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传统文化《中庸》第二学期教案

五(2)班 吴青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决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教学过程

一、塑“道” ,整体感知

1、看到“道”字,脑子里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庸第一章《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简介《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 二、扣“道”, 品读领悟

1、自由读课文,根据预习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3、教师正音。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 4、齐画节奏。

5、出示课件,根据节奏多种形式合作朗读。 6、读完全文,解释意思。 6、交流点拨,研究表达。

7、师生一起探究被忽略的文字,从不经意间理解句子的意思。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三、 品“道”以写促悟 1、译文

2、细读全文,填空练习。 四、究“道”引发思考

思考: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应该怎样谨慎? 作业:阅读有关书籍。

第二课时

1

一、揭题导入

1、师板书课题,简述“中”“和”的本意。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借助注音与解释自由读课文。 (二)检查朗读:

1、检查注音:指导读好“位焉”“育焉”这两个词。

2、检查注释:结合注释理解中(zhong):符合。 节:节度法度。 致:达到 3、检查课文朗读:指明读课文,正音,随机表扬。

4、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理解没有注释的词语,学生汇报词语及所在句子的意思。 5、、齐读课文。 三、朗诵背诵

过渡语:读书越读越有滋味,比较古文与现代文不同读法,古文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读到入情还会摇头晃脑,体会古人读文的感受。

(一)根据课件,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齐读、男女合作读、赛读) (二)出示课件,学生填空式背诵。 四、理解意思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五、列举事例

“中”“和”所遵循的原则。 六、诵读传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1),子孙保 2

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2)而笃(3)焉。故栽者培之(4),倾者覆之(5)。《》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6)故大德者必受命。” 教学目标:

1、熟读《中庸》第二章《天生我才必有用》,大致了解其内容,并背诵。 2、准确理解相关重点词的意思。 3、能从中受到启发,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教师出示《中庸》第二章

【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1),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2)而笃(3)焉。故栽者培之(4),倾者覆之(5)。《》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6)故大德者必受命。”

1、老师领学生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正确停顿。

3、请和同桌一起读一遍,请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如果发现他读错,马上帮他纠正,好吗?

4、试着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读自己想读的句子,师生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小结、过渡:同学们,文言文简洁精炼,每一个字、每一句都代表着丰富的意思。相信我们在刚才的反复朗读中已经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吧。 二、互动探究,品读《中庸》,读出韵味。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中庸》第二章。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词析句。(小组读,根据教师提供的提示了解大意) (1)学生根据注释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宗庙 飨 之 材 笃 培 覆 理解句子

3

三、熟读成诵,巩固延伸。

第四课时

教材内容:

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庸》的写作背景及作者 2.理解其中经典名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 重点:理解里面的经典名句 难点: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了解《中庸》的写作背景及作者

1.大家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啊,我不得不佩服你们,好样的!今天,老师还带来一个古文字考考你们:“曰”。谁知道怎么读?是什么意思?那“子曰”又是什么意思? 2.简单介绍《中庸》的写作背景及作者.

3.板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庸》中的“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读题。 二、初读《中庸》,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中庸》是文言文,学习起来有点难,所以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下面我先来朗读一遍,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看能不能发现一些和我们以往不一样的地方。师配乐诵读《中庸》。(走到学生中间去,老师读得怎么样?能获得点掌声吗?)

2.质疑,指出通假字、处理好节奏。指导看注释。

3.请和同桌一起读一遍,请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如果发现他读错,马上帮他纠正,好吗?

4.指名分别读。 5.评议朗读情况: 6.学生集体朗读。

7.小结、过渡:同学们,文言文简洁精炼,每一个字、每一句都代表着丰富的意思。相信我们在刚才的反复朗读中已经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吧。接下来我们来探究文本,理解文意。 三、互动探究,品读《中庸》,读出韵味。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 (1)出示温馨提示:

先借助句子下面的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 (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

(3)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 (4)忌惮:顾忌和畏惧。 3、教师小结:

四、熟读成诵,巩固延伸。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