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些年来少林寺资产迅速膨胀下的道德危机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浅析近些年来少林寺资产迅速膨胀下的道德危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浅析近些年来少林寺资产迅速膨胀下的道德危机

摘要:近些年来,少林寺在释永信大师的带领下走向了产业化道路,少林寺资

产迅速膨胀。对于此,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少林寺的产业化之路已危及了少林寺的千年传承,也有人认为少林寺盛名远播已再度焕发新春。然则无论如何少林寺处在了舆论的风头浪尖,这无疑于表明表面无比繁盛的少林寺却潜藏着道德危机。

少林寺的产业化之路,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商业化的运作,它本身

表明的是少林寺的发展之路。那么这条少林寺的充满争议的发展之路,对少林寺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我们讨论少林寺的产业化之路所带来的道德危机是很具有实际意义的。本文通过对少林寺产业化历程的分析、社会上关于少林寺产业化观点的调查及少林寺与大悲寺的对比,浅析少林寺道德危机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产业化 道德危机 一、 引言

佛法教人向善,普都世人,以达彼岸。佛教北传进入中国,汉传佛教产生。后有南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在少林寺后山一带坐禅传法,首倡“以心印心”的禅宗教法,由此确立了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崇高地位。少林寺历经千余年数度兴衰。近年来,在释永信大师的带领下,少林寺走向了复兴之路。然而寺庙者,佛法研修之地也,以弘扬佛法、教化世人为己任。古来寺庙有官方供给、田产,而今土地国有,少林寺亦有生财之道,门票、武校、餐饮、住宿等均成立相应的公司,亦组织武僧团出国演出,这一笔笔的收入,使少林寺资产迅速膨胀的同时,也沾染了浓厚的铜臭味。时至今日,提起少林寺,人们想起的是一个旅游景点,而非佛教圣地,这不能不说少林寺的不幸!

二、少林寺产业化历程

1998年专门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4年8月,河南嵩山少林药局恢复建制,“行军散”、“珍玉散”和“观音膏”3种少林医宗秘方也作为首批秘方在网上向全球公示。

2005年5月,少林寺首次授权台湾中影公司电视动画影集《少林传奇》制作和玩酷科技关于少林题材的网络游戏《少林传奇》制作。

2006年,少林寺旗下全资子公司少林寺文化传播(登封)有限公司,与深圳广电集团合作推出的“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则将少林寺的产业之手延伸

到了娱乐范畴 在此基础上,中国功夫之星品牌经营公司也在酝酿成立。这家公司将下设电视节目公司、演出公司、经纪公司和教育公司。

据英国《卫报》测算,少林寺的生意做得很大,每年收入达1000万英镑,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集团。

以上是少林寺产业化的大致历程,对于少林寺的产业化,方丈释永信这样说“在走过了官府供给、农产并重之后,商业服务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大趋势。少林寺也应该有企业的观念,给社会提供一种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只有坚持这个理念,少林寺才能更好地生存。”

从最初仅仅为了保护少林寺的无形资产成立的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到现在少林寺这一文化符号已经在网络游戏、武僧团巡演、旅游、武术培训、少林药局、影视、明星、饮食等7个方面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还有慈善福利基金会、禅露杂志社以及国外分寺等分支机构。可以看得出,这些已超过了最初少林寺创建公司的理念。

三、社会上关于少林寺产业化观点的调查

2007年8月第一调查网发布了一项调查“您如何看待少林寺产业化?” 调查内容:

如今的少林寺可谓是如日中天,身价不菲,国际的知名度也很高。这是拜少林寺的运作模式所赐?少林寺到底是一个修身养性,清心寡欲,远离凡尘的清净之地,还是如今的甚嚣尘上,利欲熏心的世俗场所呢? 此项调查持续6个月的时间,由网民在网上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如下: 32.87%的参与调查的网民认为:少林寺产业化充满了浮躁气与铜臭味、商业气和娱乐味,毁坏佛教的教化功能。

20.87%的参与调查的网民认为:少林寺产业化在全世界繁荣了少林寺文化,空前的国际化。

27.83%的参与调查的网民认为:文化的产业化要区分有度,功夫产业化,禅道强调修行。

14.43%的参与调查的网民认为:少林寺为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4.00%的参与调查的网民持其他观点。

这个调查虽然不能全面反映社会对于少林寺产业化的真实的态度,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林寺产业化对于少林寺文化的暗伤。

这种成功的商业化发展和少林寺佛学的进步有没有冲突。“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风貌不在了,少林寺已经成为公路边、闹市中的寺院,越来越入世和张扬的少林寺还能不能清虚静养,还能不能弘扬佛教文化,坚守僧众修持,净化心灵,教化世人?

