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效果。(4)注意强化巩固矫治效果,尤其要利用儿童的游戏情景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机会,练习和巩固发音。(5)要由专业人员、教师、父母等多人员共同参与。 三、流畅度异常

(一)流畅度异常的定义

1.流畅度异常:指说话急促不清,俗称口吃。从性别来说,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比例一般为4:1,主要发生在儿童期,大多数在2-7岁形成,在所有前龄前儿童中占5%。在语言障碍中约有31.1%,其中80%可以通过适当矫治恢复正常

2.流畅度异常的表现:首音难发、语音连续重复拖长语音和说话时不适当的语音中断。还有“慌张语态” (二)流畅度异常的形成原因

1.语言学理论:认为口吃问题源于患者的语言编码过程 2.学习行为理论:(20世纪50年代)认为口吃是学习的原因形成。

3.环境压力理论:认为口吃源于心理压抑的需求或是由于周围环境对其提出过高要求造成其心理压力而形成的。 4.神经生理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认为口吃主要是由神经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造成的。

也有人认为儿童的口吃是一种语言发展过程中正常的不流畅现象。

○语言不流利与流畅度障碍的鉴别标准:波贝格认为有三点:(1)部分词语重复、拖音较频繁(2)出现紧张与说话伴随努力(3)有意避开某些容易引起口吃的词语和说话场合,逐渐发展为对说话感到困窘和害怕。 (三)流畅度异常的诊断与矫治 1.诊断:教师需要做的工作:(1)描述和分析儿童说话不流畅的具体表现。(2)评估儿童负面情绪的性质及强度。主要评估儿童出现不流畅情形时的情绪表现及实质。(3)评价儿童对自身语言表现的态度与心理调适水平。 ○流畅度检查的内容:(1)自由会话(2)图片单词命名(30个单词)(3)句子描述(选8张情景图片)(4)复句描述(选2张情景图片)(5)复述或相伴复述(与治疗师一起复述)(6)回答问题、(7)母子间谈话 2.矫治:(1)流畅度异常儿童往往有情绪焦虑症状。因此要缓解儿童的紧张心理。(2)改善儿童所处的语言环境。(3)根据需

要做一定的呼吸练习(4)增加儿童交往的机会(5)让儿童注意倾听。(6)多进行正强化。 四、发声异常

1.发声异常的定义:是指音质、音调、音量及共鸣方面发生异常的现象。

2.发声异常的分类:(1)音调异常(缺乏变化或不变化)(2)音量异常(嗓音过弱或过大)(3)音质异常(嘶哑、刺耳或夹杂着沉重的气息声)(4)共鸣异常(通过鼻腔的气流过大或过小,鼻腔共振程度过高或过低) 3.发声异常形成的原因:(1)器质性异常:指由于儿童生理上的原因(如声带和喉头的异常)而引起发声异常(2)非器质性异常:指由于儿童不正确的发音习惯或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发声异常。

4.发声异常的诊断:应从音调、音量、音质三方面进行检查。(1)检查儿童是否有嘶哑及气息声;(2)是否适合说话语境的要求;(3)是否能够适当变化声音大小,做到抑扬顿挫。 5.发声异常的矫治:(1)主要指导儿童正确使用声带的方法。对音量过大的儿童,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声音大的的害处,从而有意地改正。(2)发现儿童有发音单号后,要采取措施减少不当的发音,与儿童一起寻找能够发出的最佳嗓音。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对儿童进行适当的发声训练、呼吸训练及听觉训练,平时注意儿童的声音保健,使其减少滥用声带的现象。教育幼儿不要大喊大叫,急促尖叫。(3)日常生活中的发声异常矫治:要少吃辣椒,避免过分清嗓子和咳嗽,喉头发炎或其他疾病导致喉咙沙哑要尽快医治,避免过多的被动吸烟 五、语言发展异常

1.语言发展异常的定义:是指理解或使用口语,书面语或其他符号系统时出现障碍,语言发展的速度,程度等低于正常儿童。这样的儿童不会说话或说话令人费解,颠倒、混淆、不连贯、不成句。

2.语言发展异常类型:(1)语言缺乏:指儿童到一定的年龄阶段还没有获得语言(2)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指儿童可以发音并且掌握大量词汇,但在用词方法上与正常儿童有差别,不能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如自闭症儿童的“鹦鹉式语言”(3)语言发展迟缓:指儿童在语言发展阶段语言发展速度明显晚于普通儿童。(4)语言发展中断:儿童语言原本发展正常,

