、五者接神

用典:五者接神,则生害矣。 出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怒 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十一、宝命全形论

1、如临深渊

用典: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十二、精神训

1、窈窈冥冥

用典: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 出处:《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2、八极

用典: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 出处:《淮南子·地形》:“八紘之外,乃有八极”。 3、恬愉

用典:气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 出处:《庄子·盗跖》:“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

十三、养生论

1.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用典: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出处:《汉书·王陵传》:居顷之,上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不知。问:天下钱谷一岁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洽背,愧不能对。 2.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用典: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出处:《礼记·檀弓》:曾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 3.植发冲冠

用典: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莫不瞋目裂眦,发植穿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4.合欢蠲忿

用典: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出处:崔豹《古今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一风来,辄自相离,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5.萱草忘忧

用典:同4 出处:《诗经·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 6.蕞尔

用典: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途。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郑虽无腆,抑谚曰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7.心战

用典:心战于内,物诱于外。 出处:《史记·礼书》: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 8.守之以一

用典: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 出处:《老子·二十二章》: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9.羡门

用典: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韦昭注:羡门,古仙人。) 10.王乔 用典:同9 出处:《列仙传》: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十四、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1.微言,大义

用典: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出处:《逸周书·大戒》:微言人心,夙喻动众。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2.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用典: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出处:《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文子曰:君其几何?对曰:若诸侯服不过三年,不服不过十年,过是,晋之殃也。是岁也,赵文子卒,诸侯叛晋,十年,平公薨。

十五、伤寒论序

1.孜孜汲汲

用典: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 出处:《尚书·益稷》:予思日孜孜。《汉书·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2.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用典: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 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粜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3.游魂

用典: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出处:《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4.冰谷

用典: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出处:《诗经·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5.思过半

用典: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出处:《易·系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6.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用典: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出处:《易·系辞下》: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7.口给

用典:省病问疾,务在口给。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8.生而知之

用典: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出处:《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十六、新修本草序

1.天地之大德曰生

用典:盖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运阴阳以播物。 出处:《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2.含灵

用典:含灵之所保曰命。 出处:《晋书·桓玄传论》:夫王者,功主宇内,道济含灵。 3.亭育

用典:资亭育以尽年。 出处:《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4.感物

用典:蛰穴栖巢,感物之情盖寡。 出处:《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5.五味或爽

用典:而五味或爽,时昧甘辛之节。 出处:《老子·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6.云瑞名官

用典:云瑞名官,穷诊候之术。 出处:《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7、剸犀

用典:刳麝剸犀,驱泄邪恶。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及至巧冶铸干将之璞,清水淬其锋,越砥敛其锷,水断蛟龙,陆剸犀革。 8.财成

用典:功侔造化,恩迈财成 出处:《易·泰卦》: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9.日用不知于今是赖

用典:日用不知,于今是赖。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