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如皋冒氏家族研究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明代如皋冒氏家族研究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2章冒氏家族的发展历程与政治成就“古道陵夷继者稀,期君合在风尘外。”④其言辞虽有造作舆论之嫌,但也让人们看到了冒鸾的不平凡以及前程的不可限量。弘治六年(1493),冒鸾进士及第,而这一次主持礼部考试的还是当年对其赞赏有嘉的李东阳。在赴恩荣宴时,冒鸾说:“十分荣艳皆休羡,努力前程事两般。”表明了自己志在忠孝,然接下来的仕途生涯他也务求忠于国、孝于家。冒鸾中进士后,即授南京刑部主事,尝致书二弟:“刑官难为,世有深文峻法以及无辜,或者任情为轻重,通贿为出入,假权以报复,其懦者又不能锄茬以植直,甚可恨也!”罾所以,在其任上,能严格执法,“治狱多所平反”,出色的表现受到了刑部尚书戴公喜的赞扬:“初谳能得疑狱,是可知其政矣!”不久,冒鸾转升兵部武库主事、历官员外郎郎中,“时诸边缺战马,旧例维扬备用马止纳折色,至是欲令纳马,计其费数倍于民”。冒鸾上疏据理力争,得以减半,从而减轻人民负担,但得罪了专权的太监刘瑾,“瑾衔之,阴伺先生举动”。③所幸的是冒鸾行为端正,刘瑾无可奈何才得幸免。因“权贵不敢干以私,公诚心直道事君,不欺其志”而得到弘治阜帝的敕命加奖:“英姿天赋,经术家传,务以奉公,致声称之茂著,肆加恩宠"。@时隔短短四年的时间,弘治阜帝再次发来诰命,兵部任务特繁,冒鸾“忠勤奉国,清谨守官",成就斐然列于同僚之首,褒升福建布政司左参议,分守建宁等府。冒鸾在福建为官期间最可称诵的有两件事。其一,为政严恕简静。建宁行都司指挥聂贤,私买军民货物,妄受词谍,私役军人。冒鸾到任后,“遣私役者各还伍,又以法例谕诸众,私买妄受者俱屏息。"民间纷争皆谕以礼让,许多个案得以庭外和解。“瓯江有异母兄弟分家财,连年不决,甚苦楚’’,冒鸾“谕以礼让祸福,遂和解如初。"甚至对掠劫民财的山林强盗,也派员晓以祸福、谕以利害,逼使其首降服。“汀州大茂山剧贼肆劫掠,先生遣人谕以威福。贼首来降,乃结业以居。"@地方得以安宁。其二,体察民情,多次为民平反冤狱。在分守福建建宁巡视将乐县时,发现狱中关押数年的几十名驿站士兵“体无完衣,面鲜人色,不能跪立,且病且死”,经查实都非重案,是前任上级按台未决,县里既不敢释放,又不能清理,至使久禁不处,濒于死亡边缘。冒鸾立刻上报巡抚,争得全体释放回家。王宏的《明赐进士福建布政司左参议得庵冒公墓志铭》记载“公恕而政不苛,简静而民不扰。所至多所全活,欢呼称便”,皆当属实评。西李东阳:《冒廷和会试列乙榜以诗勉之》,载《冒氏宗谱》卷十一,第488页。圆温仁和:《明赐进士朝议大夫福建布政司左参议得庵冒先生墓表》载《冒氏宗谱》卷八,第354页。@温仁和:《明赐进七朝议大夫福建布政司左参议得庵冒先生墓表》载《冒氏宗谱》卷八,第354页。@《弘治卜四年明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冒脔并妻陈氏敕命一道》,载《冒氏宗谱》卷一,第170页。@温仁和:《明赐进上朝议人夫福建布政司左参议得庵冒先生墓表》载《冒氏宗谱》卷八,第355页。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就在仕途一路高升之时,冒鸾却选择了急流勇退。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作为士大夫的形象,反而得到社会更多的赞扬和尊重。辞官回乡的冒鸾,更是扮演了传统士大夫笃于亲情、以孝持家的角色。他对父亲,怀有深厚的感情,“事澹翁(冒瑞)不离左右”。其父去世,他守丧期间,“与诸弟饭脱粟、茹蔬”,以朱子家礼行之。对母亲,也是至孝,“出入起居无一时一事违母心"。母亲生病时,他“躬侍汤药,忧形于色”;母亲病逝后,他“竞以忧劳遂不起,呜呼痛哉”。④冒鸾事母之孝,治家训子之严,乡里族人咸敬尊之。更为可贵的是冒鸾的言行得到了同时代士大夫的共同赞许,大学士李东阳、礼部尚书温仁和等著名大臣都曾推荐过他,并为之做墓铭。