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如皋冒氏家族研究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明代如皋冒氏家族研究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2章冒氏家族的发展历秤与政治成就籍这两件事,既是家族责任感,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这双重责任感,激励着他孤身担起编修宗谱的重担,以“考本源之所自,志条析之所分,载流派之所系。”为了宗谱,冒瑞呕心沥血,在困境之中编出了《冒氏宗谱》初稿,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冒政是冒瑞的弟弟,以科举入仕,久历官场,卓著劳效,特别是在弘治三年(1490)到正德二年(1507)间,“质直坦正,居官廉正"④,成为明代著名的清廉高官。一生从政30余年,从中央到地方,冒政在每个职位上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和不少可称道的政绩。冒政在科举、仕途上的盛况,使得如皋冒氏在政治上创造了第一个辉煌。下面就重点介绍一下冒政的事迹。冒政,字有恒,生于明正统癸亥(1443),卒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十一月十四日,享年七十七岁。“自幼聪颖,勤奋好学,有事远出,必携书一卷,时时诵读’’②,因此饱受汉儒三刚五常、忠君恤民的熏染。成化十年(1474)中举,次年考中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成化十四年(1478)升任户部四川司主事,这是冒政入仕的开始。此后冒政在三十余年的仕宦生涯中,担任过许多职务,辗转地方,成为当朝的名臣。其仕宦经历见下表:表1:冒政任职简表职任任职时间成化十一年(1475)成化十四年(1478)成化-二十年(1484)成化二十三年(1487)弘治三年(1490)弘治十六(1503)弘治十七年(1504)正德元年(1506)正德二年(1507)任职时问三年六年三年三年三年一危不足两年一笠数月史源户部南京主事户部四川司主事户部福建司员外郎户部广西司郎中武昌知府山东布政司左参政辽东备守江两右布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明史?冒政传》同上二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从上表可以看出,冒政在三十余年的仕宦生涯中,大多数时问都在地方,在中央政府的任职时间,只有五年多。值得说明的是冒政的仕途,后期虽有挫折,大体上是比较顺利的。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的治理上,都有不俗的政绩,都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冒政在中央户部任职时,就以做事干练、秉公执法而闻名朝野。为整顿各地①《明武宗实录?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冒政传》,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影印本。圆《明武宗实录?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冒政传》,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影印本。7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粮仓,打击粮食贪官,他提出“宿蠹顿祛”,得到器重,部内许多难以处理事宜,都找他予以解决。成化二十三年(1487)升户部广西司郎中,朝廷派往江西督查粮食运输。万安县令,备金若干馈赠。在明代中期,官场风气十分腐败,地方官员参谒上司,馈赠礼品实属常规,上司也受之无愧。京官刘公侨劝说县令:“吾观此君行事,当不可货取!’’县令说:“年例耳!”∞,竞怀金入见,刚刚递上手帖,冒政见此大为震怒,训斥县令,并要绳之以法,县令叩头谢罪求情,终得幸免。