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附件一:110(66)kV-500kV输电线路技术监督规定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01附件一:110(66)kV-500kV输电线路技术监督规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附录:

编制说明

一.概述

本规定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输电[2004]40号文《关于印发输变电设备评估分析和管理规范制订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及国家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估分析、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设备运行经验而制定。规定全面阐述了架空输电线路的技术监督工作内容,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和执行标准。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110(66)kV?500 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的技术监督工作,35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和?500 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二.章节安排

本规定共分5章编写,第一章总则,说明了本规定的目的、依据及适用范围;第二章设备监督,包括导地线、金具、杆塔、绝缘子和接地装置,明确了线路设备设计选型、监造、出厂验收、包装运输、现场安装、现场验收、运行和检修的全过程技术监督要求;第三章专项技术监督,包括防雷害、防污闪、大跨越段、防覆冰舞动和防风偏。明确了专项技术监督的工作目标,对勘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第四章异常告警制度,规定了在设备监督和专项技术监督中发现缺陷和异常时应执行的程序;第五章技术资料档案,提出了技术监督工作应建立的技术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制度等各种技术资料档案及应填报的各种统计表格。 三.几个有关问题说明

1.设备监督

(1)导地线

1)导地线选取除根据《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外,还应结合线路经过地区的具体气象条件和运行部门提供的运行经验选取导线的型式、截面、钢芯强度等参数。对沿海地区等大气腐蚀严重地区应充分考虑导、地线的防腐蚀问题。

应重点对导、地线温度验算和运行应力验算,导线与地线安全系数的选择和匹配是否合理性进行监督。

2)对导线和地线的展放过程、施工过程中导地线损伤接处理,紧线过程中相间驰度、子导线驰度误差进行控制和监督。

3)导线地线运行过程中受环境温度、风速、覆冰及大气腐蚀等自然条件变化影响较大。应重点对新建线路导、地线的初伸长,长期大负荷运行线路导线的蠕变情况进行监督,确保线路交叉跨越时的电气安全距离。 (2)金具

1)目前由于金具导致线路调闸情况较多,主要原因是金具质量问题。目前国内生产金具的厂家众多,生产能力参差不齐,应重点加强验收环节的监督,尤其是非标产品的抽样试验。

31

2)运行中应重点对金具裂纹、变形、磨损情况进行检查,对连接金具和耐张线夹还要通过测温监视其连接电阻等情况。

(3)杆塔

1)线路杆塔选型、杆塔结构、荷载计算、材质选择、拉线及其附属杆塔等的设计应遵循设计规程,新塔型使用应征得运行部门意见,500kV线路不宜采用拉线塔。

2)应对塔材、塔脚和拉线棒的腐蚀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并应注意杆塔防外力破坏以及防盗等问题

3)杆塔验收时,要求新型杆塔须有真型试验报告。这是由于杆塔的设计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上,杆塔的实际承载力须经试验验证。杆塔试验分为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真型试验是指试验杆塔与实际杆塔完全相同。

(4)绝缘子

1)从机械、电气两方面性能考虑绝缘子设计。机械强度应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电气性能应注意多雷区、污秽区、维护困难地区对绝缘子的选用。重点提出了在3级及以上污秽区、维护困难地区宜选用复合绝缘子,并根据运行经验及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在既是多雷区又是污秽严重地区,使用复合绝缘子时应加长绝缘距离的要求。

2)开箱检验时,复合绝缘子伞裙或护套多处破损,应进行更换。这是考虑到复合绝缘子大多使用在污秽严重地区以及重要线路上,为避免发生事故,保障安全运行而提出的。

3)110~500kV重要线路原则上要求每年清扫一次,运行单位可根据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及盐密监测情况具体安排,并提出要逐步过渡到以盐密监测指导清扫。

4)劣化率是瓷和玻璃绝缘子的重要指标,原劣化绝缘子检测规程为“投运3年内劣化率不得大于0.3%”,2004年新标准修改为“投运2年内的年均劣化率不得大于0.04%”,对绝缘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当绝缘子劣化率过高时,应考虑将整批绝缘子进行更换。目前还缺少数据,不能给出劣化率具体数据,各地只能根据运行经验自行掌握。

(5)接地装置

1) 杆塔接地装置有各种型式,造价不同,施工方式、要求和难度不同,适用于不同的防雷要求和地质环境,因此在杆塔接地装置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参考该地区以往的运行经验;优先考虑采用改变接地极辐射型式、换土、接地极引外等传统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对新技术应持谨慎态度,注意甄别和经验的积累。

