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头 部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第一章 头 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初学者应特别注意,所有横断层标本和影像扫描图像均为其下面观,以免出现左、右侧别颠倒。

一、矢状缝层面(断层一)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6断层。 关键结构:顶骨,矢状缝。

断面上,颅骨矢状缝明显,两侧为顶骨。

头皮由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紧密连接而成,围绕于顶骨周围。浅筋膜内有数条浅静脉。

二、上矢状窦和大脑上静脉层面(断层二)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5断层,

关键结构:上矢状窦,大脑上静脉。

上矢状窦位于中线两端,前细后粗,其两侧出现大脑实质和数条大脑上静脉的断面。中央沟被切及,其前方为中央前回、中央前沟和额上回;后方为中央后回、中央后沟和顶上小叶。

大脑上静脉收集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和内侧面上部(胼胝体以上)的静脉血,约7~10条,位于硬膜下隙的部分称桥段,与硬脑膜相贴的部分称贴段,在神经外科手术时极易受损出血,故有危险带之称。

三、中央旁小叶层面(断层三)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4断层。

关键结构:额内侧回,中央旁小叶,楔前叶。

颅腔内可见左、右大脑半球,两大脑半球间为大脑纵裂,内有大脑镰。在大脑镰前、后两端,可见三角形的上矢状窦。其外侧面由前向后表现为额上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后回和顶上小叶。内侧面由前向后可见额内侧回、中央旁沟、中央旁小叶、扣带沟缘支和楔前叶。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时,造影剂增强检查,此三角区的中心出现不强化区,称之为空三角征(empty delta sign)

四、经中央沟上部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3断层,经额骨和顶骨。

关键结构:中央沟,额叶,顶叶。

此断面主要为顶骨和大脑半球上部层面,仅出现额叶与顶叶,枕叶尚未出现。额叶与顶叶之间的界线为中央沟,故在断面上辨别中央沟对确认脑叶、脑沟和脑回具有重要意义。

在横断面上根据以下六点可准确地辨别中央沟:①中央沟大部分(87%) 为一不被中断的沟;②中央沟

较深,均自脑断面外缘约中份处向后内延伸,弯曲走行,在其前方和后方可见中央前沟、中央后沟与之伴行;③—般中央前回厚于中央后回,中央前回处皮质厚度为4.5mm左右;④先通过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沟缘支辨认出中央旁小叶,再进一步辨认中央沟;⑤中央沟在大脑半球外侧面走行约8~10cm ;⑥大脑白质的髓型有助于辨认中央沟。在CT图像上,正常脑沟宽度不超过5mm。

五、经中央旁小叶下部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1断层,经额骨、顶骨和中央旁小叶。 关键结构: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

此断面通过扣带沟上方的中央旁小叶,大脑半球内侧面靠近中份是扣带沟缘支,靠近前份的是中央旁沟,两者之间是中央旁小叶,其前后分别是额内侧回与楔前叶、楔叶。中央沟从脑断面外缘中段伸向后内,中央前、后沟较短与之伴行。根据大脑白质的髓型,中央沟的前方依次可见额上回、额中回和中央前回;中央沟的后方依次有中央后回、顶下小叶和顶上小叶。大脑镰位置居中,位于左右半球之间,其前后方可见上矢状窦的断面。 六、经扣带回上部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0断层,经扣带沟、扣带回和顶枕沟。 关键结构:扣带回,额叶,顶叶,枕叶。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中部是扣带回,其前方为额内侧回,后方为楔前叶和楔叶。依据大脑白质的髓型,此断面上大脑半球外侧面由前至后依次为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宽厚的中央前回、略窄细的中央后回、顶下小叶和顶上小叶。枕叶出现,其与顶叶的分界为顶枕沟。大脑镰位置居中,位于左右半球之间呈矢状位,其前后方可见上矢状窦的断面。 七、经半卵圆中心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9断层,经胼胝体上方及扣带回下部。 关键结构:半卵圆中心,大脑镰。

此断面经胼胝体上方,大脑镰呈线状贯穿中线,位居左右半球之间,大脑镰位的前、后方可见上矢状窦的断面。中线两侧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髓质区,为左右大脑半球髓质形成的半卵圆中心centrum semiovale所占据,大脑半球皮质和髓质分界明显。

此处大脑半球的髓质成自三种纤维:①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诸结构,呈扇形放射,称辐射冠;②联络纤维,连接一侧半球各皮质区,人脑的联络纤维极为发达,与投射纤维和连合纤维相比其数量最大;③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相应皮质区。

半卵圆中心的纤维主要为有髓纤维,故在MRI Tl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在CT图像上为低密度。脑内的脱髓鞘病变如多发性硬化、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以及脑结节硬化症等,常于该区出现单发或多发病

