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如皋冒氏家族研究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明代如皋冒氏家族研究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1章绪论兴衰、分家析产及明末织布作坊问题探析》(《中国农史》2006年第4期)以徐霞客家族为典型,考察其变迁特点,人口增殖与析产、小商品经济等问题。胡传淮《明代遂宁黄氏家族诗人初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论述了明代遂宁“四大家族”之一的黄氏家族,人才辈出,尤其善诗文,为遂宁地方文化增辉颇多。李永菊《从军户移民到乡绅望族——对明代河南归德沈氏家族的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l期)则以归德沈氏家族为个案分心,认为在明代华北的地域社会中,军户家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研究成果或研究范式都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而针对如皋冒氏家族的研究,由于材料的分散,且有些并未公开,因此为其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就笔者所见,尚未出现系统的研究成果,国内较早关注这一家族的首推南通大学的顾启教授。而据笔者初步统计,相关学术论文较少,仅有10余篇。这些论著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冒氏来源问题、冒氏家族文化成就、冒氏家族个别人物事迹三方面的探讨。(1)关于《冒氏宗谱》与冒氏来源问题:如冒舒莲《如皋冒氏得姓本末辨》(《寻根》1997年第1期)、邵志宇、杨丽丽《如皋冒氏的来源》(《寻根》2005年第3期),冒廉泉、冒俊的《<冒氏宗谱>与冒氏来源》(《寻根》2006年第3期)和《为“冒氏伪谱”正名》(<<-,--3根》2008年第2期)。(2)关于冒氏文化成就:顾启先生《冒氏家族文化初探》(《南通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介绍了冒氏这个特殊家族素有业儒的家风,特别重视家族文化的传承,在学术上、文学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3)关于冒氏家族著名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冒襄(冒辟疆)及其与当时社会文人的交往上:如顾启先生两部力作《冒襄研究》和《冒辟疆与董小宛》。另外还有《谈冒辟疆对孔尚任思想的影响》(《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1983年第l期)、《冒襄余怀交游考》(《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1期)、《冒襄吴国对交游考》、《冒襄与<祷杌闲评>的作者李清》(《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3期)、《冒辟疆与吴伟业》(《南通师专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冒襄王士祯交游考》(《南通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期)、沈新林《李渔与冒襄》(《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5期)等论文分别论述了冒襄与余怀、吴国对、李清、王士祯、吴伟业、李渔等文人名士的交往关系。李孝悌的《冒辟疆与水绘园中的遗民世界》和《儒生冒襄的宗教生活》(《恋恋红尘——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二文从冒辟疆自己的记叙和他人的相关记载中展示了冒襄的隐逸生活和神秘的宗教体验的细节,以冒辟疆的个案来重塑17世纪文人儒生的生活历史。分析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对于冒氏家族的研究着墨不多,3两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对冒氏家族个别著名人物及其与著名文人交往的研究,注重点的考察,未能对冒氏家族的整体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明代如皋冒氏家族的整体考察,力图达到以下几个目标:①通过对明代如皋冒氏家族历代著名人物的典型事迹的介绍,力图反映冒氏家族的发展历程以及科举仕宦方面的成就。②通过论述冒氏家族的文化成就,进而揭示出该家族享誉地方文化名门的原因。③通过考察冒氏家族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探讨士绅在处理家族事务与地方社会关系中所发挥的典型作用。1.3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第一手材料,本文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有《如皋县志》、《冒氏宗谱》、辅之《明史》、《清史列传》、诗集、文集、本人行实或后人记录的先人行实、墓铭、墓表等,行文时注意相互比照,其中绝大部分没有公开。考虑到该家族的绝大部分成员,还没有被史学界关注和研究,因此本文既注重对冒氏家族中优秀人才的个案研究,又不忽视对家族的整体考察。同时,由于该家族的经济实力与其政治、文化成就相比并不突出,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型名门,加之所掌握的材料有限,故在家族的研究方向上,将重点放在关注该家族的政治奋斗历程与成就、内在的文化创造、及其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发展上,并突出该家族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守。研究方法:一家族史的研究,是一个特殊的领域,一般把它归属于社会史的范畴,把家族说成是一个小社会则可,故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可以作很好的借鉴。社会学的方法作为一种范式,可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宏观性的指导。而在具体的研究上还是离不开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如考证、推理、演绎、归纳、比较等。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第一块为绪论,明确本文的选题意义、相关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等。