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学 时 分 配 表

章、节 第一章(共6节) 第二章(共4节) 第三章(共5节) 第四章(共3节) 第五章(共5节) 第六章(共5节) 第七章(共4节) 第八章(共8节) 第九章(共3节) 第十章(共5节) 第十一章(共3节) 第十二章(共3节) 第十三章(共3节) 第十四章(共3节) 课程总学时数 学时数 讲课学时 4 4 6 4 12 1 1 2 5 1 4 4 4 2 54 4 3 4 4 7 1 1 2 2 1 3 4 4 2 实验学时 2 3 3 上机学时 习题其它课 案例 3 1 1 2 1 1 课程学分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商业银行的功能、类型,重点掌握商业银行本质属性、地位、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经营目标,掌握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和商业银行自身加强内控的原则、方法,并能应用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分析经营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教学重点:是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目标 教学难点:是商业银行的设立和组织形式及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计划课时: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提问、多媒体等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从三个层面上来介绍的: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商业银行是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这一点主要侧重于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二、商业银行的产生

(一)银行的产生

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早期的商业银行→现代的商业银行 (二)银行的形成

一般认为商业银行通过三种途径产生:1、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2、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起来的;3、由国家(政府)作为主要出资者组建的。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

发展的两种传统:1、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2、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

一、商业银行的功能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五项功能。

二、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显著,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一)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二)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三)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四)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五)成为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商业银行的创立

(一)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

1、经济条件:人口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商企业经营状况及地理位置。

2、金融条件:人们的信用意识、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金融业务竞争状况及管理当局的有关政策。 (二)创立商业银行的程序

在商业银行创立过程中,主要依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办理。由于不同国家所制定的法律内容会有所不同,但归纳其精髓,程序如下:1、申请登记;2、招募股份;3、验资营业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如果商业银行是按照《公司法》组建起来的股份制银行,其组织结构大致相仿,一般由以下系统组成:

(一)决策系统:主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及董事会下设的各种委员会构成。 1、股东大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

2、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决策机构,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二)执行系统:由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各业务职能部门组成。 (三)监督系统:由监事会和稽核部门组成。

(四)管理系统:由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五个方面组成。

如果商业银行是以其它形式组建的,组织结构会有所不同。 从动态意义上讲,一家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状况与该银行的文化背景、银行规模及市场特点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第四节 商业银行制度

一、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有利于银行业竞争

(二)有利于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 (三)使银行保持适当的规模 二、商业银行体系及主要类型

商业银行体系是指一国商业银行分为哪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然后由这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组成该国商业银行整体的结构。商业银行的类型在各国不尽相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划分标准。 (一)按资本所有权划分

按资本所有权不同,可将商业银行划分为私人的、合股的及国家所有的三种。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形式大致有国有商业银行、企业集团所有的银行、股份公司制的银行和民营银行。

(二)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和国际性银行 (三)按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划分:全能银行和职能银行

(四)按组织形式划分:单元制银行、分行制银行和持股公司制银行 三、国际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趋势

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合并与兼并重组,建立以超大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有其优势,但也带来一些新问题。

(一)建立超大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

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为了在扩大银行业务的同时更有效的防范风险,基于美国一度流行的“大则不倒”的说法,在经营规模上,便出现了追求“超大”的趋势,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自身兼并与业务发展;二是通过合并与兼并。

(二)简要评价

这场世界性的银行合并与兼并浪潮的兴起实质上是银行追求新竞争优势和应付国际金融危机的必然结果。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合并与兼并带来多方面优势:

首先,有利于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其次,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拓展业务范围;第三,有利于采用最先进的管理和经营手段进行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社会;第四,有利于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第五,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科技产业发展。 但是也有缺点:

第一、由于银行规模巨大,其本身管理难度增大,此外,政府对其管理难度也增大; 第二、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强,有可能干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通常认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争取最大的盈利。 一、安全性目标

安全性目标即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 2、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 3、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二、流动性目标

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1、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资产变现的成本和资产变现的速度;2、以适当价格取得可用资金以便商业银行保持足够的流动性的方法:一是实行资产方变现;二是通过负债的途径取得:或者以增资的方式、或者以吸收存款或负债的方式筹得资金。

三、盈利性目标

盈利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商业银行的盈利来自于银行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之差。根据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途径主要有: 1、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比重。 2、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 3、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

4、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提高银行职工劳动收入,节约管理费用开支。 5、严格操作规程,完善监管机制。

四、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目标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为了实现“三性”目标,商业银行要在保证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的利润。一般来讲,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是一致的,而盈利性与安全性、流动性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因此,三性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的辨证关系。

1、大多数银行家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在对资金来源和资产规模及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流动性进行全面预测和权衡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安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争取最大利润。解决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实现安全性和盈利性统一的最好选择是就是提高银行的流动性。

2、银行应根据客观经济条件的状况,决定那一方面作为重点。(从长期来看) 3、银行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的状况,决定那一方面作为重点。(从短期来看)

第六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包括商业银行赖以存在的宏观经济状况、市场情况以及金融管理当局对银行业的管制等。

一、宏观经济波动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 二、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银行面临激烈竞争 三、银行监管加强,内控机制改善 (一)银行监管的意义

1、有利于保护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和保护存款人

3、可以弥补银行财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的缺点 (二)银行外部监管

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对商业银行实行监管的最主要机构,它具有制定、贯彻货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