此事惊动了江西全境,各州县官员莫不认真办事,筹粮、运粮任务没有严督,便很顺利完成。在担任地方长官时,还能严于执法,重视民生。武昌素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是明朝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在知武昌任上,冒政不负众望,“益殚厥心’’。每日早出晚归,“有事于抚、按二事之处”,入夜则秉烛视事,书判若流,数年积牍,很快批理清楚。久而久之,得到了上下官员及老百姓的信任,“上下信之,展布从容,多所兴革”。那时武昌江堤受水害影响屡修屡毁,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冒政认真调查研究,他“集银若干,择官董之”,一改过去的土坝江堤为砖石衬砌栏洪坝,并“鸠工伐石",筑成长数十里,高二丈有余的大堤,“久可无虞”,②有效的保卫武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任山东布政司左参政时,冒政亲自参加和指导了运河漕运分水工程,成绩斐然。除此而外,在山东仅一年的时间里他还做了两件利民好事。一件是保障居民基本生计。在兖州周长百五十里的南旺湖,盛产角菱和鸡头菱,此二菱都富含淀粉,是当地人民重要之副食,但“兖州管河官相沿私之”,霸为私有。民方乏食,岂食禄者所宜夺?于是,冒政“下令听民采取不禁,一时饥者攸赖”,挽救了不少饥民。另一件是依法处置盗匪,维护地方秩序。在水陆要道谷亭镇,“有土豪数家,久以略卖人口为业”,十分猖獗,(当地)官吏莫敢问津。冒政得知立即派重兵捉拿,“以法尽获其党,罪坐首恶",@一举全获匪众,从此匪患得平。不过,这两件事的真伪却难以查考,传记中无从查找。与其说是夸耀冒政的不平凡,笔者倒认为似有造作舆论之嫌,但能流传下来,让世人相信冒政硬朗的工作作风,还是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由于出色的表现,正德元年(1506)冒政又被提拔为江西右布政使,在任期间同样有着不俗表现,显示了他的政治潜力。冒政刚到江西任右布政使,就碰到非常棘手的问题,当时“饥民如蚁,盗贼蜂起”,处理稍有不当,必酿成大乱,形势十分紧张。为赈灾救荒,冒政立即采取三大措施:①下令各县开仓抢救饥民;@冒弯:《明故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叔考冒公履贞行状》载《冒氏宗谱》附录卷,第533页。圆冒鸾:《明故通议人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叔考冒公履贞行状》载《冒氏宗谱》附录卷,第534页。囝冒鸾:《明故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叔考冒公履贞行状》载《冒氏宗谱》附录卷,第534页。8曼皇I.第2章冒氏家族的发展历样-j政治成就.I.II舅曼曼曼曼曼曼皇!曼②仓粮不足,可动用储备资金购粮;③允许牢内轻犯以粮食或金钱赎身。此三条措施的实行即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旬日一境晏然”,半年后社会安定和顺。一年后朝廷又提升冒政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冒政以御史身份,巡抚宁夏,指导、检察工作①。’在实际检查工作中发现武器、马匹、粮食储备不足,立刻转奏朝廷,朝廷指示户部和兵部,向宁夏调运粮食,给银购买军需。同时,加强对军队的管理,他指示军营“无事暂听安居生理”,“有警即时征调起行”,还制定了军队复员、换防、增设黑山营防计划,以保证边备安全。由此看来,冒政既有“文韬”,亦有“武略”,终因与当朝太监刘瑾政见不合,仅工作四月就获罪入狱②,着实令人扼腕叹息。冒政的获罪入狱得到朝野普遍同情和关注,远在东北辽阳的都督张公椿、指挥徐君忠、千户王君荣、镇抚哈君英等相谓日:“冒公守我土,纤尘不染,今罹无妄之灾,我辈忍坐视不一为手援耶?"于是,“各随力出粟代偿……冒乃得还”。③是时,冒政刚刚六十四岁,作为国家高层政治人物,正是年富力强,如日中天之时,却横遭奸佞陷害,这是冒政晚年仕途的不幸,也是当朝政治腐败、阉党代政的必然。总的来说,冒政在其三十余年的仕宦生涯中,一步一步从低位做起,经得起各种考验。