第二块为正文,其中第一部分介绍如皋冒氏家族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科举仕宦方面的成就。第二部分论述了冒氏家族的文化成就并探讨其成因。第三部分考察冒氏家族与地方社会的关系。第三块为小结,对冒氏家族发展过程中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进行一番简短的总结。4曼曼量曼皇曼曼曼曼皇曼!曼曼___第2章11胃氏家族的发展历秤与政治成就I曼皇曼曼曼曼!!!!曼!皇曼皇曼曼曼!曼苎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皇曼邑鼍曼曼曼鼍曼第2章冒氏家族的发展历程与政治成就明代扬州府如皋冒氏家族的诸多成员如冒政、冒鸾、冒梦龄、冒起宗、冒辟疆等都可算做地方士绅,他们不仅具有功名、而且是致仕的官员,而且可能是家族族长、祭祀的组织者,或者担任着政府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因此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可能也是多方面的。本文重点考察他们及其族人在国家和地方社会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所做贡献,以及在元末明初和明清之际动荡的社会中如何立命安身,使家族发展成为一方名门望族。现在可以考知的如皋冒氏的始祖是冒致中。其祖先来历如何,并无确切记载∞。此后家族的奋斗、发展脉络则非常清晰。冒致中为元末两淮盐运司丞,在(南)通、泰(州)一带负责分巡丰利等24处盐场,由于他体恤民间疾苦,实行官民两利的政策,深得民心。②因此元朝灭亡后,在挚友郭通甫的劝留和帮助下,卜居如皋@,但史籍无名。其子冒叻极富文才,但无官运。洪武初年“以抽丁例,补武云南,没于途”。按例应由其子替代,其兄冒思中念侄儿幼小,“慨然自请从军。……竟卒于滇”。可知,冒氏家族在明初是被列入军籍的。到了第三代,冒思中之子冒基(字永宗),家族才有了发展的良机。这固然因为冒基本人所具备的才能和品格,同时,明朝的统一,战乱的勘定,民族矛盾趋于缓和,也是家族发展的契机。冒基因奉召献书朝廷有功,被授予官职,虽没有出仕,但“恬澹萧散,山林之趣时形篇章”,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他“隐居耕读,能文精医,施惠乡人”④,同样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经意间在乡里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群称“潜德先生"。同时,积极转变家族发展的价值观念,资助堂弟冒佑参加科考并考中永乐壬午举人。因为他深深知道,科举不仅可以获得“十分实在的特权",而且可以“表宅里树新风”@。所以,冒基在教育族人读书修身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参加科举考试。从这一点上看来,冒基更像是家族崛起的奠基人。从此,冒氏后人很多都能在科考功名之路而求索,为如皋冒氏的崛起与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和政治基础。①据冒广生《小三吾亭文集甲》记载:(冒氏)“脱欢之子孙在扬州者三世,椒聊之实,繁衍必多,运丞(冒致中)殆其支庶欤。”据《元史?诸干表》载:至元二十一年(1284),脱欢封镇南f,出镇扬州(今属江苏)。彼时如皋县属泰州,泰州属扬州路,脱炊子孙分驻辖地,乃情理中事。脱欢蒙古姓为孛儿只斤,孛儿只斤为元室国姓,清代译作博尔济锦。洪武元年(1368),诏禁蒙古姓氏,冒致中与冒启之、冒桧兄弟遂取“孛儿只斤”第一音节为姓,谐音姓“冒”,从此我国出现“冒”姓。据此判断,冒氏是成占思汗的后代。圆吕克孝;《东林公传》载《冒氏宗谱》卷六,第221页。o(清)雷麻元纂修:《扬州府忠》,康熙三年刻本。@张文:《潜德先生传》载《冒氏宗谱》卷六,第223页。@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引自齐丽霞《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2.1冒氏家族的发展历程2.1.1声名初振虽然冒氏祖辈因明初军籍的家族身份而无法步入科考之途,但随着社会的稳定与民族矛盾的缓和,这种情况已发生改变。冒氏祖辈几代人的努力,也在冒基的两个孙子时收获了善果。冒基二孙分别为冒埔和冒政。冒瑞,字文瑞,号澹斋,生于正统八年(1443),卒于弘治十一年(1480)。少警敏,为祖父永宗公所钟爱。早年为邑学生,与其弟冒政共读其始祖致中所蓄奇书。传言其:遇奥旨疑义,兄弟自为师友,更相校雠,不融析不已。于近里处有所得,不徒事科举文字之末。话虽如此,冒瑞也曾累举于乡,蹉跎二十几年,但他“卒业南雍(国子监),效绩民部(户部)”①,对朝廷做出一定贡献,并非科举之故,而是因输粟入监的关系②。已经年过四十的他为何有这样的举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是为了进身,而是为了救人性命啊!自古贤德之士都是这么做的,我岂能坐视不管。冒瑞自登选籍以来,一方面他重义轻利,喜彰善瘅恶。在族内“凡吉凶之费不赡者则助之,或讽有余者给之"。与乡人处,“刺气温然,惟患触其所忌。至论列贤不孝,善恶之际皎如也。闻天下名士,辄倾城友之"。一方面重孝行,少失怙,曾匾其堂日“思亲",并主理先人祭祀事宜,每当“遇忌辰遂登堂唏嘘垂泣,竞日忘餐”,以至于“知县事易其君恒嘉其终,慕首为之记"。⑨这些记载都出自章轩为之所做的墓志铭中,童轩与冒瑞为挚友,都曾供职于南京六部。此番记载可谓之实录,与同乡学者吕克孝“孝友之行,收族之心,与人之忠,重义轻利,名声卓著’’④的赞颂不谋而合,更为可贵的是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冒瑞的为人与品质。冒瑞生平事迹,以初编《冒氏宗谱》最让人称道。如众所知,伴随着后世子孙血缘关系的越来越远,现实中维持同宗则需要宗谱的传承作用。宗谱又称家乘、家谱、族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宗谱使后世子孙的关系有据可循,有宗谱在,则同宗的家族意义会更加强烈。它是维持家族关系的规则和凭证,因此受到族人的高度重视。而冒氏从元末一世祖以来相传五、六代,“百余年间弦诵冠裳者益众,……而未详支派所从来"@。这给了冒瑞深深触动,认为编修宗谱、记载族①吕克孝:《文瑞公传》载《如皋县志》卷六。@输粟入监:也称输粟入雍,明朝的一种制度,指科举考试不中者,只要输粟边区灾区,就能入学国子监。o鼋轩:《明诰赠奉直人大冒公文瑞墓志铭》载《冒氏宗谱》卷七,第299页。④吕克孝:《文瑞公传》载《如皋县忠》卷六。o徐建华《中国的家谱》,百花文艺}l;版社2002年版,第l页。@诸让:《成化十九年<冒氏宗谱>初稿序》载《冒氏宗谱》卷首,第7页。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