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存在决定意识”,几乎一语道破天机,可惜失之交臂。注意:这里暗含着“主体的存在”决定意识,此点与唯物反映论相矛盾。)

放在物演史或生物史的大尺度上,重新界定“感知动量”、“感知进度”及其意义。(从“感应”到“感知”的递进:感应——感性——知性——理性,即所谓的“感应属行增益原理”。谈“本性”与“属性”的关系;谈“分化效应”。)

任何形式的感知都不过是为了建立某种与其载体存在或存续相适应的识辨系统而已。(即“惟求存在”与“维系存在”)

“感知”的意义与动态——感性、知性与理性分析

在上述基础上,才有望看清“感知”的内部结构及其联动关系。

感性:(从单细胞的质膜受体、到扁形动物的视觉器官、如此递进而不止。譬如,无需选择判断的视觉与听觉:昆虫如蜜蜂、鸟类如鸿雁、哺乳动物如猕猴等能看见紫外线;许多水生动物如海豚、鲸等听见次声波,蝙蝠能感受超声波。)

知性:(可见,所谓“知性”,是指脊椎动物面对分化物的“判别求断”,即“应式判断”是也。附谈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有关“本能”和“特种本能”的描述,如蜜蜂筑巢、蚂蚁蓄奴、等等。说明“知性”是自然选择的下中枢之本能。)

理性:(灵长目的大脑皮层和新皮层,在超感官的概念上推导,借以形成复杂的推理判断和应对操作系统。至此仍然递进不休,是乃前述的“理性逻辑层级”。问题在于,如此层层超越所为何来?

可见,“感知系统”是一个逐步趋向于复杂化和结构化的过程。

即,“感知动量”导源于“生存动量”;“感知进度”匹配于“存续进度”;二者固然相辅相成,却使代偿属性在有所增益的同时趋于动摇,由此造成“理性不如知性有效、知性不如感性稳妥”的衰败之局。

“逻辑”的定义与缺陷

既然如此,就必须重新界定“逻辑”的内涵,因它暗含着来源和基础问题。 “狭义逻辑”的概念已如上述,乃通常所谓的“推理的格式或方法”。 现在必须加入“广义逻辑”的新概念,因为,既然理性是感性与知性的后衍

29

派生形态,既然理性的边界(包括一切概念边界)又无从确定,则“逻辑”的起点自应从感性乃至感应的初始点计起。

谈“广义逻辑自洽”或曰“广义逻辑融洽”。(即非哲学性的常规思维或科学理性不能纠察低端感性逻辑的失真)

它涉及两个有待证明的问题:

1、“感性”甚至“感应”是否具备某种“逻辑格式”或“逻辑程序”? a.用“电脑图像程序”比拟“视觉要素成象”和“胞膜极化反应”过程,说明“感性逻辑”乃至“感应逻辑”是潜藏在显意识之下的神经生理结构逻辑。

b.它的内在结构或程序复杂度,与其进化层级成正比,与其低端位格成反比,此乃“广义逻辑”难能揭示的原因。

c.然而,它所具有的基层性和决定性,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谓的“潜意识”和荣格所谓的“无意识”深层。

2、“广义逻辑”的递进过程是否可以得到证明?

a.“从感应到感知”的生物生理进化全过程;为此有必要谈如下问题:两胚层、三胚层、N细胞、神经网、神经节、下中枢与植物神经系统、丘脑与网状情绪系统、大脑皮层高级中枢。从原始动趋反应(分子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过渡形态)→趋性(原始“感性”初步发生)→反射(神经系统业已形成)→本能(此时“知性”开始确立)→“动机”行为(自主意向渐次萌芽),发展到这一步,“自由”已经从“生物自发能动性”朝着“精神自主能动性”的方向逐步转变了。(罪恶开始:黑头鸥偷雏;帝企鹅排挤)

b. 从后天学习层面上看,它的进化步骤如下:(碛鹏学唱;鸟岛异声) 惯化学习(学会对反复发生的无关刺激不予反应以节约体能;音叉与蜘蛛) 印随学习(记忆能力渐增并对日后行为产生指导作用;小鸭与绿盒) 联系学习(被若干相互关联的刺激诱发形成预备反应程序;如条件反射) 试错学习(通过行为效果的体验反复调整自身行为方式;如迷宫试验) 洞察学习(依据既往经验达成处理当前陌生事态的能力和方法;玻璃隔板) 推理思维(借助概念和一般原则来应付愈益复杂的具体境遇和问题) 至此,“理性”崭露出头角(它标志着“智能”从实物对象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而进入逻辑变塑的异想天开之境界)。整个过程从软体动物蜗牛和章鱼就已开