特别是从1490年到1507年这八年之中,我们看到冒政频繁调动,先后在武昌、山东、辽阳、江西、北京、宁夏六地为官,而且行政级别愈升愈高,如此频繁辗转万罩升迁,在明代数以千万计的朝廷官员中,不敢说是唯一,至少也是极为罕见的。这一时期堪比冒政生命中最闪亮的八年,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有建树,堪称古代官场的强干官员,非徒以家世相炫、以科举博取功名的纨绔子弟。他奠定了如皋冒氏的清白家声,并能发扬光大。虽有遗憾,不足以掩瑜。2.1.2率有显誉如皋冒氏传至第六代、七代,生齿日多,大多已经进入明代中期,其中大多数子孙都能克绍箕裘,保持家声不坠。其中的翘楚,当推冒鸾、冒凤、冒鹏兄弟三人。冒凤,字廷仪,性温良仁厚。在《如皋县志?廷仪公传》中,有简短的介绍,说他“好周贫拯饥,轻财毁券。尤好睦族,延接宾客。其训子若孙,惟以谦让为贵。故后裔繁衍,皆公种德余荫也”④。其实,冒凤屡次参加科举,都以失败告终。据《冒氏宗谱》:“年十八,补邑痒生,食廪饩,屡蹶棘闱,乃卒业成均,官肥乡①(明)杨守礼修:《嘉靖宁夏新志?巡抚卷》,嘉靖十九年刻本,第llO页。雪(清)张廷玉:《明史?冒政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943页。。冒弯:《明故通议大夫都察院启副都御史叔考冒公履贞行状》载《冒氏宗谱》附录卷,第535页。④吕克孝:《廷仪公传》载《如皋县志》卷六。9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簿。”江都宪副赵鹤、通州方伯林正茂先后为之《墓志铭》。冒凤因有声场屋,以主簿知肥乡,县阙令丞,遂摄篆。时在嘉靖元年(1521年),“时值大早,(冒风)率众恳祷城隍获雨,民赖以苏”。后“雨涝败城,力为修葺,誉望始重”①。仅仅一年,因念其母,即请解官归。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本人才能的发挥,反而成为家族中获得更高声誉的人才。“县民、乡人以君此归,仁孝之恕不减’’而屡举乡饮耆宾。相比之下,冒瑞的季子冒鹏的成就要大得多。冒鹏,字廷举,其生卒年,《县志》不载,据《宗谱》记载:“生于明成化壬辰七月四日,卒于嘉靖己丑正月二十五日。"冒鹏并非科举进士出身,而是以贡知于杨文襄公(一清),授临城(今河北邢台市辖县)令,政治有声,颇受百姓爱戴。“时警剽盗。君亟捕匪首,督士兵严御之,邑赖以靖。民终岁苦于重赋,且输边,所司概并之。君缓次积逋,条核科酌。差富贫役均而力不匮,无怨劳者。其新庙学,勤课士,兴利举废,剔刷宿蠹,孳孳日不足”。所以当得知冒鹏因祖母奔丧而离开临城之时,整个临城“老稚攀送,至涕泣不休,故临(城)之治隐然闻京师”。@后补任富阳知县,“山岘而水驶,俗侈奸利器讼",前令稍弗饬,则“蝇薨而蚁醢",堪称难治。对比之下,老百姓自然觉得冒鹏的严正廉洁难能可贵了,也对其有了更高的期待。据冒鹏的同僚福建佥宪储洵记载,在知富阳的这个位子上是有政绩的。“君涤篆之日,慨然以摘恶芘民为己任”。首先拿当地的一些恶棍开刀,“邑豪华文七、赵九者,横黠不法,败则行钱诋谰”,君伏其罪,以法论处,所以人们赞颂他有“治强理剧"之褒。同时他也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浙东盐利由富阳官司,宿贿岁至千缗",他断然拒绝,名声之大,被人交口称赞,“商籍籍称廉”。@顾洵在所撰《墓志铭》中称赞冒鹏:“宰卿流判,内外铨酌,唐制身言,书判留放。天下之士俊且能,宦之守令员近民不轻畀人。”④这样的评价,冒鹏当之无愧。与其两个弟弟相比,冒鸾的光辉与成就几乎掩盖了一切,成为家族继冒政后的又一大骄傲。如果说其父冒瑞、其叔冒政奠定了如皋冒氏的根基,那么,冒鸾就是把这个大厦建造完成的人。冒鸾,字廷和,据说,他白小就表现出一种不凡的气质,“天资颖悟绝人,过目辄成诵。"成化十年(1474)年仅十六岁,考中举人,并得到座主李东阳的赞誉①赵鹤:《明登仕郎肥乡县主薄成斋冒公墓志铭》载《冒氏宗谱》卷七,第304页。圆吕克孝:《廷举公传》载《冒氏宗谱》卷六,第227页。固顾洵:《明文林郎浙江杭州府富阳县知县静轩冒公墓志铭》载《冒氏宗谱》卷七,第306页。国顾洵:《明文林郎浙江杭州府富阳县知县静轩冒公墓志铭》载《冒氏宗谱》卷七,第307页。lO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