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建置沿革考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渔阳建置沿革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到了战国末年,各国的本土都还是不设郡,其中的县仍为中央所直辖,所以渔阳郡不可能设县。

燕国渔阳郡是“渔阳”的肇创。战国时期,以山、水为参照物的阴、阳概念已经形成,即“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渔阳因为在渔水(今白河)的北边而得名。

关于渔阳郡郡治渔阳城在今天何处?过去说法不一,清代的学者曾对此作过考证,如《光绪顺天府志》云:“密云县,冲、繁,燕渔阳郡,秦因之,汉为渔阳县。”①《大清一统志》云:“渔阳故城在密云县西南三十里”②,《括地志》云:“渔阳故城在密云县南十八里渔水之阳”。③ 但由于他们未能作实地勘查,与《水经注》的记述不相符合,遭到人们质疑。

上世纪六十年代郭仁先生亲自考察了密云、怀柔一代的地形、水道等,并复原了沽水(今白河)河道,认为怀柔区城与《水经注》中渔阳故城的地理地貌很符合,渔阳县故城应在怀柔区城附近。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的专家学者经实地考察后,参照文献记载,认为现怀柔东梨园庄东南的古城遗址为古渔阳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齐,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秦始皇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⑤以燕地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⑥

渔阳郡,郡治渔阳,其领县可证者有渔阳、泉州、白檀三县。(参见附图一)据文字史料,从前只知渔阳郡领渔阳一县,但根据新出土的秦代文物,可考证秦渔阳郡还有泉州、白檀二县,泉州和白檀二县原以为是汉代时置县,实际其前身是秦代设县,汉沿袭秦。⑦

郡县本无隶属关系,为什么郡统县?可能是因为郡境大而县境小。起初郡所置之地,多为边境新扩张的领土,人口稀少,土地荒芜,但行政区域面积广大,县是境内之地,繁荣但行政区域面积较小。随着国土扩张、人口繁衍、经济发展,郡大遂再分为县,县小遂集合为郡。

渔阳县。同秦,县治在今怀柔区东梨园庄东南。

泉州县。县治在今天津市西北武清区黄庄乡城上村。天津市宝坻区秦古城遗址出土秦石质“泉州丞印”印范,铭文:“泉州丞印”(正面),“范阳丞印”(反面)。⑧泉州,地名。《水经·鲍丘水注》:“鲍丘水又东合泉州渠口,故渎上承滹沱水于泉州县,故以泉州为名。”

今秦文物证明,秦渔阳郡辖县有泉州县,西汉沿袭。

①②

[清]周家楣、缪荃孙等编纂:《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十七《顺天府沿革表》,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223页。 [清]穆彰阿、潘锡恩等:《大清一统志》卷八《顺天府志》,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第161页。 ③

[清]孙星衍辑:《括地志》卷四《檀州》,中华书局,1985年,第115页。 ④

郭仁:《关于渔阳城的位置及其附近河道的复原》,《考古》,1963年,第1期,第28-29页。 ⑤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中华书局,1999年,第1244页。 ⑥

[唐]杜佑:《通典》卷一百七十八《州郡八·古冀州上》,中华书局,1984年,第948页。 ⑦

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377、378页。 ⑧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宝坻县文化馆:《宝城秦城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2001年,第1期,第125页。 ⑨

[北魏]郦道元 著,陈桥驿 校证:《水经注校证》卷十四《鲍丘水注》,中华书局,2007年,第341页。

第 4 页

白檀县。秦封泥有“白檀丞印”。①《水经·濡水注》:“(濡水)东南流迳渔阳白檀县故城,《地理志》曰:濡水出县北蛮中。汉景帝诏李广曰:将军其帅帅东辕,弭节白檀者也。”

秦汉白檀治地在今河北滦平县鞍匠营之北兴州城南三里小城子。 秦末,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其中,韩广自立为燕王。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二月,项羽封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而徙封韩广为辽东王。

