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地球概论名词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太阴历: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简称阴历。 太阳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关系的,简称阳历。 阴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阴阳历。

夏历:俗称“农历”。阴阳历的一种。以朔望月为基础,以置闰来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接近。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13个月,全年384天或385天。每月合朔之日,

称为初一。月的天数基本能反映月相。

农历:中国目前仍在与格里历(即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

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

干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拿十干的‘甲、丙、戊、庚、壬 ’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 ’相配,十干的‘乙、丁、己、辛、癸 ’和十二支的‘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多用来纪年,现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 天干:也称“十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传统常用作表示次序:天干与地支相

配是古代纪年的方法。

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

(xū)、亥(hài)的总称。又称十二支。

第十节 时间

时段:表示时间的久暂或长短。 时刻:表示时间的迟早或长短。

恒星时:春分点时角。

太阳时;根据太阳时角推算的是太阳时。 真太阳:一个真实存在的太阳,或称视太阳。

平太阳:假想的太阳。

真太阳时:以真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或称视太阳时,简称视时。

平太阳时:以平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简称平时。

时差:两种太阳时之间的时刻差。

地方时: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包括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和地方平时。

理论时区:国际经度会议所划分的标准时区,只作理论性的规定。 区时:各个时区采用各自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为全区统一的标准时间。

量时天体:春分点和太阳 恒星时:用春分点时角表示的 太阳时:根据太阳时角推算的

真太阳(或称视太阳):真实存在的太阳(沿黄道运行,非均匀)

平太阳:即是假想的太阳(沿天赤道运行,均匀)

真太阳时或视太阳时(简称视时):以真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

平太阳时(简称平时):以平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

时差:视太阳和平太阳存在赤经差或时角差,也即视时与平时的时刻差:视太阳和平

地方时与世界时

地方时:以观测地点子午圈为准测定的天文时。(由于地球从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位于不同经线上的观测

者,同一瞬间的地方时是有差异的。两地地方时之差即为它们的经度之差。)

世界时:以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这是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作出的决定。是以地球自转为标准,通过天文观测来确定的时间计量系统。由于地球自转速度有变化,因此它不是一种

均匀的时间计量系统。现国际上采用协调世界时替代了世界时。)

标准时

标准时:同一标准时区内各地共同使用的时刻,一般用这个时区的中间一条子午线的时刻做标准

标准时区:按经线把地球表面平分为二十四区,每一区跨十五度,叫做一个标准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中线的那一区叫做零时区。以东经15°,30°…165°为中线的时区分别叫做东一时区、东二时区…东十一时区。以西经15°,30°…165°为中线的时区分别叫做西一时区、西二时区…西十一时区。以东经180°(也就是西经180°)为中线的时区叫做东十二时区,也就是西十二时区。相邻两个标准时区的标准时相差一小

时。如东一时区比零时区早一小时,西一时区比零时区晚一小时。也叫时区。)

日界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还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度经线上,

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理论时区:国际经度会议所划分的标准时区,只作理论性的规定

法定市区:

区时:一种按全球统一的时区系统计量的时间。

法定时:一国政府为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需要在本国全境或局部地区颁布法令实施的时间。 北京时间:我国的标准时。以东经120°子午线为标准的时刻,即北京所在时区的标准时刻。(由我国实行

的单一的法定时)

夏令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或“夏时制”,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比标准时晚一个

小时。

从世界时到协调世界时

历书时: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系统。其秒长等于1900年1月0日12时正,回归年

全年长度的

原子时:由原子内部能级跃迁相伴的电磁波振荡频率所建立的时间标准。其秒长定义为铯原子跃迁频率9192631770周所经历的时间。其起点定为1958年1月1日世界时0时。广泛用于天文领域、空间技术

和物理计量。

协调世界时:又称世界统一时间,世界标准时间,国际协调时间,简称UTC。

第十一节

日全食.生光:月轮西缘同日轮西缘相内切,日全食终了. 复圆:月轮西缘同日轮东缘相外切,日偏食终了. 月全食.生光:月轮东缘同地本影截面的东缘相内切,月全食终了. 复圆:月轮西缘同地本影截面的东缘相外切,月偏食终了.

食甚:在日食和月食过程中,当月轮中心与日轮或地本影截面中心,最接近的瞬间,叫做食甚.

食分:食甚时,日轮或月轮被“食”的过程,叫食分. 朔望条件:月食必发生在朔,月食必发生在望.

