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5-6年级杯赛奥数详解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小学5-6年级杯赛奥数详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不难求出,最少费用为414000元。\ `: Z4 X. n1 o- N% [

30、容斥原理问题

例1 在1至1000的自然数中,不能被5或7整除的数有______个。 (莫斯科市第四届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能被5整除的数共有1000÷5=200(个);

能被7整除的数共有1000÷7=142(个)??6(个);

同时能被5和7整除的数共有1000÷35=28(个)??20(个)。 所以,能被5或7整除的数一共有(即重复了的共有): 200+142—28=314(个); 不能被5或7整除的数一共有 1000—314=686(个)。

例2 某个班的全体学生进行短跑、游泳、篮球三个项目的测试,有4名学生在这三个项目上都没有达到优秀,其余每人至少有一个项目达到了优秀。这部分学生达到优秀的项目、人数如下表:

求这个班的学生人数。

(全国第三届“华杯赛”复赛试题)

讲析:如图5.90,图中三个圆圈分别表示短跑、游泳和篮球达到优秀级的学生人数。

只有篮球一项达到优秀的有 15—6—5+2=6(人); 只有游泳一项达到优秀的有 18—6—6+2=8(人); 只有短跑一项达到优秀的有 17—6—5+2=8(人)。 获得两项或者三项优秀的有 6+6+5—2×2=13(人)。 另有4人一项都没获优秀。

所以,这个班学生人数是13+6+8+8+4=39(人)。

31、奇数偶数与奇偶性分析

【奇数和偶数】

例1 用l、2、3、4、5这五个数两两相乘,可以得到10个不同的乘积。问乘积中是偶数多还是奇数多? (全国第二届“华杯赛”决赛口试试题)

讲析:如果两个整数的积是奇数,那么这两个整数都必须是奇数。在这五个数中,只有三个奇数,两两相乘可以得到3个不同的奇数积。而偶数积共有7个。所以,乘积中是偶数的多。

例2 有两组数,甲组:1、3、5、7、9??、23;乙组:2、4、6、8、10、??24,从甲组任意选一个数与乙组任意选出一个数相加,能得到______个不同的和。 (《现代小学数学》邀请赛试题) 讲析:甲组有12个奇数,乙组有12个偶数。甲组中任意一个数与乙组中任意一个数相加的和,必为奇数,其中最大是47,最小是3。

从3到47不同的奇数共有23个。 所以,能得到23个不同的和。

21

本题中,我们不能认为12个奇数与12个偶数任意搭配相加,会得到12×12=144(个)不同的和。因为其中有很多是相同的。 【奇偶性分析】

例1 某班同学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试题共50道。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道给3分,不答给1分,答错倒扣1分。请你说明:该班同学得分总和一定是偶数。 (全国第三届《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

讲析:如果50道题都答对,共可得150分,是一个偶数。每答错一道题,就要相差4分,不管答错多少道题,4的倍数总是偶数。150减偶数,差仍然是一个偶数。

同理,每不答一道题,就相差2分,不管有多少道题不答,2的倍数总是偶数,偶数加偶数之和为偶数。 所以,全班每个同学的分数都是偶数。则全班同学的得分之和也一定是个偶数。

例2 5只杯子杯口全都朝上。规定每次翻转4只杯子,经过若干次后,能否使杯口全部朝下? (美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通讯赛试题)

讲析:一只杯口朝上的杯子,要想使杯口朝下,必须翻转奇数次。要想5只杯口全都朝上的杯子,杯口全都朝下,则翻动的总次数也一定是奇数次才能办得到。

现在每次只翻转4只杯子,无论翻多少回,总次数一定是偶数。 所以,不能使杯口全部朝下。

例3 某班共有25个同学。坐成5行5列的方阵。我们想让每个同学都坐到与他相邻的座位上去。(指前、后、左、右),能否做得到?

(广州市小学数学竞赛预赛试题)

讲析:如图5.44,为了方便,我们将每一格用A或B表示,也就是与A相邻的用B表示,与B相邻的用A表示。

要想使每位同学都坐到相邻座位上去,也就是说坐A座位的同学都要坐到B座位上去,而坐B座位上的同学都要坐到A座位上去。

但是,A座位共13个,而B座位共12个,所以,不管怎样坐,要想坐A座位的同学都坐到B座位上去,是办不到的。

例4 线段AB的两个端点,一个标以红色,一个标以蓝色。在线段中间插入1991个分点,每个分点随意标上红色或蓝色。这样分得1992条不重叠的小线段,如果把两端点颜色不同的小线段叫做标准线段,那么标准线段的条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1992年长沙市小学数学竞赛预选赛试题)

