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地球概论名词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

地球概论 2011-01-13 19:24:13 阅读3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人类居住的星球。 地轴:地球自转的轴线,和赤道平面相垂直。 南极,北极:地轴通过地心,同地面相交的两个交点

经线: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而跟赤道垂直的线。也叫子午线。

纬线: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跟赤道平行的线

赤道:环绕地球表面,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周线。通过地心垂直于地球自转轴 的平面称为“地

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准, 赤道的纬度是零。 天球:为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及运动而引入的一个假想圆球。尽管观测者离天体距 离远近不一,但看

上去,仿佛都散布在这个圆球的球面上。 天穹:人们所能接观测到的地平之上的半个球型的天空

天球周日运动:全部日月星辰,概无例外地以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运动。 北极星: 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天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

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现在是小熊座α

星,到公元14,000年将是织女星。 周日圈:天体周日远动行径的路线

太阳的周年运动:太阳以方向向东和周年(1年),在群星间巡天一周。

黄道: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它把天球分

成可见和不可见两个部分。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Z和天底Z')

天赤道: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天赤道分天球为南北两半球。它的两

极叫天北极P和天南极P')

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它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K和黄南极K'

无名点:天赤道对于黄道的两个远距点,尚无正式定名。

关于天球坐标

基圈:球面坐标系的基本大圈,

辅圈:通过基圈的两极,因而垂直于基圈的所有大圆。

始圈:通过原点的圈(本初子午线)

关于地平坐标系

地平经圈:通过天顶,天底且垂直于地平圈的一切大圆

地平纬圈(等高线);一切于地平圈平行的圆

子午圈:通过南点和北点(也必通过南北天极和上点,下点)的平经圈,必要时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

子圈(北半圈)和午圈

卯酉圈:通过东点和西点的地平圈,必要时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卯圈(东半圈)和酉圈

高度:地平纬度

天顶距:高度的余角(高度自地平圈起,沿天体所在的地平圈向上(下)度量,自0°—±90°。)

方位; 地平经度。(P14)

第一赤道坐标系:赤纬和时角

时角坐标系:第一赤道坐标系。(这种坐标系的设置,是用于时间度量。)

圆圈系统;(见P15 (2) )

六时圈:通过东点和西点的赤经圈,航海学上的名称

赤纬(δ):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纬度

极距:赤纬的余角 时角: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经度

时圈:赤经圈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纬和赤经 黄道坐标系:黄道和黄经 无名圈:通过二分点的黄经圈 二至圈:通过二至点的黄经圈

黄纬:黄道坐标系的纬度 黄经; 黄道坐标系的经度 各种天球坐标系的区别

仰极:天球的南北两极之一,在地平以上的(在地平一下的叫俯极)

北极高:在我国历史上,仰极高度的称呼

第三节恒星河星系

201 恒星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体或类似球体的天体。

光谱:是星光通过分光镜,使不同波长或者说不同颜色的光,按其波长顺序排列成一条光带

发射光谱:各种元素发出一定颜色或者说一定波长的光

吸收光谱:吸收别的光源发射的光线,在连续光谱中出现暗色的吸收线

恒星的亮度:是指地球上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

恒星的光度:是指恒星本身的发光的强度 视星:表示天体亮度等级,记作m 绝对星:表示天体光度等级,记作M

绝对星等:标准距离(10秒差距)下的恒星的亮度

单星:是恒星单个存在 双星:是指一些恒星成双成对存在

星团:是指许多恒星集中分布在一个的空间,彼此有物理联系,形成一个稠密的恒星集团

变星:有些恒星的光度在短时期会发生明显的、特别是周期性的变化

新星:爆发变星中,亮度在很短时间内(几小时至几天)突然剧增、然后缓慢减弱的恒星

超新星:爆发规模特别大的变星 脉冲星:有规律地发出射电脉信号 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恒星

202星系

星系:银河:夏秋季节,无月的晴夜,人们可以再天空中看到一条淡云薄纱般的白色光带

奔赴点:我们的太阳率领其行星家族,向着天空中武仙座方向(近织女星)前进

星系群:一些互相邻近的星系结合 本星系群:银河系所属的星系群 星系团:比星系群更加庞大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比星系团更高一级的天空世界

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第四节

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

太阳常数:地面上单位面积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为8.16焦耳 太阳活动:太阳外层大气受太阳磁场的支配,处于局部的激烈运动中 太阳大气有时比较平静叫宁静太阳,有时变化激烈,叫扰动太阳

