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近年马原试题 - 叶植申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武汉大学近年马原试题 - 叶植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代替。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及其重大意义。

答案:(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有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而这两部分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三个代表”为统领,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

(3)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即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共同的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②经济是基础,政治和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和文化建设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只有把经济搞上去,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政治文化建设才有深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③政治和文化对经济又有巨大反作用,所以我们在抓紧经济建设的同时,又要搞好政治和文化建设。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发挥我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优势,以促进经济建设,并保证经济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行。

3、如何理解人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答案:(1)所谓人的价值,就整个人类来讲,是指人类对世界的改造及其成果能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程度和状况,反映的是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是自我价值:一是个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这是社会价值。这两方面是辨证统一的,当他们发生冲突时,社会价值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

(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作为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在这两方面中后者是更重要的标准,因为社会要提供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产品,首先得先把它创造出来,要求个人为社会尽责。两者矛盾时,我们主张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因此,我们主要是从个人对社会进步贡献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有价值的人。社会主义的“人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首要强调人民的价值,认为只有在人民价值中才能谈到每个人的价值,个人价值只有靠社会和集体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时,要提倡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13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2.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 B.世界观与方法论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政治与经济 3.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4.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5.“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6.“我思故我在”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 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9.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12.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C.人是符号动物 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1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 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劳动力成为商品 15.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4

1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

A.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B.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C.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D.资本生产和资本流通 17.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 A.垄断 B.剥削 C.国家 调节 D.对外掠夺 18.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

A.“参与制” B.公私合营 C.建立垄断银行 D.相互联合 19.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 )

A.议会制C.两党制或多党制B.分权制 D.普选制 20、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 )

A.人民当家作主B.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C.目的和手段的统一D.全体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2×10=20分)

1.马克思主义是( )。

A.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B.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D.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有( )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的学说

3.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是( )

A.第一要义是发展B.核心是以人为本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关系 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是因为( ) A.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唯物的性质 B.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的性质 C.它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

D.它既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7.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 )

15

A.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唯心史观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唯心史观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构成的理解是( )

A.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

C.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的构成 D.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

9.在列宁时期,哪些是不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政策主张( ) A.实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B.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D.实行工业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 )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空想的详尽描绘

D.坚持发展观点,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过程 三、辨析题(5×3=15分)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3.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终结。 四、论述题(1×15=15分)

1.论述马克思所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15×2=30分 题目见另纸)

2007年马原概论第一套题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20分)

1.A 2.A 3.B 4.B 5.D 6.D 7.B 8.D 9.B 10.D 11.C 12.D 13.C 14.D 15.D 16.B 17.A 18.A 19.A 20.A 二、多项选择题(2×10=20分

1.ABCD 2.ABC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D 10.ABCD 三、辨析题(5×3=15分)

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