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学生版)(精校Word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7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学生版)(精校Word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D.先居为奇货再伺机高价出售。

25.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认为应以士人际遇的贵贱来区分是否有道。 B.作者把士人不应为贵贱所役使作为文章的主旨。 C.作者为士人的际遇为何有贵贱之分而感到困惑。 D.作者认为士人和芝草贵贱有别的原因是一样的。

26.清人沈德潜评价《芝阁记》“用意多在题外”。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黄浦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枕中十书序

(明)袁宏道

①人有言曰:“胸中无万卷书,不得雌黄人物。”然书至万卷,不几三十乘乎?除张司空外更几人哉!予于汉刘向、唐王仆射、宋王介甫、苏子瞻见之,然自子瞻迄今又三百余

岁□,予于杨升庵、李卓吾见之。或说卓秃翁,孟子之后一人,予疑其太过。又或说为苏子瞻后身,以卓吾生平历履,大约与坡老暗符,而卓老为尤惨。

②予昔令吴时,与卓吾游黄鹄矶,语次及著述书,李卓吾便点首曰“卓老子一生都肯让人。难著书则吾实实地有二十分胆量,二十分见识,二十分才力,若信得过否?”予唯唯,遂诘之曰:“尔数部中,谁是最得意者?”卓吾曰:“皆得意也,皆不可忽也。《藏书》,予一生精神所寄也;《焚书》,予一生事迹所寄也;《说书》,予一生学问所寄也。别有十种,约六百余纸,于中或集诸书,或附己意,此予一生神通,游戏三昧所寄也,尚未终册,完当从门下校之。”自是分袂,伊南我北,卯酉相望。不数年,卓吾竟以祸殒,昔哉!

③乙酉,予主陕西试事毕,复谢,天子恩命,夜宿三教寺,寺高阁敝筐中,获其稿读之,不觉大叫惊起。招提老僧,执光相顾。予遽询曰:“是稿何处得来,束之高阁?”老僧曰:“乡者温陵卓吾被逮时寄我物也,嘱以秘之枕中,毋令人见。今人已亡,书亦安用!”予曰:“嘻,奇哉!不意今日复睹卓吾也,卓吾其不死矣!”惜书前后厄于鼠牙,予以囊受卓吾之祝,故于燕居时续而全之,付冰雪阅而订之,藏之名山,俟有缘者梓而寿之。

【注】①袁宏道:文学家,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学说。②李卓吾:名贽,号卓吾,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晚年被诬下狱,自刎于狱中。

22.填入第①段方框内虚词恰当的一项是()。(1分)

A.也 B.矣 C.乎 D.欤

23.第①段写“坡老”的用意是: 。(2分) 24.对第②段画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5

A.李卓吾著书立书特别真诚用心,从不让人。 B.李卓吾著书胆量见识和才力,超过一般人。 C.李卓吾著书更讲究信用,超过常人二十分。 D.李卓吾除著书外,其他方面都可以谦让人。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直线部分的句子。(3分)

26.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嘉定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3分)

象耕鸟耘辨 【唐】陆龟蒙

①世谓舜之在下也,田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圣德感召□如是。余曰:斯异术

也,何圣德欤?孔子叙《书》,于舜曰浚哲文明,圣德止于是而足矣,何感召之云云乎!然象耕鸟耘之说,吾得于农家。请试辨之。

②吾观耕者行端而徐,起坺欲深。兽之形魁者无出于象,行必端,履必深,法其端深,故曰象耕。耘者去莠,举手务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法其疾畏,故曰鸟耘。

③试禹之绩,大成而后荐于天。其为端且深,非得于象耕乎!去四凶恐害于政,其为

疾且畏,非得于鸟耘乎!不然,则雷泽之渔,河滨之陶,无一感召何也?岂圣德有时而不德耶!