讲析:每插入一个点,无论其颜色怎样,其非标准线段的条数增加0条或2条,所以插入1991个点后,非标准线段增加总数是一个偶数。又原非标准线段条数为1,是一个奇数,故最后得到的非标准线段必为奇数。 非标准线段条数+标准线段条数=1992条。 所以,标准线段的条数是奇数。

32、其他定理或性质

【算术基本定理】任意一个大于1的整数,都能表示成若干个质数的乘积,如果不计质因数的顺序,则这个分解式是唯一的。即任意一个大于1的整数

a=[p1×p2×p3×??×pn(p1≤p2≤p3≤??≤pn)其中p1、p2、p3、?、np都质数;并且若 a=q1×q2×q3×?qm(q1≤q2≤q3≤?≤qm)

其中q1、q2、q3、?、qm都是质数。那么,m=n,qi=pi(i=1,2,3,?,n) 当这个整数是质数时是符合定理的特例。 上述定理,叫做“算术基本定理”。

【方程同解变形定理】方程的同解变形,有下列两个基本定理:

定理一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同解。

22

根据这一同解定理,可把方程中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例如,解方程3x=2x+5。 解 移项,得 3x-2x=5

合并同类项,得 x=5。

定理二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是零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同解。

是同解的。

【一笔画的性质】为掌握“一笔画”的性质,先介绍“一笔画”的有关概念。

图──用若干条线(不一定是直线段)把一些点连接起来的图形,如图1.7。这些点叫图的顶点,如A、B、C、D;这些线叫图的边,如AB、AC、AD等。

点的次--每个点上所连接的线的条数,叫做这个点的“次”。如图1.7中,A点有五条线与它相连,B点有三条线与它相连,则A点的次为5;B点有三条线与它相连,则B点的次为3。

奇点--点的次数为奇数,则这个点为“奇点”。如图1.7中的A、B、C、D点,全部都是奇点。 偶点--点的次数为偶数,则这个点叫做“偶点”。

如图1.8中的B点(4次)、D点(2次),都是偶点。一笔画问题--在图1.8中,能否从A点(或其他点)出发,不重复任一边(点可随便经过若干次)而一笔画出全图的问题,叫做“一笔画问题”(也称“七桥问题”,见本书第九部分“七桥问题”词条)。

能一笔画的图形,具有下面两条性质:

(1)若一个图形中,奇点的个数不大于2,则这个图形必能一笔画成,否则就不能画成。

例如图1.7中,奇点有A、B、C、D四个,它无论从哪一点出发,都是不可能一笔画成的。而图1.8中,奇点只有A、C两个,它是可以一笔画成的。其画法可如图1.9所示:从A点出发,经1到C,经2到D,经3到B,经4到A,又经5到B,再经6到A,然后经7到C,完成全图。显然,此图的画法并不止于这一种,这只是多种画法中的一种画法。

(2)若一个图中没有奇点,那么始点和终点必须重合;若一个图中有两个奇点,则这两个奇点必是起点和终点。

例如图1.10中,点A、B、C均为偶点,没有奇点。若从A点出发,按图外箭头所指的方向,经①、②、③、④、⑤,便又回到了A点。这样,A点便既是始点又是终点。而图1.8中有A、C两个奇点,按性质(1)中的画法,可从A点出发,到C点结束,A是始点,C是终点。图1.9(也可以从C点出发,到A点结束,C为始点,A为终点。)

23

平移变换

【平移线段】有些几何问题,通过线段的上、下、左、右平移以后,能使问题很快地得到正确的解答。 例如,下面的两个图形(图4.17和图4.18)的周长是否相等?

单凭眼睛观察,似乎图4.18的周长比图4.17的要长一些。但把有关线段平移以后,图4.18就变成了图4.19,其中的线段,有的上移,有的左移,有的右移,它可移成一个正方形。于是,不难发现两图周长是相等的。

【平移空白或阴影部分】有些求阴影部分或空白部分面积的几何题,采用平移空白部分或平移阴影部分的办法,往往能化难为易,很快使问题求得解答。例如,计算图4.20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圆面积”,然后相加,得整个阴影部分的面积。这显然是很费时费力的。但认真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图4.20左半左上部的空白部分,与右半左上部的阴影部分大小一样,只需将右半左上部的阴影部分,平移到左半左上部的空白部分,所有的阴影部分便构成一个正方形了(如图4.21)。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很快就可求得为5×5=25。

又如,一块长30米,宽24米的草地,中间有两条宽2米的走道,把草地分为四块,求草地的面积(如图4.22)。

2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