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整理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整理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思想:(1)崇尚法家思想(2)焚书坑儒(评价):①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作用;②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4、文化:(1)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得到推广。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主要活动与贡献 1.兼并六国: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先弱后强等方略。于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六国。 2.巩固统一:(1)建立中央集权的制度,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2)在地方推行郡县制。(3)南服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4)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交流。(5)统一度量衡。(6)修筑以成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7)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二)历史评价 1.功:(1)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兼并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3)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4)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派兵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等。 2.过:(1)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刑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地灾难。(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二、汉朝

1、经济:小农经济发展

(1)农业:①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②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水利:白渠、漕渠、龙首渠、坎儿井和东汉王景治黄河;④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土地兼并不断。东汉时,租佃现象比较普遍。田庄。

(2)手工业:①纺织业: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称为丝国。② 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3)商业:①政策: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汉武帝时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

②市场的发展:坊市分开,设令、长严格管理;

③城市的发展:汉朝与匈奴在边境上经常进行“互市”;城市的政治军事职能突出,但兼有经济职能。

④对外贸易:西汉开通了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2、政治:“汉承秦制”,调整巩固(表现): (1)中央官制:“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形成中外朝制。东汉出现尚书台。

(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封国逐渐威胁着中央(结果: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3)监察制度:地方推行刺史制度。

(4)选官制度:①察举制:举孝、廉②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

5

集团。)

3、思想:①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使经济得到恢复②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的思想体系(举措: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来维护政治统一;②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③提倡“三纲五常”用来维护统治秩序。影响:儒学成为此后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光大了儒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4 、文化:

(1)科技: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艺术:楷书形成。 (3)文学:汉赋

(4)绘画:门类的丰富:壁画、帛画;《夫妇宴饮图》是杰作。(

(5)宗教:西汉末年,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东汉白马驮经,洛阳建白马寺;东汉时期,本土道教兴起。

(7)教育:太学出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

【阶段特征】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具体特征】

1、政治: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长期分裂,战乱频繁,政权更替频繁;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

2、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3、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4、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在农学、数学、思想、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5、民族关系: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其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节《宋明理学》、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具体史实】

1. 政治:①封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大融合②逐步形成三省体制;③选官

制度:九品中正制。④北魏孝文帝改革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2)孝文帝学习汉文化。(3)阶级矛盾尖锐。(4)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各地人民起义不断,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3. 2.内容: 4.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2)推行均田制,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3)设立三长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5)迁都洛阳。(6)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5. 3.评价 6. (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7. (2)作用:①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6

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②加速封建化。③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

2.经济:

(1)农业:①土地制度:按人口分配土地的的均田制②灌溉:三国时马均发明翻车;③江南经济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2)手工业:①发明“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②并烧制出成熟白瓷;

(3)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 3.思想文化: ①思想:佛教和道教广为流传;“三教并行”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士人群体的形成 ②绘画:士大夫画家活跃,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理论,擅长画人物(《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③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三大书体臻于成熟;出现王羲之(《兰亭序》“第一行书”)、王献之等书法家。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 考纲 政治 1、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 文化 1、宋明理学2、古代科技成就3、古代艺术、文学 【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四《唐太宗》

【阶段特征】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

【具体特征】

1、政治: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策的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内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3、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

4、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5、对外关系: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具体史实】

1、政治:⑴国家统一,疆域辽阔。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隋朝建立、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职能分工、评价、与西方三权分立的对比)。安史之乱后地方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削弱。⑶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标准、发展沿革、影响);⑷谏议制度:隋唐时期的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 2、经济:

(1)农业:①耕作技术:精耕细作技术成熟。②耕作工具:曲辕犁出现(标志着传统步犁技术的成熟)。③水利灌溉:筒车;大运河。④土地和赋役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

7

赋。

(2)手工业:①纺织业:出现缂丝技艺,“通经断纬”;吸取波斯织法和图案;②陶瓷业:唐三彩(陶制品),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远销欧洲。开通海上丝路,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商业:①城市繁荣: 长安、洛阳、益州、扬州②市场发展: “市”“坊”分开,设市令或市长,严格管理,但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③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3、文化:

⑴思想:三教在相互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⑵科技:①印刷: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②炼丹家发明火药,最早见于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唐末应用于军事。 ⑶文学:诗歌鼎盛时期。

⑷书法:①狂放不羁的草书:张旭、怀素,后世誉为“颠张狂素”;②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后世誉“颜筋柳骨”;③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⑸绘画: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的风格,隋朝展子虔《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被誉为“画圣”,《送子天王图》。 ⑹教育:科举制度推行;

⑺音乐舞蹈: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园”。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主要活动与贡献 (1)贞观之治:①政治方面: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慎用刑法,制定《唐律》。②经济方面: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强调“存百姓”思想。③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①开明的民族政策。②武力征服东突厥和西突厥。③设立机构,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④册封东突厥世袭都督、刺史宫职且其后代均由唐政府册封。⑤接受松赞干布求亲,派文成公主入藏。 (3)开放的对外政策:设专门机构鸿胪寺;鼓励外商到中国贸易等。 2.历史评价 (1)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元时期(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

【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第一单元《古

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