由于脑损伤或听力受损等原因,语言发展出现异常现象。语言发展异常还可分为语义、语法、语用和语汇等方面 3.语言发展异常的形成原因:(1)构音器官异常、脑损伤、智力缺陷和感官损伤(2)儿童情绪不良,缺少学习语言的动机(3)环境中缺乏正常的语言刺激等。

4.语言发展异常诊断:汇集个案基本资料汇集,观察日常行为表现,进行口腔与听觉器官的检查;尽可能详细地确定孩子现有的语言能力,并观察孩子掌握语言新技能的费力程度与速度;了解儿童与其他人的交流及在游戏中的语言表现等情况。 ○教育工作者要了解的内容:孩子与父母家人的关系及语言交流情况;语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否有“回声性”言语;对他人是否注意;是否喜欢阅读图书;说话的动机程度,是否跟陌生孩子交谈、玩耍;在游戏中的语言以及认知能力和情绪特点等。

5.语言发展异常的矫治:(1)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矫治方案,如对于伴随性的语言障碍应当首先诊断,矫治其第一性障碍。(2)应从儿童的全面发展入手,考虑语言的内容,形式和使用。(3)在安排训练程序时,把辅导建立在语言的正常发展程序的基础上,遵循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是矫治语言发展异常儿童的一个基本原则。 (4)父母要乐于听孩子讲话,与孩子有交谈的时间。提供机会让孩子与同伴多交往,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5)组织儿童多听录音事故、观看录像、阅读画书、欣赏幻灯片等。

第五章 学前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的教育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是指排除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所表现的行为与社会要求社会评价相违背,从而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适应的儿童。学前期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儿童主要有孤独症(自闭症)儿童、多动综合症儿童和其他社会性发展障碍儿童。

一、孤独症儿童的教育 (一)孤独症儿童的概述

1.孤独症的概念:也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严重的发育性障碍。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李奥·坎纳首次采用自闭症来描述有极度退缩行为,对他人漠不关心的病症。 ○孤独症儿童的基本特征:(1)发育速度和顺序异常(2)对任何一种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3)言语、语言认识及非语言

性交流异常(4)与人、物和事的联系异常。 ○孤独症的主要表现:(1)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与能力,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表现出极度退缩的行为(2)言语发展迟缓,语言刻板,奇异难懂(3)刻板或仪式性行为 2.孤独症的发病率:英国: 10000个人中大约有5人患有孤独症,约有15-20人表现出孤独症的特征。瑞典:10-20岁的人群,为万分之十,与美国、日本、法国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一般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到3:1。 3.孤独症的发病原因:(1)心因论:认为孤独症是因为儿童生活在充满威胁和缺乏母爱的环境中,父母的养育方式、教养态度与孤独症存在着必然的联系。(2)身心论:认为孤独症的产生源于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机能障碍、感觉器官机能失调及生化因素。(3)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认为孤独症的产生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过多或过分的负强化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儿童来说,极易成为孤独行为的诱发因素。

(二)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征 1.孤独症的三大核心特征:(1)社会化障碍:是指孤独症儿童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上存在着质的障碍。具体行为表现有:不合群,对别人漠不关心,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拒绝他人对自己的接触,或者即使与人接触也伴随着怪异的行为举动与兴趣,不遵守社会常规行为等。(2)交流障碍:是指孤独症儿童在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中存在障碍(3)想像障碍:是指孤独症儿童的活动兴趣和范围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如想象性游戏能力缺乏,难以理解假扮游戏等。 2.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征:(1)社会交往障碍:核心特征之一,具体表现为:对人缺乏兴趣,不能与他人建立关系,对物体的兴趣比对人的兴趣大,或待人待物的态度一样。常有“恋物”行为。(2)缺乏交会性注意:交会性注意是指对周围人、事、物注意的协调分配,即调整注视点以与他人一起将注意力汇聚在同一注意对象上,从而共享周围信息,达到交流的目的。(3)言语发展迟缓:言语发展在早期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4)言语沟通障碍:言语表达有明显缺陷。(5)语言表达怪异:语言表达往往出现较多的语法错误、代词错用、重复语言、刻板语言以有别人无法理解的自发语言。鹦鹉学舌是其语言的常见现象。(6)刻板性行为:又一核心特征。经常重复性地玩一件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