在明前期的1501.1505四年中连续接到当朝皇帝的敕命和诰命,父母、夫妇同时晋级加封。这主要是因其才干,而他的品德,也博得了人们普遍的敬仰,士大夫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时任广东宪副的王宏说:“(公)为子死孝,为臣死忠。为人之臣也,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为人之子也,惜位不满。德未究,厥施即见阻于当道。聊竭此心,涓埃莫报,公可谓忠也己矣,公可谓孝也已矣。"圆可算是代表性评价。他的风范,让人很仰慕,同乡严怡说他:“英迈夙成,东归夺锦”,甚至说:“参大藩,享厚禄,勇退激流,荣归夺锦以养母。是则非当世士大夫以官为家,惴惴焉惟失之患者所能也。"@在今天看来,冒鸾仍然可说是一个富有才干、正直廉政的官员,一个为人坦诚、品格高尚的大大夫。冒鸾的一生,无愧于冒氏门风。加上在京城荣登都察院御史叔父冒政,一个不足千人的冒氏家族同时出现两位高官。在如皋地方、冒氏族人中无不引以为荣,无不为之骄傲。他们的真才实学,仁义道德,高风亮节,清正廉洁,为冒氏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他们开创了如皋冒氏文化的黄金时代。从此冒氏子弟更加发奋苦学,注重孝悌品德修养,此后一百多年中先后有一百多族人被朝廷委任到全国各地为官。第六、七代杰出的人物,除了以上几位,还有一些也是能为家族增添光彩的成员,值得一书:冒阁是冒瑞次子冒凤之子。据宗谱记载:生于弘治辛亥三月二十六日,卒于嘉靖癸亥五月初八,享年七十有三。钱方伯记载:少业儒,善射。未几撄疾,学业辄废。堂兄冒谦死,奉例授“益府引礼舍人’’。④严怡记载:“君少习举子业,稍长,善骑射,期有所成就。不幸卧疾不能去床第。"与钱方伯所说相合。冒阎生平履坦,有度量,“里中有侵者,不屑屑竞方寸”。虽英年罹难疾病,没有实现入仕的人生目标,但冒阖并没有丧失斗志,“以养亲、课子、耕稼为事,圆温仁和:《明赐进士朝议大夫福建布政司左参议得庵冒先生墓表》载《冒氏宗谱》卷八,第355页。。王宏:《明赐进上福建布政司左参议前兵部车架司郎中得庵冒公墓志铭》载《冒氏宗谱》卷七,第301页。固严怡:《<题冒廷和先生图卷>并引》,载《冒氏宗谱》卷十一,第490页。曲钱方伯:《敬甫公传》载《如皋县志》卷六。12m。lllml。lI皇曼!曼曼!曼曼皇曼皂!曼曼璺曼!曼皇曼曼曼舅!曼曼曼曼曼鼍!曼皇曼蔓曼曼曼曼!皇!!曼曼笪曼!曼曼!曼曼曼第2章冒氏家族的发展历稃‘j政治成就不复事旧业矣。”徒以恢宏祖业,仕族子弟,举家业付子承祥,并谆谆教诲。在父子两人的精心努力下,田宅同广,为家族的繁盛奠定基础。以至后人评价到:“其子克家,而孙之繁盛;田宅之广,而居养之丰,盖君累世积累之勤焉。"回史载,冒氏到了冒承祥辈,“家益隆起,力穑趋时,能者辐辏,其然哉!”②冒承祥,南京光禄寺监事,敏干有心计而笃孝尚义,乡党推重之,“孙曾几百,冠组盈阶,得全全昌’’@。生六子:长子士振,以鸿胪寺司宾署丞,擢南京国子监典薄。次子士捷,鸿胪寺序班。三子士拔,四川松潘卫经历。四子士擢,四川剑州吏目。五子士抑,四川芦山县薄。六子士撰,鸿胪寺序班。这六房共同支撑了冒氏家族在明代中期的繁盛,集贤街固里砌建府第六所,朱门华堂,望衡对宇,极一时之盛,遂以集贤街改称“冒家巷",沿此至今,约四百五十年。他们中的有些人虽然功名不高,所获官职有些只是闲职,所获荣衔大多因后辈身居显位而追赠,但却可以算作地方精英或者地方士绅。地方上调解纠纷、赈灾济困、和睦亲族这些士绅的基本职责,他们都在履行。直至冒起宗的父辈,冒氏再次进身宦途。2.1.3家声不坠如皋冒氏发展到明代后期,仍维持着地方大家族的声誉。虽然人才己渐稀,但所幸尚有一些子孙,如冒梦辰、冒梦龄辈,为家族增光不少,在乡里颇有名望。尤其是冒起宗父子,为冒氏家族在明代的最后一页,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冒梦辰、冒梦龄是冒承祥之孙、冒士拔之子,如皋冒氏第十代中比较出色的人物。据宗谱记载,兄弟二人少有才名,均以明经获得官职,始入仕途。兄梦辰,字汝三。以贡选谒海澄(今福建省海龙县)丞,溆浦(今湖南溆浦县)令上计、浙参军、辰州府(沅陵县)通判。