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1)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浅谈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 29-0347-02 浅谈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 李晓琼

摘 要:在引入城市街头绿地概念的基础上, 分析了其设计结构与形态理论, 阐述了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 得出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形态, 还应包括心理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环境的结论。关键词:城市街头绿地, 景观设计, 设计原则, 心理特征中图分类号:T U 985

目前,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 城市建筑日趋密集, 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街头绿地为了缓解城市远离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压力, 体现人类与自然和谐, 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趣味性, 保护和改善已有的城市生态环境格局应运而生。因此, 城市街头绿地不仅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 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

文献标识码:A

效果, 从而达到美化市容市貌的目的, 同时给人们带来心理和视觉上的美感。 人们同样还具有不喜欢雷同及追求就近布置的心理。但是, 随着城市中主要构筑物建筑地方风格的削弱, 各城市面貌越来越趋于同一, 显得千篇一律, 缺乏自身的特色, 所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越发挑剔与追求这些街头绿地的特色。

另外, 我们还可以发现结合街头绿地使用功能, 以不同地域乡土植物为骨干树种, 根据不同的环境因子组成多种结构的植物群落, 结合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形成不同结构形式的城市街头绿地, 从而可以形成不同地域的城市特色。至于就近布置的心理, 主要是人们为了追求使用的便利。街头绿地可以做到点多面广, 均匀布局, 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开敞式、全天候接待, 真正满足人们对公共绿地的就近、随意及经常性的要求。

这些都属于大众的普遍心理特征, 可是城市里还生活着另外一些特殊人群, 主要是由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所组成。这些弱势人群因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和整个社会环境系统缺乏针对他们的考虑, 而使他们的自由行为受到限制, 但是,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锻炼身体、社会交往等日常活动提出了要求。而城市中1个~2个市级公园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这一需要。因此, 在城市绿地规划中考虑到将其他的公园绿地(如街头小游园、绿化广场、带状绿地等 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 进行均衡地布局, 形成一个可供全体市民方便使用的绿色休闲空间, 满足全体市民休憩、游览、娱乐、健身等休闲活动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特别适用于老、弱、病、残、幼以及游览时间较短的游人, 从心理上彻底摆脱了公园的那种高度理性化, 表现出开放、自然与尊重。因而街头绿地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方便求得生存。

1 城市街头绿地的概念

如今, 街头绿地的定义涵概很多种, 有的资料把街头绿地定义为道路红线以外、沿街布置面积不大的开放性公共绿地。转

盘、花园、广场均为街头绿地, 其主要功能是装饰街景, 美化城市,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并为游人及附近居民提供游憩、娱乐场所。也有资料定义街头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部分, 是街道绿化的重要组成内容。街头绿地均沿街道而设, 面积较小, 从数百平方米至1hm 2左右不等。由于这些沿街, 有少量游憩设施的小绿地, 常常布置成 花园 的形式, 所以又称为 小游园 街头游园 , 或 街头休息绿地 。根据用地面积大小、所处位置及其功能, 街头绿地一般可分成 装饰性绿地 和供游人活动的 街头休息绿地 两大类。但是, 对比现有关于 公园 和 公共绿地 的法规和标准, 主要不同点在于国家标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将 公共绿地 细分为 公园 和 街头绿地 , 而行业标准 公园设计规范 则使用 街旁游园 和 带状公园 , 并注明其曾用名 街头绿地 小游园 , 而且将其归属于公园类型之一(注:在规范的条文说明中称之为 带状绿地 [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