④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而好事者张以就其怪,怪非圣人之意也,吾病其书之异端,殴之使合于道。人其从我乎,虽不从,吾亦不能变其说。 【注】:①浚哲文明:深沉有智,文理光明。语出《尚书·舜典》。②坺:耕地时第一锹起的土块。③四凶:传说中不服舜控制的四个恶人。④这句话指舜曾在雷泽捕鱼,在河滨制陶。⑤张:夸大。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焉 B.也 C.其 D.之

22.概述第②段中作者对“象耕鸟耘”的看法。(2分)

23.对第③段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舜选拔人才和惩治四凶受到了“象”“鸟”的启发,称颂了舜的德行。 B.如果动物受到感召帮舜耕耘,捕鱼制陶者为何不帮舜?进一步否定“感召说”。

6

C.圣人德行的显现难道还有时段的区分吗?作者的反问使得“感召说”不攻自破。 D.第②段已指出“象耕鸟耘”含义,本段全从反面立论,相形之下,说服力较弱。 24.本文从事实和道理两方面否认了“圣德感召”的说法,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4分)

25.根据本文内容,并结合下面的材料,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4分)

【象耕鸟耘】:“象田”“鸟田”乃动物践踏,觅食之后为人所直接用于种植的农田,一些犁耕的出现源自象田鸟田等。

(郭书春、李家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词典卷),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97页)

静安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4分)

①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

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

缋中求活计也。

②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中之神理也。唯谢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意已尽则止,殆无剩语;夭矫连蜷,烟云缭绕,乃真龙非画龙也。

③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俗论以比为宾,以赋为主;以反为宾,以正为

主,皆塾师赚童子死法□。立一主以待宾,宾无非主之宾者,乃俱有情而相浃洽。若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于贾岛何与?“湘潭云尽暮烟出,巴蜀雪消春水来”,于许浑奚涉?皆乌合也。“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得主矣,尚有痕迹。“花迎剑佩星初落”,则宾主历然,熔合一片。

节选自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注)①宋人论诗,字字求出处。②在狭小的圈子里讨生活。③意为见识浅,方法笨。

22.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耶 B.也 C.耳 D.矣 9.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7

10.概括选文每段的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3分) ① ② ③

11.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主”与“宾”即主次关系,只有确立主旨,次要内容才有意义。 B.“主”与“宾”即情景关系,以情驭景,方能情景交融成为一体。 C.“主”与“宾”即主次关系,次要内容离开主要内容没有意义。 D.“主”与“宾”即情景关系,单纯的景物是没有价值的。 26.请举例分析本文运用比喻说理的作用。(4分) 闵行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3分)

清心亭记 元 吴旭

○1

①亭者,广陵蒋公安道所筑也。公自至正六年春出宰来安,越明年人和岁丰,废坠悉举。县治之前,旧有官地一亩,为豪家侵据,人无敢理之者。公因询耆老以复之。于是薙榛

○2

莽,浚砂砾,深仞有奇,泉脉随应 。环甃以石,波光云影,上下相映。植槐柳于四旁,种莲芡茭菱于其中。即池之隙地,筑亭三间,朴而不雕,高明严巩 。

②公退之暇,焚香静坐,徘徊徙倚,消遣世虑。或载酒肴、集僚友于其上。树荫蓊郁,禽声左右,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宴酣之乐。人见其有欧阳公遗风,号公为小醉翁焉。亭成而未名,邑民请以小醉翁匾之。

③公曰:“不然。此非吾志也。居仁不才,奉天子命出宰是邑,民之休戚系焉。夙夜祇惧,虑弗治为怀。矧来安素称难治,每听政之际,牒讼倥偬,工役劻勷。薄书期会之冗 ,

○6○7

赋役出纳之繁,剸之理之,百事丛脞,骚吾心,拂吾耳。幸不为物所忤而败事,则退席于斯亭之上,屏其视听以怡吾神,以静吾虑,逍遥徜徉,洞达古今。学校思欲兴之,田野思欲辟之,善良思欲安之,强暴思欲去之,户版何道以增之 ,词讼何道以简之。鼠窃狗偷,四境弗靖,欲防御以弭之。重科厚敛,贫富不齐,欲设法以均之。此皆所以致吾之思也。凡事物之来,意有未诚,则不能与民相感,故时憩于斯亭之上,思有以清吾心焉。夫醉翁亭者,欧阳公寓一时游观之乐,非政治之所先。斯亭匾以清心,不亦可乎?

④众皆曰:然。求旭文以记之。旭因曰:“子尝闻清心之说乎?夫心者,神明之舍,五官之主也。彼流其情,而乱于气,与夫端若槁木,块若死灰,皆不知清心之要者也。吕氏曰:当官者,要以清心省事为本,公兼得之矣。盖公之心,湛于止水 ,岂待登斯亭而后清哉?

○8

特以自警耳。”尝读包孝肃公“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之句,未尝不叹慕其政事文章之

8

4○

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