四、少林寺与大悲寺的对比

少林寺建寺有1500余年,由禅宗祖师印度高僧达摩所确立,是大乘佛教禅宗的祖庭。近20多年来由于电影《少林寺》而兴起,成为河南省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成为登封市的经济支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养尊处优,衣着鲜亮,象明星一样拥有自己粉丝,签名留念。

大悲寺是大乘佛教在中国大陆唯一不设立功德箱的佛寺之一。由一茅草棚和两位比丘起家,持比丘戒、菩萨戒,全体僧人终身不摸钱,穿百衲衣,日中一食、过午不食、头陀行、托钵乞食。十年间共剃度比丘数百人,在此皈依三宝者数万。行脚数十万公里,使得无数人得以亲近三宝,近闻于佛法。

大悲寺全体僧人以及住寺的护法居士严格遵守佛制戒律,日中一食、过午不食。全体僧人行脚途中全部托钵乞食,为众生种下了无量无边的福铩。大悲寺僧人在行脚途中为赶来的佛教徒讲解教义。佛制规定乞食不成,另换一家,不得以恶言及脸色,只乞七户,不计多少,乞食完毕后立即返回。

通过这些简易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少林寺与大悲寺的不同,同为佛教寺庙,为了行为方式差异如此之大,可以说是修佛的方式不同,但是最基本的佛家八戒总是要遵守的,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可以说大悲寺严格执行者佛家八戒,反观少林寺方丈衣着光鲜,还有政府赠送的价值100万豪车,但仅这一条,也足以说明其没有严格遵守佛家八戒,更何况还有少林和尚与旅游小姐合影,可以无线上网等。

五、少林寺道德危机产生的原因

从第一、二、三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少林寺道德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过于商业化,世俗化。佛家讲究入世,那说的是入世为世人宣扬佛法,为世人解惑,躬身笃行。少林寺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也违背了它建立公司最初的初衷(保护少林寺的无形资产),尤其是与娱乐圈挂钩,拍电视剧宣传无可厚非,但是在佛家圣地搞娱乐宣传就不太合适了。而且少林寺门票过高,屡有发生骗客人上高价香的事情发生。礼佛上香,不在乎贵贱,少林寺却把各种香明码标价,上香价格越高,所获待遇越高,可获得主持接见。这种向钱看的行为,无疑冷了那些虔诚礼佛却囊肿羞涩的人的向佛之心。

第二:缺少亲身笃行,宣传佛法。少林寺经过商业化的宣传,让人一听少林寺就立马想起的是旅游景点而不是佛教圣地,其原因有旅游宣传因素,但重要的一部分是少林寺僧人不行走天下,躬身传佛法。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僧人很少去亲身化缘,如有重大要用钱的地方,让富商捐款了事,却不去那些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宣传佛法、化缘。

少林寺大兴,却不是佛教大兴的结果,反而是迎合世俗,商业化运作的结果,实非幸事,这无疑是预示着少林传承禅宗教义的没落。少林寺自创寺始,出了很多佛法大师,然而在这个少林寺大兴的时候,却无大师级人物出现,少林寺反而热衷于商业活动,实在是舍本逐末。

第三:政府的推波助澜。少林寺门票收入70%归政府,旅游收入占登封市收入的很大比重,登封市由于旅游的大力发展,正式划归郑州直管。政府致力于把少林寺打造成旅游胜地,以带动登封市的服务产业的发展,增加政府GDP,这就导致了少林寺很大部分的重心都会放在接待游客等上面,游人的大量涌入,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导致了佛家圣地充满了世俗气,一个世俗气严重的佛家圣地还能称之为佛家圣地吗?所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故寺不在游人众多,佛法高深、大师云集则灵。

六、结论

从以上四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少林寺的发展迅速却急功近利,弊端不少。

少林寺千年声誉,屡遭损毁却一直香火不断,不是金钱所能买来的,而是有一批佛法精深、道德高尚、坚韧苦修的僧人。故继承和发展少林寺精深,靠的是佛法的兴盛。如果今时今日,去少林寺旅游的人都是佛教信徒,那才是佛教大兴,少林大兴。少林寺已有建国初的几十个僧人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可以说是成绩斐然。但是宗教总归是宗教,不应太过世俗化,高僧虽未必要给人一种不食人家烟火的感觉,但是过于高调未必好。

综上所述,要解决少林寺的道德危机,恢复世人眼中佛家圣地的形象,要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商业化过程中注意方向,切不可大范围的进行商业化运作,只选取与佛教文化、少林寺有关的进行发展。注意尺度,不搞特殊化,尾金钱化。

第二:加强自身的修行,不遗余力的宣传佛家文化;躬身笃行,深入群众中去。

第三:政府要改变唯GDP化的功利性,帮助改善少林寺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释永信. 我心中的少林[M]. 上海: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 [2] 师丽丹. 少林寺的产业化之路[J]. 河南: 经济试点报, 2007. [3] 徐浩程. 少林寺:河南文化产业化的标本解读[J]. 山东:决策,2006.

[4] 海量. 嵩山赚眼球品牌美誉度受损 少林寺的春天在哪里?[J]. 北京:中国青年报,2010.

[5] 第一调查网. 您如何看待少林寺产业化[J]. 上海:第一调查网,2007. [6] 杨攀峰. 少林寺是一个怎样的江湖[J]. 上海:新民网,2011. [7] 南阳. 产业化下的少林寺文化[J]. 北京:天涯论坛,200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