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复习提纲(整合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社会保障—复习提纲(整合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3-2014 第一学期社会保障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1. 社会保障体系(共性角度下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含义:社会保障是国家(以及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而陷入困境)提供安全保障(包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略了解(社会保障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达成政治目标)

责任主体:国家、政府和社会;实施依据:立法; 实施手段:国民收入再分配; 保障目标:满足公民的基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2)社会保障的三要素:经济福利性、社会化行为、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为根本目标。) (1)共性角度下的基本组成部分: 社会救助:国家与社会面向有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救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社会保险: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时间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采用收益者与雇用单位等共同供款和强制实施的方式,目的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的稳定。 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实施和有关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服务需要并促进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2)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济子系统社会保险子系统社会福利子系统社会优抚子系统医疗保健子系统其他保障子系统 我国社会保障构成与特点: 组成部分 社会救助 对象 包括 目的 保障最低生活 特征 扶贫 资金主要来源 国家以及社会群体 重要性 最低保障/最低层次/雪中送炭 失去生活贫困居民救助、鳏来源者、遭寡孤独救助、灾民遇不幸者、救助 贫困者 工资劳动者、个体自营者 全体公民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社会保险 维持基本生活 补偿收入损失 增进福利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国家及其社会群体 基本保障/最核心/未雨绸缪 最高保障/最高层次/锦上添花 社会福利 住房补贴、食品价改善生格补贴、其他补贴活 (如取暖、交通、探亲) 烈军属优抚、伤残优待抚军人优抚、复员、恤安置 退伍军人优抚 社会优抚 军人及其家属 优待 国家 特殊保障/特殊对象 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 2.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保障制度(基本模式、利弊分析、面临的挑战)ppt29-40 以英国、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型保障制度

英国是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 社会保障的内容有: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 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救助——基本收入维持、负所得税、住房补助、 社会基金 社会津贴——疾人津贴 、疾病照顾津贴 、工伤津 贴、法定产妇津贴、 法定疾病津贴 、住房补贴、儿童津贴、无劳动能 力者生活津贴 等

优点:

? 保证了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增强了劳动者体质,为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

较好的外部环境;

? 通过国家干预经济,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社会需求,鼓励消费,扩大市场需

求,刺激经济增长;

? 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医疗、职业培训、老年服务等产业部门的发展,提高

了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培训了一、二产业的产业工人,改善并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结构;

? 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良好前提条件,对市场经济建设中

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有效防范和化解。

局限:

? 福利支出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 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庞大;

? 失业率居高不下,既减少了政府的税收来源,又增加了失业救济的负担; ? 办事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下。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障制度

典型国家——新加坡

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创立于1955年7月。

保障功能:养老保障功能——最主要功能

医疗保障功能——支付个人或家人的住院费用

购买住房功能——一大创新

特点:1、以公积金制度为主体,以其它保障措施为辅助的、

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

2、雇主与雇员为责任主体,而政府基本上不直接承担社会

保障责任;

3、公积金采取完全积累制,全部存入个人账户;

4、政府成立中央公积金局统一管理与运营全国的公积金,

并保证其增值

优点:

? 使新加坡人有了老年、疾病、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而且是在国家财

政不背上沉重的福利包袱的前提下完成的;

? 公积金制度实际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公积金除用于支付会员利息和正常提取

外,积存的部分大都用于购买政府发行的公债,修建铁路、机场、港口、码头等公共设施,建设公共住房,并向国外投资,这些都为新加坡经济以年平均10%的增加率递增作出了贡献,同时确保了累积基金的增值。

? 该制度强调个人和家庭的自助互济,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避免出现福

利国家型、国家保障型甚至社会保险型模式的固有弊端。

缺陷:

? 保障水平参差不齐,特别对年轻雇员和低薪雇员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

? 过度的储蓄积累,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不利于内

需拉动型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一未来消费充满着相当的风险;

? 过高的缴费比例,降低了公民另外储蓄的可能,导致公民老年时生活来源单一,不

利于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

? 高额投保费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削弱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以德、美、日为代表的保险型保障制度

特点:

1、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对社会成员选用不同保险标准;

2、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但以劳动者和雇主的社会保险缴费为主,国家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3、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与社会保险缴费的义务相联系,享有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

社会保险缴费多少和个人收入情况相联系;

4、社会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间调剂使用,充分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 5、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 优点:

? 既能够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又能

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 重视社会保险中权利与义务的密切联系,强化自我保障意识;

? 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保险基金在社会成员间统筹使用,符合大数法则原理,也

体现了保险互助共济的宗旨。

局限:

? 由于实行现收现付制,使社会保障基金无法应付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 ; ? 由于社会保障费用持续上升,使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国际竞争力下降,

并最终影响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国民经济;

? 项目齐全、内容繁多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提供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也使部分

成员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性,形成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心理,产生“惰性”。

3.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原则、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 4.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教材第 5 章)

共同点:它们都是一种投资行为;都是保险的一部分;都是减少危险,防范后患,保障生产,安定社会的有效方法,都具有聚集众多的经济力量,分担个别意外事件的损失。 区别:

第一,保险对象有差别:社会保险的对象是社会成员中特定的“社会群体”,即薪工劳动者,他们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需要国家依法提供帮助。商业保险的对象是参加商业保险的投保人。 第二,保修范围不同:社会保险的项目是解决社会成员中一些人的共同需要的最迫切的项目,如养老、医疗、失业等。商业保险的项目广泛,形式多样。

第三,保险目标有差别:社会保险只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商业保险按照约定给投保人一经济补偿,给付标准较高。

第四,保险的原则有差别:社会保险不以被保险人的需要为依据,而是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具有强制性。商业保险建立在公平互利的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第五,保险的费用有差别:社会保险大多数是个人、企业、政府共同分担或由政府独自负担。商业保险由投保人个人负担,保险费用与保修范围的大小成正比。

第六,保险的体制不同:社会保险一般由政府或者其指定的机构进行管理,带有行政性和垄断性的特点,不以盈利为目的,一般也不纳税(或只缴纳少量的税)而商业保险只能由保险企业经营,以盈利为目的,并必须向国家纳税,因此保险公司属于法人型企业。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简单了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从“国家-单位保障制”到“国家-社会保障制”)

1. 改革开放前:国家—社会保障制 改革开放后:国家—单位保障制 2(国家——单位保障制)框架:国家保障板块、城镇单位保障板块、农村集体保障板块;特色:国家负责、单位包办、板块分割、封闭运行、全面保障。 3.制度转型的简要历程 第一阶段(1986—1993),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国家—单位保障制在延续,但国家—社会保障制开始生长。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