但韩广不肯徙王辽东,同年八月,臧荼杀韩广,并其地。韩广自称燕王仅四年。汉五年(前202年),刘邦败项羽于该下,赢得了楚汉战争,定都长安,建立西汉王朝。西汉吸取秦亡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既置郡县,以牧百姓,又封功臣子弟为诸侯王,以藩屏王室。这样,西汉初采用诸侯王国与郡县并存的混合制度:一方面,皇帝直辖部分郡县;另一方面,建立若干诸侯王国,以部分郡县分属之。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燕王臧荼反,汉高祖亲自征讨,平叛乱,虏臧荼,封太尉长安侯卢绾为燕王。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燕置涿郡,领县二十九。③十一年(前196年),卢绾因涉代相陈豨反叛案,畏惧而返。《汉书·樊哙传》云:燕王卢绾反,“哙以相国击绾,破其丞相抵蓟南,定燕县十八,乡邑五十一。”④汉高祖十二年,立皇子建为燕王。高后七年(前181年),燕灵王建薨,??无后,国除。八年十月,立吕通为燕王。不及一年而诛。文帝元年(前179年),琅琊王刘泽徙燕,是为敬王。

汉初实际上并非真正中央集权制国家,而是皇帝与诸侯分治天下的局面。诸侯王虽然受中央节制,但又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专制皇权不能直接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诸侯王严格来说,汉初诸侯王国并非一级政区,而是皇帝与诸侯划定的势力范围,但实际上可当成一级政区对待。

汉初诸侯的特殊地位维持了半个世纪,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以后,诸侯特权被剥夺,王国辖地仅一郡,其余支郡悉被收属中央,地位降格,等同汉郡。《史记·诸侯王表·序》云:“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谪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⑤说明景帝三年(前154年)以后燕国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等五边郡属汉所有。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皇权的中央集权制,地方行政制度变成了郡国并行制。这是实际上的郡县制,王国与郡的区别主要是租税收入归属侯王所有而已。

西汉有渔阳郡,仍秦旧置,治渔阳城,故址在今怀柔区东梨园庄东南。渔阳郡领十二县,为渔阳、狐奴、路、雍奴、泉州、平谷、安乐、厗奚、犷平、要阳、白檀、滑盐。⑥(参见附图二)

①②

周晓陆、孙闻博:《秦封泥与河北古史研究》,《文物春秋》,2005年,第1期,第47页。 《水经注校证》卷十四《濡水注》,第345页。 ③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七十《河北道》,中华书局,2007年,第1410页。 ④

《汉书》卷四十一《樊哙传》,第1602页。 ⑤

《史记》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第682页。 ⑥

《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1299页。

第 5 页

渔阳县与渔阳郡同治渔阳城。

狐奴县治在今顺义区东北二十五里、狐奴山西。《水经注·沽水》云:“沽水西南流,

迳狐奴山西,又南迳狐奴县故城西。”《昌平山水记》:顺义“东北二十五里为狐奴山。??

山西南百步有汉狐奴县址”。②

路县县治在今通县东八里古城村,残垣尚见。《水经注·沽水》云:“沽水又南迳潞县西,为潞河。”③东州东八里有古城村,可能是汉路县故城在此而得名。

雍奴县治当在今天津市宝坻区南十里秦城,遗址今存。《水经注·鲍丘水》云:“鲍丘水自雍奴县故城西北,旧分笥沟水东出,今笥沟水断,众川东注,混同一渎。”④

泉州县治,同秦,在今天津市武清区杨村西南五里城上村。

平谷县治在今平谷区东北十二里大、小北关村一带。《水经注·鲍丘水》云:“水出右北平无终县西山白杨谷,西北流迳平谷县,屈西南流,独乐水入焉。水出北抱犊固南,迳平谷县故城东。后汉建武元年(25年),光武遣十二将,追大枪、五幡及平谷,大破之于是县也。其水南流入于泃。”⑤独乐水流经其东的平谷县,应在今平谷东北。今平谷东北十余里有大北关、小北关二村,应是因西汉平谷故城在此而得名。

安乐县治在今顺义区西南古城村,残垣尚见。《水经注·漯余水》云:“漯余水又东南流,左合芹城水,水出北山,南径芹城,东南流注漯余水。漯余水又东南流迳安乐故城西,更始使谒者韩鸿北徇承制,拜吴汉为安乐令,即此城也。”⑥今顺义西南有村名古城,其村北尚见古城遗址,即汉安乐县故城。

厗奚县治在今密云县东北古北口内、潮河右岸。《水经注·鲍丘水》云:鲍丘水“又南迳厗奚县故城东”。⑦鲍丘水由北而南流的河段在古北口一带,故可断定西汉厗奚县故城应在古北口内潮河之西。