2) 杆塔接地装置的测试方法还有很多,几年来国内的经验表明,传统的电流-电压表

32

三极法测试准确度和可靠度是较高的,缺点是较麻烦,因此条文要求在工程验收和雷击跳闸后采用这种方法,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存档。某些测试方法的缺点是有的情况下测试不准,但突出的优点是简便,能节省大量工作,提高效率,因此条文中并没有绝对禁止,只是当这些简便方法测试结果明显不合理,或与验收时的原始记录比较变化过大时,要求再用三极法来校核。

3) 在干燥季节测试的杆塔接地电阻在有关规程中有规定,但实际中可能由于工期等因素不得不在雨季或雨后测试,虽然季节系数尚没有,也难有统一规定,但条文规定必须根据经验考虑季节的影响,尤其是雷击跳闸后杆塔接地电阻的测量必须考虑季节因素。

4) 当杆塔接地装置需要降阻时,应重点考虑防腐。对现有的各种降阻和防腐方法要注意甄别和运行经验的积累。目前使用的化学降阻剂多有短期效果,腐蚀严重,国内电力界已基本达成了慎用的共识。 2. 主要专项技术监督 (1) 防雷监督

1)

雷害与多种因素有关,有些因素是我们控制不了或者迄今为止并未完全了解的,

因此实际经验的积累对线路防雷是极为重要的。这些经验包括跳闸线路的各种情况、雷击型式、地区特点、气象信息等等,只有经过长期的搜集、记录、统计和研究才能逐渐掌握本地区雷电活动规律,找出雷击易发区,拿出切实可行的线路防雷措施。

2)

线路避雷器是有效的防雷措施,只是造价很高,目前尚不适合广泛采用,因此“设

备监督”节中没有该部分内容,但应重视积累使用经验,当需要采用时,能够制定经济合理的使用方案。

3)

各级技术监督专责应掌握所辖各级线路的耐雷水平,尤其对重点地区重点线路,

必要时应验算耐雷水平。

4)

雷电的一些理论至今尚未完善,线路防雷更应重视经验和实效,新技术、新设备

无论其理论如何高深先进,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必须考虑技术经济比较的结果。

5)

描述雷电的信息和数据有雷暴日、雷电流概率密度等,传统上得到这些信息和数

据的手段比较原始,其结果也不可靠,但新的雷电观测手段,如雷电定位系统,其得到的信息和数据与传统意义上的是否等效,在设计和运行上是否能够照搬,尚没有定论。本规定鼓励应用新的雷电观测手段,积累实测数据,总结经验。根据现在多数网省局应用的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是可以绘制区域落雷分布图的,这仅是一种尝试,至于如何规范绘制方法,则可等大家有了一定经验后再制定相应规程。

33

(2)防污闪技术监督

1) 污闪跳闸率和污闪事故率为GB/T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附录1所做规定。

2) 盐密测量是防污闪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各地区对此项工作都有比较丰富的经验。随着防污闪工作的深入,原来的盐密(年度最大盐密)已不能适应污区划分要求,现已调整为饱和盐密,关于饱和盐密及测量国网公司在发输电输[2002]168号文“关于开展‘用饱和盐密修订电网污区分布图’工作的通知”中有详细的规定。

在本规定中提出了测量灰密要求。这是考虑到目前IEC60815中,污秽等级划分将灰密做为一个因素,而国内有关防污标准修改时也在考虑采用这一做法。各单位可先开展工作,积累经验。

3) 污区图推荐使用电子地图,主要考虑电子地图信息量多,使用方便,易于修改,目前已有一些地区使用了电子地图。

4) 外绝缘爬电比距应依据污区图划定的污秽等级进行配置,并提出宜取该等级爬电比距上限。

5) 防鸟害主要从防鸟、驱鸟、惊鸟等几个方面考虑。列举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例子,即在绝缘子串上将第一片或间隔几片改用大盘径空气动力型(也称草帽型)绝缘子,以及在复合绝缘子上适当部位加装大伞裙,以减少鸟粪造成的闪络故障。 (3) 大跨越段线路技术监督编制说明

1) 大跨越的定义参见《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试行)》。大跨越是特殊设计、特殊施工、独立管理的输电线路工程,技术监督按照从无到有的过程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包括:工程勘测设计、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由于大跨越工程由基础、杆塔、导地线、金具、绝缘子及辅助设备组成,因此各个阶段都要对大跨越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监督。技术监督工作依据相应的规范、规程及结合大跨越的特点进行。

2)工程设计按照大跨越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编写。

a)基础的选址特别提出了防洪及河道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 b)塔型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注意了最大水位时船桅和冬季封冻时交通工具的安全距离问题;另外对杆塔的附属设施也作了明确的要求。

c)导地线的选择确定多方案的比较,并结合工程经验。鉴于导地线微风振动的非线性和国内外的的研究水平,导地线的自阻尼无法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大量的试验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相同型号的导线的自阻尼差异很大,因此防振装置的设计只能通过模拟试验进行。

3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