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训诂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自考训诂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①音义关系的偶然性。音义的结合最初是偶然的。②音义关系的约定性。音和义一旦结合便具有约定性,如大家用“风”字来表认为凡是具有同一声符的字词,含有共同的意义音素,右文说从形声字的声符和字意的关系入手,系统的研究汉字,揭示了示刮风这种现象,就不能再用其它字来表现。③音义关系的回授性。在最早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源词根与根有音近义通的关系。如间,本义是缝隙,引申出中间,

后产生了同源词涧,本义是两山之间的水。音与涧就是音近义通的关系。④音义关系的延展性。同一事物的名称,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变体,在音义关系上有脉络可寻。如《方言》记载“蝇”在齐鲁一带称为

“羊”,是一种转语。⑤音义关系的类聚性。音近义通的关系不局限于某一两个词,而是具有普遍特性。如“攸”声的字(词)多含有长的意思。⑥音义关系的多元性。某一个音素所联系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某一意思也可不同的音素来表达。

3.简单介绍从声训右文说到音近义通的发展。

①声训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训释,推求事物得名之由,注重单个词的音义关系。②右文说从一组词的角度出发,

汉字孳乳变易的某些特征。但仍然局限于形体。如以“戋”为声旁的字都有小的义,有“攸”为声旁的都有长的意思,以“农”为声旁的都有多的意思。③音近义通,是清代学

者广泛使用的术语,指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就相通,摆托了汉字形体的限度,具有科学的语言学意义,但也不可滥用,如明声母的字“暮、墓、晚”就表示与黑暗有关的意思,阳部字如“亮、旺、强”都有明亮的

意思。 4.怎样看清词义的历史范畴?(如简答不用举例)。

①词义又有历史性,是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运用而逐渐演变。它一方面继承、充实、深化,一方面扩大、缩小、转移。如古代的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后就泛指江河。这就是词的扩大。词的缩小如古代“禽”指飞禽走兽,现指飞禽。转移,如寺庙的寺,古代指官府中官员办公的地方,后佛经传入中国安放于白马寺,后就

13

为寺庙、寺院。涕,古代指眼泪,现指鼻涕。②无论是继承、充实、深化现象,还是扩大、缩小、转移现象,总的方向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粗疏到精细。如果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已经不存在,自然也不被使用,只存在于特定的文献中了。 5.论本义与余义的关系?

①凡是每一个字都有本义,又有引申义和假借义,构成了词义系统。②只知道本义抛开引申义和假借义,这是一种片面性。③只知道引申义和假借义,抛开本义,这又是一种片面性。④这两种版面性都不能

研究好古代文献。如道路的“道”,形声字,它的本义即道路,引申义有道理、方法、假借义有和尚、老道。

6.什么是词义的引申?分析词义的引申的系统性。

①即指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

义。如“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义有道理、方法等。②词义的系统性大致归纳为下列理性、形比、礼俗等三种。A.理性的引申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意义。如习,本义是

反复地飞,引申为反复练习、实习、温习。B时空的引申。C反正的引申。D.虚实的引申。如果字,引申为果真。③形比的引申。事物之间有外闻的偶然的相似,就使词义可以作形似类比的引申。如“斗”原是一种酒器,天上北斗跟它形状相似,引申有了北斗星。的意思。④礼俗的引申。如“祭“的本义是残杀,由于古代宗庙祭祀要杀牲作为祭品,所以“祭”的引申义就成了祭礼的“祭”了。

7.论述《说文》的释义体。

①《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②

下面用“某也”的格式来释义,凡说“某,某也”,都是讲字义的,如凡说“象某,从某”都是讲字形的,如刃,象刀有刃。休,从人从木。③有不少字的解说必须承篆文来连读才能领会它的意义。如,参,商星也。应解为:参商,星也。④用“读若”“某声”