犷平县治在今密云县东北石匣至瑶亭一带。《水经注·鲍丘水》云:鲍丘水流迳厗奚县故城东之后,“鲍丘水又西南迳犷平县故城东,王莽之所谓平犷也。又南合三城水。”⑧三城水迳犷平城东南,右注鲍丘水。鲍丘水由北而南流迳厗奚县故城东,又转西南流,经犷平故城东,是知犷平县故城在厗奚县故城西南。三城水即今清水河,流经犷平城东后,右注鲍丘水。由此可知犷平县故城在三城水入鲍丘水处之北,即今密云县东北石匣至瑶亭一带。

要阳县治在今河北省丰宁县东南、兴州河(古称要水)上游。《水经注·濡水》云:“(濡水)又东南流,右与要水合,水出塞外,三川并导,谓之大要水也。东南流迳要阳县故城东,本都尉治,王莽更之曰要术矣”。

①②

《水经注校证》卷十四《沽水注》,第338页。 [清]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3页。 ③

《水经注校证》卷十四《沽水注》,第338页。 ④

《水经注校证》卷十四《鲍丘水注》,第341页。 ⑤

《水经注校证》卷十四《鲍丘水注》,第341页。 ⑥

《水经注校证》卷十四《漯余水注》,第336页。 ⑦

《水经注校证》卷十四《鲍丘水注》,第339页。 ⑧

《水经注校证》卷十四《鲍丘水注》,第339页。

第 6 页

白檀县治,同秦,今河北滦平县鞍匠营之北兴州城南三里小城子。

滑盐县治当在今河北省滦平县西南巴克什营一带。《水经注·鲍丘水》云:“又东南,龙刍溪水自坎注之,大榆河又东南出峡,迳安州旧渔阳郡之滑盐县南,左合县之北溪水,水出县北广长堑南。”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之后,渔阳郡与上谷、涿郡、代郡、右北平、辽西、辽东、乐浪、渤海等郡同属幽州刺史部。①但此时的州只是监察区域,无固定治所,并非一级行政单位。

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新莽时,王莽普遍更改郡县名号。其中与渔阳郡有关的有:改渔阳郡为通路,改渔阳县为得渔,改狐奴为举符,改路县为通路亭,改厗奚为敦得,改犷平为平犷,改滑盐为匡德,改雍奴为泉调,改要阳为要术。②

汉更始帝三年(25年),刘秀即帝位,建元建武,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废新莽所改,恢复汉制。郡县则复旧名,渔阳地区的行政建置仍然沿袭西汉。

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六月,光武帝为了集中皇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诏令裁撤冗员、省减郡县,省郡、国十,县、邑、道、侯国四百余所。其中渔阳郡各县,白檀、要阳、滑盐三县省废,路县改作潞县,迁治于今河北省三河县西南城子村处。

因此,渔阳郡,治渔阳,领九县,为渔阳、狐奴、潞、雍奴、泉州、平谷、安乐、傂奚、犷平。③

东汉初,渔阳郡曾治潞县。更始中,谒者韩鸿承制拜彭宪为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建武二年(26年),渔阳太守彭宪反,攻幽州牧朱浮。光武遣游击将军邓隆救朱浮,与彭宪战于潞,隆军败绩。这说明东汉初渔阳郡曾治于潞县。但是,该潞城并非西汉路县故城。西汉路县故城在通州东八里古城。《水经注·鲍丘水》云:(鲍丘水)又南径潞县故城西,王莽之通潞亭也。汉光武遣吴汉、耿弇等破铜马、五幡于潞东,谓是县也。屈而东南流,迳潞城南。世祖拜彭宠为渔阳太守,治此”。④可知“潞县故城” 和“潞城”显然并非一地。潞城是渔阳太守彭宠治所,其地在潞县故城东南。今三河市西南、潮白河东岸有地名“城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的专家学者前往考察,认为此地为东汉“潞城”。

《水经注·鲍丘水》云:“鲍丘水东迳其县(雍奴县)北,又东与泃河合,水出右北平无终县(今天津蓟县)西山白杨谷,西北流迳平谷县,屈西南流,独乐水入焉。水出北(山)抱犊固南,迳平谷县故城东。后汉建武元年(25年),光武遣十二将,追大枪、五幡及平谷,大破之于是县也。其水南流入于泃。泃水又左合盘山水??泃水又东南迳平谷县故城,东南与洳河会。”⑤这里提到两个平谷县故城。一个是独乐水流经其东,一个是泃河流经其

①②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140页。 《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1299页。 ③

《后汉书》志二十三《郡国五》,中华书局,1999年,第2407页。 ④

《水经注校证》卷十四《鲍丘水注》,第340页。 ⑤

《水经注校证》卷十四《漯余水注》,第341页。

第 7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