30

始。(白色卡片加电击,24次后则躲避白色卡片)

让我们从“广义逻辑”的角度,来探究“逻辑”派生或“感知属性”的意义和效应。试看低智状态的保护机制,即可一目了然:

蚊子低智保护效应分析 怯鼠僵态应激反应评析

反倒是高端的“狭义逻辑”处处显示出不可克服的局限性: “哥德尔定理”简介:(可见理性逻辑的先验或先天缺陷性质)

1、任何一个自洽的(一致的不矛盾的)逻辑系统(指含数论的形式系统)都是不完全的。(哥德尔第一定理;也叫“不完全定理”)

2、任何一个逻辑系统(指含数论的形式系统)的自洽性,不可能在本系统中得到证明。(哥德尔第二定理;也可表述为:任何一个完全的逻辑系统,都是不自洽的。)

结论:

“广义逻辑”表达着“狭义逻辑”的基础和进程,“狭义逻辑”表达着“广义逻辑”的极致和进度。

只有贯通“广义逻辑”的来龙去脉,才能看清“狭义逻辑”的本质。 哲学性的思辨难点在于:“广义逻辑自洽”或曰“广义逻辑融洽”问题;以及,相应地,还有更为重要的“广义逻辑失洽”之倾向性问题。

说到底,它们都不过是维系生存的自然代偿现象或自发派生属性而已。

“逻辑变革”的自然态与文明态

从表面上看,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以“逻辑变革”为原动力的。(附谈“劳动”:无非是“生物以其自体性状达成自存的行为之总和”,生物不会因后天“劳动”而进化。再则,“阶级斗争”更不会成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它甚至是历史动进的摩擦阻力,就像“分蜂热”不能成为蜜蜂进化的动力一样。毫无疑问,只有逻辑变革才能引导文明形态变革。)

从根本上讲,“逻辑变革”是因变量,“载体弱化”是自变量。(说到底,逻辑变革的前提是载体生存形势的衰变使然,就像畸变堕落于树下的古猿不得不配套发展出感官、脑容量和双前肢的相应再畸变一样,否则它们就会被自然选择淘

31

汰,14万年前问世的现代智人取代了300万年来的直立猿人,就是某种基因突变导致的逻辑变革产物。而正是这项逻辑变革又造成该生物载体的进一步弱化,从而引发下一轮逻辑变革势在必行。)

逻辑变革的自然态。(基因突变引致感官和神经系统的性状改变。) 逻辑变革的文明态。(从现代智人开始,逻辑变革不以基因突变为前提,而随生存形势的恶化或弱化自发代偿之,结果导致人类逐步远离了一般生物界,也造成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越来越离奇。)

1、文明态逻辑变革是自然态逻辑变革的直接继续,非此不能澄清本原。 2、文明态逻辑变革是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直接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

第四讲“真理”的风貌与真理的趋势 真理的概念

关于“真理观”,至少有五种说法:

1、符合论:主观认知与客观本真相符合,一般多用此项。有人说,符合论的这个真理我们得不到,但我们还可以用真理这个词,因为真理这个词和另外一个概念相关——这纯属狡辩。

2、自洽论:即“自圆其说”就算,可谓“呓语哲学”。这种说法在逻辑学上决不成立,因为任何妄言如迷信者均可自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把任何一件事在逻辑上梳理成自洽关系。所以如果按逻辑上是自恰来定义真理的话,那么就等于说没有真理。近代有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叫歌德尔,他提出一个数学上很著名的“歌德尔定律”。他说,在任何一个孤立的数论系统内,凡是自洽的都是不完全的。这叫哥德尔不完全定律,也叫哥德尔第一定律。即任何一个理论体系,如果它没有内在矛盾的,那么它一定是不完全的,它底下一定有一个巨大的黑洞。反过来歌德尔又在数学上发现,在任何一个孤立的数论系统内,任何一个完全的逻辑系统一定是不自洽的。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个逻辑系统底下的黑洞填掉,那么这个逻辑系统一定是自相矛盾的,一定是不自洽的——这叫歌德尔第二定律。它说明人类的智慧,包括人类的理性有着不可克服的天然缺陷,而这个缺陷只是相对于获得完备的知识的愿望而言。实际上,它对的生存来说恰恰是保护的,因为生存并不需要获得真理。所以缺陷这个说法在生理学上不成立,在逻辑学上才成立。

3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