交点条件:朔望条件只是日.月食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日食的条件是日月相合于黄日交点附近;月

食的条件是日月相冲(望)于黄日交点及其附近.

食限: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切)于黄日交点的那段黄道

第十二节

潮:午前的一次海水上涨 汐:午后的一次海水上涨 潮差:高潮和低潮的水位差 大潮:潮差最大时的潮汐——(小潮)

潮波:此起彼伏的海水运动

潮流:海水不断地从正在落潮的海域流向正在涨潮的海域

引潮力:又称“起潮力”。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力。来源于月球和太阳。

太阳垂点: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及其对炻点

潮汐隆起:在地球正反垂点的周围所形成的两个水位特高的区域

顺潮:向着月亮(太阳)的潮差隆起

太阴潮:月球引起的潮汐 太阳潮:太阳引起的潮汐 朔望潮:发生在朔望日的大潮 .照潮:发生在每月的上下弦的小潮

半日潮:在一天中(指太阴日历时24小时50分)有二次高潮,二次低潮,且高潮位与高潮位、低潮位与

低潮,潮高相等,涨、落潮历时相等潮汐称半日潮。

全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间相隔的时间大约为12小时25分,这种一日一个周期的潮称为全日潮。如果在半个月内,有连续七天出现全日潮,而其余的日子里是一天两

次潮,这种类型的潮也叫全日潮。 混合潮:正规半日潮和全日潮之间的过渡潮型

第六章 第十三节

地理纬度: 从赤道沿本地经线到所在地的一段弧的度数

地心纬度: 这段弧对地心的平均发展球心角.

参考扁球 第十四节 关于地球的外部结构

岩石圈: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的固体薄壳,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厚约60—120k

m。

水圈:液态和固态水体所覆盖的地球空间。

大气圈: 围绕地球的气体层。其全部或部分往往也称为“大气”或“大气层”。由空体: 为了具体地表示地球

开关的不规则性而设想的一个球体.

全球静止海面:人们不去考虑地球自然表面的形状,而是研究它的某种理论上的表面形状。

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生物圈:地球外部圈层之一。指地球上存在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

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厚度约20千米。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

体波:在地球内部自震源向全球传播的地震波的一种 面波:在地球表面自震中向四周传播的地震波的一种 纵波:一种压缩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同轴的波。 横波:一种剪切波,是物质质点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振动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在地理上,是指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地幔:地壳下面的地球的中间层 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

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

古登堡面: 地球的表面结构

水半球:相对于陆半球而言的。水半球的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但陆半球的海洋面积

然大于陆地面积。 陆半球:

大陆架: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

海盆:在海底,类似陆地上盆地的构造

海岭:又称海脊,有时也称“海底山脉”。深海底部狭长的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两侧海底可达3

-4km。

洋中脊: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

第十五节 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

磁极: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也有两极。这两个磁极的位置与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很接近,人们把地球北极

附近的磁极叫地磁南极,另一磁极叫地磁北极。

磁赤道:磁赤道是地球表面磁倾角为零的各点的连线。它与地理赤道不相重合。在这一连线上地磁场的水

平分量等于地磁场本身强度。由磁赤道趋向两磁极,磁倾角逐渐增大,由0°增至90°。

磁倾角: 地球表面任一点的地磁场总强度的矢量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

磁偏角: 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 地磁: 又称“地球磁场”或“地磁场”。指地球周围空间分布的磁场。

地磁异常:地磁场的理论分布是有变化的。而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这

种区别称地磁异常。

地磁要素:表示地球磁场方向和大小的物理量。

地球磁层:因为太阳风是一种等离子体,所以它也有磁场,太阳风磁场对地球磁场施加作用,好像要把地球磁场从地球上吹走似的。尽管这样,地球磁场仍有效地阻止了太阳风长驱直入。在地球磁场的反抗下,太阳风绕过地球磁场,继续向前运动,于是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彗星状的地球磁场区域,这就是

磁层。

辐射带:地球周围空间大量高能带电粒子的聚集区称为地球辐射带,又称为Vallen辐射带,它分为内外两

个带,它们在向阳面和背阳面各有一个区,内辐射带是离地面较近,而外辐射带离地面较远。 偶极磁场:地磁场与一个地心磁偶极子所产生的磁场非常接近,故常把地磁场近似地作为磁偶极子(即假设地球为一均匀磁化球体)产生的场,称为地球偶极磁场。据1970年测算的结果,偶极子的磁矩为M=7

98×1022安?米2。

重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万有引力)而产生的力。

地温梯度:又称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率。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