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五、写作特点。

1.抓住特征,绘物写景。文中写山,突出高、连绵不断的特点;写水,则抓住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来写,且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三峡风光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布局合理。作者先写七百里的山势,再写夏水暴涨,继写春冬美景,后写寒秋肃杀。因为三峡的山多、连绵、高,峡间很窄,江水通过这样的峡谷必然比其他地方更急,更壮观。一年四季,涨落有序。由此,水成了串联全文的红线。 考点精炼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1分)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二)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选自欧阳修《秋声赋》)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B ) A.自 自非亭午夜分 .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 B.或 或王命急宣 .

或其遇其叱咄(《送东阳马生序》) . C.绝 绝巘多生怪柏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 D.属 属引凄异 .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译文: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

3.语段(一)中的表现出了春冬之时水的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来谈。(2分)

答:①水清:“回清倒影”就表现了水的清澈,能够映出树木的影子。②水急:“素湍”“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都是表现水流湍急的特点。

4.同为秋声,其情态却是迥异,其表现手法也是别具一格。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秋声的不同特点的。(3分)

答:《三峡》主要抓住秋声中猿猴的鸣叫声来写,突出了声音的凄凉悲哀的特点,渲染出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在《秋声赋》中,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状态。用形象化的比喻,生动鲜明地写出了作者听觉中的秋声的个性特点。

【参考译文】(二)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二)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有时朝发白帝 在早晨 .(2)良多趣味 实在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3.从语段(一)中可以看出,三峡的四季风景体现出怎样的美?(3分) 答:夏季水势浩大壮美,春冬季节的清澈秀美,秋季哀婉凄凉的美。 4.比较语段(一)(二)的内容,说说两文中的水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答:三峡夏季的水流速很快,声势都很大。

【参考译文】(二)这里的岩石首先经过大禹开凿,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两岸高峻而深邃,倾斜的崖壁相倚相撑,巨石临近危崖,好像随时就要坠落下来似的,却又相互倚拄而悬在危崖边缘。古人曾经说过,水虽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确实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而且河水在此迸溅万寻的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奔腾澎湃的水流,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巨浪一个接着一个翻滚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这才知道《慎子》中所记载的:下龙门时,漂流浮竹,不是驷马所能追上的。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二十三日,由寺后侧径登山。越涧盘岭,宛转山半。隔峰复见一瀑,并挂瀑布之东,即马尾泉也。五里,攀一尖峰,绝顶为文殊台。孤峰拔起,四望无倚,顶有文殊塔。对崖削立万仞,瀑布轰轰下坠,与台仅隔一涧,自巅至底,一目殆无不尽。不登此台,不悉此瀑之胜。下台,循山冈西北溯溪,即瀑布上流也。一径忽入,山回谷抱,则黄岩寺据双剑峰下。越涧再上,得黄石岩。岩石飞突,平覆如砥。岩侧茅阁方丈,幽雅出尘。阁外

修竹数竿,拂群峰而上,与山花霜叶,映配峰际。鄱湖一点,正当窗牖。纵步溪石间,观断崖夹壁之胜。仍饭开先,遂别去。

(节选自徐霞客《游庐山日记》)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 A.回 回清倒影 .

峰回路转(《醉翁亭记》) . B.重 重岩叠嶂 .

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 C.素 则素湍绿潭 .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 . D.阙 略无阙处 .

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隔绝。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这两地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3.语段(一)在末尾引用渔者歌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气氛。 4.语段(一)和语段(二)中都写到了瀑布,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答:两者有相同之处:瀑布都很高,而且水量都很大。

【参考译文】(二)二十三日,由开先寺后的侧边小路上登山。越过溪涧,盘旋于山岭,在山半宛转前行。隔着山峰又看见另一瀑布,并挂在瀑布东面的,就是马尾泉了。走过五里路,攀登上一座尖山峰,其绝顶为文殊台。一座孤峰拔地而起,四面无有倚靠,峰顶有文殊塔。对面的崖岩削立,高达万仞,瀑布发出轰轰的响声向下坠落,与文殊台仅仅相隔一涧,从崖巅到崖底,一眼几乎看不尽。不登临这文殊台,就不尽知这瀑布的胜景之妙。走下文殊台,沿着山冈的西北面追溯溪流,即是瀑布的上流。一条小路忽然伸入,山回谷抱,黄岩寺正高踞在双剑峰下。越过溪涧再向上攀登,得以到达黄石岩。岩石有的奇异突兀,有的平覆如磨刀石。岩侧的茅草阁方丈,幽雅脱离尘世。阁外面有修竹数竿,在群峰之上轻轻摆动,与山花、秋天的霜叶,辉映相配于山峰之间。远眺鄱阳湖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