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人的四大风俗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南通人的四大风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个介绍南通的习俗

南通人过年 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1.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除夕那天,都要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等。守岁时,要吃一种甜羹,又叫福寿汤。这汤由红枣、莲子、荸荠等熬制而成,取“增福添寿”的意思。初一吃饺子不是苏中人的传统,而是吃“元宝蛋”(就是茶叶蛋),客人来了,一定要吃一个。另外,要给客人端一碗糖水,里面放上一个“欢喜团”(把糯米粉蒸熟以后晒干,搓成一团),寓意甜甜蜜蜜、欢欢喜喜。)

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忙年(从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忙年了。炸萝卜圆子、豆腐圆子,做年糕、蒸馒头、准备各种菜肴,一直忙到年三十。还有鱼是每家必备的。三十晚上要烧两条鲫鱼两条鲢子鱼。烧好的鱼放到家里的箱几上,等到过了小年(元宵节)才能吃。此外,每家至少还要买8条活鲫鱼养起来,以此寓意年年有鱼(余)。年三十中午开始,家家清扫门窗,贴春联、窗花。然后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饭、包饺子、守岁。)

3.每乡每镇都有跑龙灯(过年时,每乡每镇都有跑龙灯的习俗。溧水是南京的龙灯之乡按照习俗,初七不出(龙)灯,初八才上灯,十八下灯。) 南通岁时节令--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旧称上元节。旧俗正月十三上灯,家家挂红灯,十八落灯,从十三到十七,谓之五夜元宵,又称灯节。这几天夜里,市镇上的孩子信成群结队举灯或拖灯串游。寺庙中更是灯彩纷陈,璀璨夺目,并间有猜灯谜活动。民国23年(1934年)前,往于元宵节期间举行灯会,无数灯彩争奇斗艳,在锣鼓声中挨次穿街而过,两边观者如堵。上灯、元宵节、落灯这3夜都祭祖,以元宵节的菜肴为丰富。元宵之夜,农村中还有治虫活动,人们手举芦柴扎成的火把,在自家田里挥动,然后把田边、路边、沟边枯草烧毁,以扑灭害虫。50年代起,元宵祭祖已不普遍,多数人家为全家聚餐,而玩灯仍是孩子们的乐事。特别是从80年代开始,孩子们玩的灯也正向现代化发展,有了电池照明,不少为塑料制品,除兔、鱼、虾、蟹、蛤蟆这些传统形式外,还有飞机、、火箭、地球仪、五角星等,透露出时代气息。更多的是竞放烟花,夜空中五彩缤纷,地上欢声雷动,连一些大人也参加这一活动。元宵节城隍庙的360盏球

灯蔚为“江北奇观”。小点的是八角、印方、宫壁诸彩灯。灯或画绢或贴绒,或饰水晶玻璃而成,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节。看灯是人们畅叙友睛的机会,文人学士也以此日猜灯谜为赏心雅事。 江苏南通——立夏习俗(图)

立夏那天,南通时兴孩子胸前挂蛋。相传瘟神嗜睡,直至立夏之日方醒,散瘟布疫,孩童胸前挂蛋者最甚。女娲闻讯,与瘟神辩理,瘟神无奈承认,立夏之日,凡孩童前挂蛋者一律不得伤害。传说虽无从稽考,但这天孩子母亲总要选择个头大的鹅蛋、绿壳的鸭蛋、红通通的鸡蛋,煮熟挂于孩子胸前,同时还留下两句谣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立夏之日多食禽蛋,“美食家”们还特地做上一碗甜菜蛋汤。

立夏中午还用箩筐挂秤“称人”,给孩童称体重,有时稍稍在箩筐里放块石头,增加些重量。称时,秤砣只可向外挂,“不作兴”往里移,报数字逢九就报“十”,图个吉利。

若立夏之日,天气晴朗,回游泳的孩童还得下河洗澡,这一年游水腿肚不会抽筋。这天,家庭主妇还曝晒被褥、衣服等物。

南通风俗,以立秋节气的时间在朝或夜,来预卜立秋以后天气的炎凉。谚语“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吼吼”即是此意。南通民俗还认为立秋这一天的天气变化,与秋季农田收成关系极大。如立秋这天听到雷声,田里的庄稼就“秀”(吐穗开花)不好,谷子长不饱满,瘪谷多,将大大减产。又认为:稻秀时节,若浓雾大作并有白虹贯天,这种沙地人叫作“白鲎”的天象,收获时秕谷必多,俗呼为“天收”。可见民间对立秋日雷鸣和出现虹这类自然现象,甚为忌讳。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