王铎记载冒梦辰的事迹,主要是在知海澄任内:一是救岁荒。海澄多风灾,“万历四十一年一四十二年,闽诸郡并苦风涛,而澄以滨海被灾独甚”。海澄邑仓储告匮,“疲馑而瞰食者望于道"@,他倾橐赈之,以济仓需,并为设策佐筹,令家家有宿麦戎菽之赐,最终得以渡过难关。二是兴水利。“邑南为鹿石山,山麓有严桥陂,盖南流之涞,转于其防。……然其要害之处,责在守陂。而守者忘万家之产,恣意抽辟吴山周回之势,末大特高,铫缛修于南亩(向南开垦),渠且湾矣"。他说“两崖之际,必有洫焉。两田①严怡:《明故引礼舍人冒公坦斋暨配范孺人合葬墓志铭》载《冒氏宗谱》卷七,第308页。圆陈应芳:《明故迪功佐郎光禄司珍羞署监事双桥冒公暨兀配刘孺人合葬墓志铭》,载《冒氏宗谱》卷七,第309页。@张时泰:《履之公传》载《冒氏宗谱》卷六,第230页。@原指北宋乇观家族的居住地,北宋王惟熙、工舰、毛俊义、乇咸义、王觌、王歧、千正纲,一门4代7人先后中进士,其中王俊义是钦赐状元。邑人称其住地为“集贤里”,街为“集贤街”,桥为“集贤桥”。南宋以后几经兵乱,王姓衰落,住宅改姓。@曾应柒:《救岁荒引》载《冒氏宗谱》卷十,第428页。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之际,必有涟焉。”于是,他率众“于沟之湮者掘之,泞者疏之,渚而湄者而芟均之”。①三是苏囹圄。“以其为人之衔辔而缓之使调”,执法公平又量刑轻罚,“故公之治吾澄也,无辜而丽于若卢者(官署名,掌诏狱,笔者注),出简罪而逮于蚕室者,出株累而近于胥靡者。”@邑人周尚德如是说。此外,兴贤祠、通商籴、设义冢、优寒士等“殚心利于民事’’的所作所为,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其侄冒起宗这样评价叔父:“世父哦松(县丞)三载,半代鸣琴,操拟冰情,才同刃解,惠声善政,耳目彰彰。一时圭海士大夫形之歌咏,载之水石,无劳不纪,有微必扬,遂不啻珠玉金石之重矣。”@他当时非常重视孝道以及兄弟恺悌,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其母病重,他“侍亲疾,昼夜不解带"。母逝世,他“抚棺檄必信,哀毁异常人"。对其弟弟及子侄也有很深的感情。其弟曾为酆都知县,“是时重庆有宁酋之变,公念其弟汝九之守酆都也,在燕感时,唏嘘有去其志。”而当弟由酆都辞官回乡之时,兄弟怡怡,举酒相慰藉:“我一二兄弟,赖先君子之灵,可幸无辜,去重负而释忧患,以修骨肉之好,敝敝车尘马足,何如得此而乐之哉!且‘抱抱之反,墨墨之化’,古人言之矣。"④从以上记载来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面。礼部右侍郎蒋德璨这样评价他:“为人朴懿温醇,大都心如其面。孝友为之忠敬,其退若谷者,兼容之坦度。其凛若冰者,小心之令姿。俭而中节,善而好施。"观其品格,这种评价,应该是比较中肯的。弟梦龄,字汝九。选贡会昌(今属江西)知县、后官四川酆都知县、云南宁7'I'1矢ri'J'l't,以子贵,诰封奉直大夫。冒梦龄在每个任上,都有不俗的政绩:在会昌知县上,整齐吏治,“正靡俗,发漏诛”。建造横江桥,修葺学宫。县志记载他“建学复田,多惠致”。@看来他治理地方政务,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后因母亲的病逝,回到如皋守孝。在知酆都县时,“值奢酋变起,坚守岁余,与石硅女将秦良玉协力破贼,城赖以全"。天启元年(1621)朝廷派给事中明时举、御史李达征发四川兵援辽东,永宁宣抚使奢崇明父子请行,先派遣女婿樊龙带兵到重庆,因不满巡抚徐可求而发动兵变,徐可求、黄守魁等被杀害,明时举、李达负伤逃跑,奢崇明占据重庆,在相继攻陷合江、纳溪、泸州等地后,开始进攻酆都。酆都形势危急,当奢崇明①张绍宗:《兴水利引》载《冒氏宗谱》卷十,第430页。o周尚德:《苏囹固引》载《冒氏宗谱》卷十,第429页。@冒起宗:《<颂汝三公德政诗>记》载《冒氏宗谱》卷十,第478页。固王铎:《中垣公传》载《如皋县志》卷六。@石峦:《汝九公传》载《如皋县志》卷六。1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