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知识点复习材料政治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2020年中考知识点复习材料政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案:8.不赞同,写姑娘怀疑小鸟带有疾病这一情节,说明人类已经警惕过度,对一只普通的小鸟要额充满怀疑和猜忌,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内容和主题两个方面进行理解,说明不赞同的原因,如果回答“赞同”,能言之有理即可。赞同。前面已经有很多的事情来表达主题,内容已经充实,没有必要再写姑娘怀疑小鸟带有病毒的事件,所以显得有些多余。

【答题建议】这类题型的答案不固定,一般要求言之有理即可。在答题时要首先表态,然后结合全文进行作答。 (3)材料链接

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生命的囚笼》

9.文中“我”产生了“生命的囚笼”的感觉,同时又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结合全文主旨和下面阅读材料,阐述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6分) 【阅读材料】

米兰·昆德拉说:“倘若没有了自由,人的生命绝不可能在囚笼里开出绚烂的奇葩。”“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⑴示例:为方便进出,希望社区里不要设置保安和守卫,或者将房子建到郊区去。⑵这篇文章让读者明白了大自然的珍贵,要珍惜爱纯净的大自然,没有必要猜忌和怀疑动物。⑶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愿望:人与人之间不要过多的猜忌、怀疑和提防,要多一点沟通、理解和互信,不仅要珍爱纯净美丽的大自然,而且要构建一个无需防守、安宁自由、和谐美丽的世界。⑷这篇文章揭示当下现实社会真实的一面:人与人之间不够信任,常常怀疑、猜忌他人,甚至出现过度的警惕和提防,失去应有的信任和自由,像处于“生命的囚笼”中一样。这篇文章启示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艰辛与沉重容易让人扭曲和变形,容易

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我们有必要挣脱“生命的囚笼”,去构建一个无需防守、安宁自由、和谐美丽的世界。

【答题建议】这类题型首先要体会原文和新材料之间的共通之处,从原文中找到与材料对应的句子,参照其上下文,结合自身实际即可作答。 (三)值得注意的:写景抒情或咏物抒怀类散文

从近几年中招试题来看,北方的记叙文偏重写人记事类的,而南方的记叙文偏重写景抒情散文。但2012年的河南《桥在水上》似乎又偏重抒情。因此此类散文建议练习。

这类散文主要的难点就在于:景物(意象)的特点,景物(意象)与某类人物的关系,如何由景物(意象)写到人物(主旨)

苏州《红豆树下》 徐州《两株金银花》 贵港《绝唱》 宜昌《中庸的雪》 济宁《秋天的黄昏》 泰安《壶口的黄河》

议论文阅读

接下来谈一下议论文阅读。

2014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阅历与读书》,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还是关于议论文的三要素,但是灵活性强,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高。

考点一:论点题型

1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概括中心论点是论点题型中的基础题型。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 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从形式上看论点是完整的陈述句 、判断句(包括肯定和否定)。从去年的答题情况和学生在平时答题情况来看,如何完整而准确的归纳出中心论点也成为了学生的一大失分点。

学生答题失误点:1.不知论点如何表述,如“阅历与读书”,把论题作为论点了。2.概括不全面。例1:“读书与经历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学习或自大而荒废读书。” 例2:“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阅历和读书要相辅相成

可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例3:“阅历与读书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学习。”3.只照抄原句,缺乏概括。如:“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

根本原因:对内容、结构没有全面认识。

有关论点的其他题型 问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①注意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②注意方式:是否引用故事、歌谣、俗语、名言、生活中现象等。 作用(好处):

开头:开门见山,突出论点,印象深刻;

中间(或开头):在……基础上引出中心论点,新颖独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趣味性;

结尾:水到渠成,得出中心论点,令人回味。 考点二:论据题型

常见的有三大类:辨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插入论据、补充论据。 1.辨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答题建议】明确论据类型,具体分析作用。答题格式为: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2.插入论据。2014年第14题就属于这一类。

1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这道题的难度在于首先要明白这个论据的实际内涵,是阅历丰富的人对读书产生的作用,其次找到阅历有助于读书的段落,然后说明理由。

学生答题失误点:1.找不准应该放置的段落。

2. 理由表述不准确,理由没有围绕歌德的话论证了第2段中哪句话或者哪个观点。

例:第2段。歌德的话重在拥有阅历的人与阅历少的人看书的区别。第2段全段皆为不同阅历看书方式的不同,因此放在第2段。

例:我认为应该放在第2段开头。因为第2段就是写阅历不同,读后感就不同,所以可以通过本材料引出阅历对说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例:放在第2段合适,因为第2段提出阅历对读书的影响,而歌德的话可以作为论据论证本段观点。

3.运用术语不准确。如中心思想,应该写为论点。 3、补充论据。

【答题建议】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道理论据,所选的名言要熟悉,书写要正确;3、补充名人事例至少要表述三个方面:“人+事+成就”,还有注意字数限制。 考点三:论证方法题型

举例论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的事例证明了----的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考点四:论证思路题型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所谓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一般格式为:首先(通过-----)提出了-----的论点,然后举出----的名言和-----的事例进行了论证,最后-----

说明文阅读

最后来谈一下说明文阅读。

根据说明文、议论文两年一轮换的习惯,今年考试议论文的几率较大。所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