灶。

大脑白质的髓型更加易于辨认,脑叶、脑沟、脑回的情况大致如下:大脑半球内侧面由前向后为额内侧回、扣带沟、扣带回、顶下沟、楔前叶、顶枕沟和楔叶。大脑半球外侧面由前向后依次为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角回和枕叶。 八、经侧脑室上部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8断层,经侧脑室上部和胼胝体干。 关键结构:胼胝体干,侧脑室,尾状核。

侧脑室位于断面中部中线的两侧呈“八”字形,分为前角、中央部和后角,可见其内侧的胼胝体和外侧的尾状核。尾状核紧贴侧脑室外侧壁,呈前大后小两个断面。胼胝体位居中线,在侧脑室之间,呈“工”字形,“工”字形的两横伸入半球髓质内形成额钳和枕钳,侧脑室前角之间的部分为胼胝体膝,后角之间的部分为胼胝体压部。

大脑半球内侧面被胼胝体分成前、后两部,前部由前至后为额内侧回和扣带回,后部由前至后为扣带回、楔叶和舌回。大脑半球外侧面的脑回由前至后依次为: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角回和枕外侧回。

九、经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7断层,经室间孔。 关键结构:基底核,内囊,侧脑室,第三脑室。

侧脑室前角前部呈倒“八”字形的缝隙向前外伸展,后部宽大位于透明隔的两侧,并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连,透明隔的后方与穹隆柱相连。第三脑室呈纵向走行的裂隙状,后方为胼胝体压部。侧脑室前角的外侧壁为尾状核头,两侧前角之间为胼胝体膝。背侧丘脑呈团块状,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前端为丘脑前结节,后端为丘脑枕。尾状核和背侧丘脑的外侧是“﹥﹤”形的内囊,在CT图像上基底核和内囊清晰可辨。内囊外侧为豆状核壳的断面,壳的外侧为屏状核和岛叶,岛叶外侧的深沟为外侧沟,其内有大脑中动脉走行。后部的小脑幕呈“V”字形,小脑幕与后方的大脑镰连接呈“高脚杯”状,杯内结构是小脑蚓。

大脑半球内侧面前部可见额内侧回和扣带回,大脑半球内侧面后部可见扣带回和舌回。大脑半球外侧面的脑回由前至后依次为: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角回和枕外侧回。距状沟和视辐射出现是此断层的重要特点。在横断面上辨认距状沟较为困难,禽距位于脑室后角内侧壁的腹侧,是由距状沟前部的皮质陷入侧脑室后角内而形成的隆起性结构,易于辨认,是识别距状沟的标志。

临床影像学检查脑萎缩时,其影像学表现可见脑沟加深,脑裂变宽,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脑室系统多呈对称性扩大等改变。

十、经松果体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6断层,经内囊、丘脑间粘合和上丘。 关键结构:基底核,内囊,松果体。

尾状核头位于侧脑室前角的外侧,近似倒“八”字形,背侧丘脑为较大的灰质核团,居第三脑室两侧,其外侧有豆状核,呈三角形,两个白质板分隔其间,外侧大部称为壳,内侧两部合称苍白球,壳的外侧可见条纹状前后走行的屏状核,两者之间隔以外囊,屏状核的外侧是岛叶,两者之间隔以最外囊。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为内囊,可见内囊前肢,位于尾状核头与豆状核之间,内囊膝位于豆状核内侧角的尖端,内囊后肢位于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第三脑室居两侧背侧丘脑之间,其后方为缰三角、缰连合、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池。脑叶、脑沟与脑回大致同上一断层,在颞叶,可见皱叠的海马皮质被海马旁回所掩盖。 十一、经前连合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5断层,经前连合和上丘。 关键结构:前连合,中脑,小脑。

大脑断面前移,大脑外侧沟分隔前方额叶及后方的颞叶,前方的额叶位于大脑纵裂的两边,颞叶位于断层左右两侧,小脑断面在其后方出现。中脑位居断面中央,其后部左右稍隆起者为上丘,中脑水管形似针孔样位于顶盖的前方,黑质颜色较深位于前外,红核位于其后内。前连合位于大脑纵裂和第三脑室之间,前连合左右对称,中部纤维聚集成束,两端分别向前、后放散,整体上呈“H”字型。在MRI图像上,前连合是重要的标志性结构。侧脑室前角外侧可见尾状核,尾状核和壳部分相连,其外侧可见屏状核和岛叶。侧脑室下角位于颞叶内,略成弧形裂隙,前壁可见尾状核尾,后壁为海马。小脑断面增大形似扇形,中间为小脑蚓两侧为小脑半球,小脑幕呈“八”字形位于颞叶和小脑之间,前方邻近海马旁回、枕颞内侧回和枕颞外侧回。 十二、经鞍上池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4断层,经乳头体。

关键结构:乳头体,中脑,小脑。

鞍上池位于断面中部,因切制基线的不同可呈四角、五角或六角星形。六角星形鞍上池的前角连于纵裂池,两个前外侧角连于侧裂池,两个后外侧角延续为环池,其后角位于后缘中央,为脚间池。鞍上池内有时可见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的断面。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