太阿活动周期:黑子的盛衰有一个11年的轮回的周期

光斑:光球上明亮的斑点

耀斑:太阳大气极小区域内发生的爆发性能量释放现象

日珥:从色球不断喷射出来的火焰状物质 五星(五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七曜:五星和太阳,月亮合称七曜

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地外行星:地球轨道以外的行星 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外行星:水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短周期彗星:周期小于200年

彗核:彗星的质量很小,大体上是固体颗粒,参杂着尘埃一级冻结的水汽,甲烷,氨,二氧化碳等

慧发:太阳的热力使彗核中一部分冻结的气体蒸发或升华,形成一个云雾状的包层 陨星:个别特别巨大的流星体,在持续燃烧过程中,穿过整个大气层,一直降落到地面

第五节

白道:月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黄白交角:白道面相对于黄道面的交角 (5o 9' ) 环形山:整个月面遍布一种四周凸起,中间低凹的环形隆起

月陆:在月球表面,高出月海的区域

月坑:以卫星看,常会看到月球上有许多大大小小,坑坑洼洼的凹坑 月海:而是指肉眼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其实是月球上广阔的平原。

辐射纹:月面上的一些亮线 朔望月:月相变化的周期 第六节 地球的自转 极移: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

地轴进动(交点退行):南北两极在天球上的移动。

岁差:由于交点退行,使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度量的回归年,略短于恒星年其差值约为20分。

恒星日: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地球自转所用的时间。 真太阳日(视太阳日):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

平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

恒显星(拱极星):在北半球看起来,天北极周围的恒星。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上的恒星。

恒显星区:以天北极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天空区域。

恒显圈:恒显星区的界线,即北点同地平圈相切的那条赤纬圈。

恒隐星:南天极周围的恒星,永不升起南天地平。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下的恒星。

恒隐星区:以天南极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天空区域。

恒隐圈:恒隐星区的界线,即南点同地平圈相切的那条赤纬圈。

出没星:介于恒显星区和恒隐星区之间的恒星,有东升和西落。这部分周日圈与地平圈相交的恒星。

科里奥利力:即地转偏向力。

第7节 地球的公转

视差:从不同地点观测同一目标,这个目标就会有不同的方向,即在它的背景上有不同的位置。不同方向

之间的夹角称为视差。

视差位移:由于观测者的位移,而使目标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视差位移。

周年视差:当日地连线(即地球轨道半径)同星地连线相垂直时(这种情况每年有两次),同一恒星的视

差位移达到极大值。这个极大值便被称为该恒星的周年视差,或简称年视差。

1秒差距:即周年视差为1″ 的恒星的距离,用符号PC表示。

光行差:是地球轨道速度对于光速的影响。 光行差位移:视方向与真方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离。

黄赤交角:天文学和地理学上通常用它的余角(23°26′),即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来表示;

而在地心天球上,则表现为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

黄赤大距:二至点距天赤道23°26′,是黄角交角在地心天球上的表现。

岁差:即周岁与周天之差。

二十四气:我国传统历法按太阳黄经,把黄道分为24弧段,全年相应地分为24时段。

十二宫:用以标明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每年会合十二次的位置。

会合周期:行星合日是一种周期性现象。从这一次行星合日到下一次行星合日所经历的时间。 大距:地内行星(水星和金星)以会合周期为周期,往来于太阳的东西两侧,它们在太阳以东或以西的距

角,有一定的限度:其最大的距角称为“大距”。分东大距和西大距。

金星:又叫晨星、昏星、启明星、长庚星。 方照(东方照、西方照)、顺行、逆行、留:P91

朔、望、上弦、下弦:P92

第八节

晨昏圈: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昼夜两半球在时间上不断地相互交替,使得各个地点时而位于昼半球,

因而经历着白昼;时而位于夜半球,因而经历着黑夜。

晨弧:纬线位于昼半球的部分。 夜弧:纬线位于夜半球的部分。

极昼: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个时期叫做

极昼。

极夜: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这个时期叫做极

夜。

曙暮光:又称“晨昏蒙影”。太阳东升前和西落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阳光被高层大气分子和尘埃所散射,而使天空所呈现的微弱光亮。按其对地面照度的强弱分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和天文曙暮光。持续时间与纬度、日期有关。夏至日,在极区与北纬48.5°之间,曙光与暮光相联,称为“白夜”。现代天文学称:晨

昏蒙影。即晨光和昏影的合称。 太阳高度: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五带:地球上的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总称。

第九节 历法

历法:如何方便地协调年,月,日的法则。 观像授时:观测自然现象来判断农事季节。 地像授时:观测地面物象来判定季节。 天象授时:观察天空现象来判断农事季节。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