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对LAN2,主机数91,(26-2)<91+1<(27-2),所以主机位为7bit,网络前缀为25,分配地址块30.138.119.0/25。(第24,25位1 0)

对LAN5,主机数为15,(24-2)<15+1<(25-2),所以主机位为5bit,网络前缀27,分配的地址块为30.138.119.192/27,(第24,25,26,27位为1 110)

对LAN1,主机数为3,(22-2)<3+1<(23-2),所以主机位为3bit,网络前缀29,分配的地址筷为30.138.119. 232/29(第24,25,26,27,28,29位为1 11101)

对LAN4,主机数为3,(22-2)<3+1<(23-2),所以主机位为3bit,网络前缀29,分配的地址筷为30.138.119. 240/29(第24,25,26,27,28,29位为1 11110)

28、在因特网上的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

2

答:240=(11110000),子网掩码为前20个连续的1,后12个连续的0。所以该子网表示主机有12bit,

子网上的主机数=212-2=4094,(减去主机全0和全1两个特殊地址)

31、IGP和EGP这两类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IGP:内部网关协议,只关心本自治系统内如何传送数据报,与互联网中其他自治系统使用什么协议无关。

EGP:外部网关协议,在不同的AS边界传递路由信息的协议,不关心AS内部使用何种协议。 注:IGP 主要考虑AS内部如何高效地工作,绝大多数情况找到最佳路由,对费用和代价的有多种解释。EGP必须考虑其他方面的政策,需要多条路由。代价费用方面可能可达性更重要。

32、 试简述RIP,OSPF和BGP选路协议的主要特点。 答: 主要特点 RIP OSPF 网关协议 内部 内部 路由表内容 目的网,下一站,距目的网,下一站,距离 离 最优通路依据 跳数 费用 算法 距离矢量 链路状态 传送方式 运输层UDP IP数据报 其他 简单 效率高 效率低 路由器频繁交换信跳数为16不可达 息,难维持一致性 好消息传的快,坏消息传的慢 BGP 外部 目的网,完整路由 多种策略 距离矢量 建立TCP连接 规模大,统一度量,可达性 37

36、IGMP协议的要点是什么?隧道技术是怎样使用的?

答:要点有:1、IGMP是用来进行多播的,采用多播协议可以明显地减轻网络中各种资源的消耗,IP多播实际上只是硬件多播的一种抽象;2、IGMP只有两种分组,即询问分组和响应分组。IGMP使用IP数据报传递其报文,但它也向IP提供服务;3、IGMP属于整个网际协议IP的一个组成部分,IGMP也是TCP/IP的一个标准。

隧道技术使用:当多播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若遇到不运行多播路由器或网络,路由器就对多播数据报进行再次封装(即加上一个普通数据报的首部,使之成为一个向单一目的站发送的单播数据报),通过了隧道以后,再由路由器剥去其首部,使它又恢复成原来的多播数据报,继续向多个目的站转发。

37、建议的IPv6没有首部检验和.这样做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16位的首部检验和字段保证IP分组头值的完整性,但当IP分组头通过路由器时,分组头发生变化,检验和必须重算.若无此段则使路由器更快的处理分组,从而可以改善吞吐率.但在可靠度低的网络里,容易出错。

38、 在IPv4首部中有一个“协议”字段,但在IPv6的固定首部中却没有。这是为什么? 答:IPv4中的协议字段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运输层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IP层知道将此数据报交给哪个进程,而中途的路由器不需要知道这一信息,因此不必把它加在首部。实际上,这个信息存于头部中中但被伪装了,最后一个扩展头的下一个首部就用于这目的。

39、采用IPV6协议的时候,ARP协议是否需要改变?如果需要,是概念性的改变还是技术上的改变?

答:从概念上讲,不需要改变。在技术上,由于被请求的IP地址现在变大了,因此需要比较大的域。在使用IPv6时,ARP协议是需要改变的。因为在IPv6中,地址占的位数很大,将这样一个地址翻译为一个物理地址是不现实的,所以,改变这个协议,而要改变这个协议要在技术方面改动,毕竟IPv6与IPv4的结构差距很大,要概念性地改变它,是很麻烦的,其实在使用IPv6时,早已不再需要ARP协议了。

40、IPv6使用16字节的地址空间。假定每隔1微秒就分配出1百万个地址。试计算大约要用多少年才能将IP地址空间全部用完。可以和宇宙的年龄(大约有100亿年)进行比较。 答:使用16字节的地址空间,总的地址数为2128,“每隔1微秒分配出1百万个地址”即以1*106*1*106=1*1012的速率分配地址。设全部分配完所用的时间为t,则t =2128/1012=3.4*1026s。

38

3.4*1026s/356*24*60*60s 大约为1019年。是宇宙年龄的109倍。

第七章 运输层(P276)

4、解释为什么突然释放运输连接就可能丢失用户数据而使用TCP的连接释放方法就可保证不丢失数据。

答:当主机1和主机2之间连接建立后,主机1发送了一个TCP数据段并正确抵达主机2,接着主机1发送另一个TCP数据段,这次很不幸,,主机2在收到第二个TCP数据段之前发出了释放连接请求,如果就这样突然释放连接,显然主机1发送的第二个TCP报文段会丢失。而使用TCP的连接释放方法,主机2发出了释放连接的请求,那么即使收到主机1的确认后,只会释放主机2到主机1方向的连接,即主机2不再向主机1发送数据,而仍然可接收主机1发来的数据,所以可保证不丢失数据。

5、试用具体例子说明为什么在运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说明如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我们知道,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

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锁是可能发生的。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A和B之间的通信,假定B给A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A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A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B在A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A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A建议什么样的序列号,B甚至怀疑A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B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A发来的任何数据分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A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

10、设TCP使用的最大窗口为64KB,即64×1024字节,而传输信道的带宽可认为是不受限制的。若报文段的平均平均往返时延为20ms,问所能得到的最大吞吐量是多少?

答:可见在报文段平均往返时延20ms内,发送方最多能发送64×1024×8比特,所以最大的吞吐量为=64×1024×8÷(20×10-3)=26214400bit/s=26.21Mbit/s

11、试计算一个包括5段链路的运输连接的单程端到端时延。5段链路程中有2段是卫星链路。

39

每条卫星链路又由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部分组成。可以取这两部分的传播时延之和为250ms,每一个广域网的范围为1500km,其传播时延可按150000km/s来计算。各数据链路数率为48kbit/s,帧长为960bit。

答:5段链路的传播时延=250×2+(1500/150000)×3×1000=530ms 5段链路的发送时延=960÷(48×1000)×5×1000=100ms 所以5段链路单程端到端时延=530+100=630ms

28、网络允许的最大报文段长度为128字节,序号用8bit表示,报文段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为30秒。试求每一条TCP连接所能达到的最高数据率。

答:具有相同编号的TCP报文段不应该同时在网络中传输,必须保证,当序列号循环回来重复使用的时候,具有相同序列号的TCP报文段已经从网络中消失。现在存活时间是30秒,那么在30秒的时间内发送发送的TCP报文段的数目不能多于255个。 255×128×8÷30=8704 b/s

所以每条TCP连接所能达到的最高速率是8.704 kb/s

30、一个TCP连接下面使用256kbit/s的链路,其端到端时延为128ms。经测试,发现吞吐量只有120kbit/s。试问发送窗口是多少? 答:来回路程的时延=128×2=256ms。

设发送窗口为X字节,假定一次最大发送量等于窗口值,那么,每发送一次都得停下来等待得到本窗口的确认,以得到新的发送许可,这样

8X

8X 256×10-3 =120×103, X=7228字节 256×103

4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