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注:①倜傥非常之人:卓越超群的人。②拘:拘禁,关押。③厄:受困。④厥:于是,就。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 A.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 B.空 空乏其身 .

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 . C.行 行拂乱其所为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 D.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3.语段(一)的两个自然段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答:不能。理由有二。其一,文章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谈“生”,后谈“死”。第一段主要是紧扣“生于忧患”的内容来论证;而第二段的中心则谈到治国之道,这是紧扣“死于安乐”的内容来论证,原文的这种结构,对应论点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其二,从认知的层面上看,第一段主要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谈,而第二段主要从治国的角度来谈,这也符合由小到大,从个人到国家的认知规律。如果互换后,行文的逻辑就会产生混乱,所以不能互换。 4.语段(一)(二)中共列举了十三个人物的事例,请谈谈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事例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共同点:这十三个人物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这些事例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或说明“逆境出人才”)。 【参考译文】(二)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