说明字的读音。如哙,读若快。江,从水工声。

8.试论对《说文》整理研究的情况? ①唐代李阳冰首先刊订《说文解字》,完成20卷。②许锴撰写了《说文系传》即小徐

14

本,对李阳冰的错误有所批评。③徐铉奉异义。如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汇集了200

昭校订《说文》即大徐本,他增加了反切,多家的注音释义。④考证故实用典。如李增加了新附字和注释。④二徐都把原许的15篇分为30卷。⑤清代研究《说文解字》善注《文选》。

11.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的成就较大的有四家,即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杜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

通训定声》。⑥近人丁福保鉴于研究《说文》的著述繁多,乃编《说文解字诂林》,在下面罗列诸家说法。

9.试论裴松之的《三国志》的特点。 ①它以考核史实为主,对史实多有补充和

辨证。引书达二百余种,注文是正文三倍。②注文内容着重四个方面:一、应载而未载的史事,加以增补。二、同是一事,说法歧异,则采录异闻;三、对错误的记载予以纠正。四、对史事和陈寿的不正确看法进行评论。

10.从魏晋到隋唐,训诂内容比两汉有所发展,体现在哪里?(如简答只答要点) ①一是注释中充实史料,如裴松之注的《三国志》,注文是正文的三部。②阐发哲理,如郭象注《庄子》③注意汇集众说或网罗

①从政治、经济国素看,清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乾嘉学派的产生,有利诂学的发展。②从文化因素看,清代对知识

分子采取了镇压和怀柔两种政策,而这两条道路又都离不开训诂学。③语言学、语法学的进步也促进了训诂学的发展,清代学者利用了宋朝以来古音学研究的成果,并加以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清代的

训诂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古音学取得的成就。

12.清代训诂复兴的表现是什么? ①清代学者为群书所作的注疏数量特别多,如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等。②数量多,体例完备。有注释前代训诂专著的,如邵晋涵的《尔雅正义》;有仿效《尔雅》编撰的,如朱骏声的《说雅》有集古代传注汇成一编的,如阮元的《经籍籑诂》;有考订群书,成一家言的,如王念孙的《读

15

书杂志》有贯通音义、探求语源的;有专释③对所厌恶的事的忌讳。如皇帝去世叫崩,虚词、研究语法的等。③清代也有不少专门研究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著作,如杭世骏的《续方言》。 13.试论训诂学今后的任务。

一是实现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二是指导训诂工作,提高训诂工作水平。要完成这两大任务必须做到:①在科学的语言理论指导下,继承前人的训诂成果,综合运用多种训诂手段搞好训诂工作,分析古代书面语言里的具体情况。②不断学习和吸取国外语言学的先进理论和有关的研究成果。③建立中国训诂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论。④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训诂学工作者的队伍。⑤做好训诂学的普及工作。 14.举例说明古诗中存在的忌讳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忌讳由来已久。国讳,避讳皇帝的意思。如秦始皇名政,以“正月”为“端月”。吕后名雉,改雉为野鸡。唐太宗名世民,“三世”变为“三代”,“生民”变成“生人”。②家讳。

对亲属长辈的避讳。如李贺之父名“晋肃”,跟“进士”同音,所以李贺未参加进士考试。

去厕所称更衣、出恭等。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原隰裒矣,兄弟求矣。低而湿的地方。 2.牂羊坟首,三星在罶。大。

3.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类。小丑即小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同诚,诚心实意。

5.三老、官属、‥,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同有。

6.君子学道以爱人。礼乐。

7.《左传》里有“梦黄能”,杜甫的“鸣弓射兽能”, “能”是指熊。 8.武气绝,半日复息。呼吸。 9.凡祭祀,饰其牛牲。洗刷干净。 10.见情素,堕肝胆。同输。 11.游子不顾反。归返、回来。

12.害浣害否,归宁父母。借用作“何”。 13.人涉卬否。我。 14.何以速我狱。诉讼。

15.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爱。

16.可怜身上正单。值得怜悯。 1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惜。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