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高考生物含答案及解析(精校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4年广东高考生物含答案及解析(精校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4年广东高考理综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成的是( )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答案] B

[解析] 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其他三个选项的细胞器其结构组成中,都不含RNA。 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胰岛素分泌量会影响血糖浓度,而血糖浓度反过来又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运动强度会影响汗腺 的分泌,但汗腺分泌量不会影响运动强度;降雨量会影响土壤动物存活率,但土壤动物存活率不会 影响降雨量;害虫数量能影响其天敌鸟类数量,而天敌鸟类数量的多少也会反过来影响害虫数量。 所以①④存在反馈调节。 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 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答案] C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所以B错误;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蛾的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D错误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答案] A

[解析] 醋酸菌是好氧性菌,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 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2所示,

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取样时间 第10天 第20天 第30天 第40天 检测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苏丹Ⅲ试剂 碘液 检测结果 不显色 不显色 橘黄色 蓝色 [答案] C

[解析] 第10天,存在可溶性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第20天,细胞正常代谢需各种酶存在,而大多数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存在蛋白质,加入 双缩脲试剂后,会出现紫色反应;

第30天,从图中可看出脂肪含量较高,所以加入苏丹Ⅲ试剂后,出现橘黄色; 第40天,从图中可看出淀粉含量为0,所以加入碘液后,不显色。

1

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 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答案] B

[解析] 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密度,而不是丰富度。

二、双项选择题

24.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答案] BD

[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核DNA分子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从1逐渐变 为2;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翻倍,核DNA分子与染色体数的比值变成1。所 以曲线由2降为1应在后期之初; 所以A错误;

植物细胞吸水膨胀,使细胞液的浓度降低,即胞内渗透压降低,反之则上升。所以B正确; 胰蛋白酶是大分子,分泌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载体。所以C错误; 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细胞;所以D正确。

2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1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 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 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 [答案] AD

[解析] 过程①以mRNA为模板DNA过程(逆转录),需使用逆转录酶;正确

过程②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该过程中不需使用解旋酶,是利用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控

2

制温度来进行解旋 错误

过程③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微生物,应利用氯化钙处理。 错误

过程④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可用DNA分子杂交法。 三、非选择题

26.(16分)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 强 中 弱 叶色 平均叶面积(cm) 浅绿 13.6(100%) 绿 20.3(149%) 深绿 28.4(209%) 2气孔密度(个·mm)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s) 826(100%) 768(93%) 752(91%) 4.33(100%) 4.17(96%) 3.87(89%) -2-2-1(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考)

⑴CO2以 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 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

⑵在弱光下,柑橘通过 和 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⑶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 ,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 。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 ,最后发生改变的是 。

[答案] (1)自由扩散 C5 ATP和[H] (2)增加叶绿素含量 扩大叶面积

(3)少 少 净光合速率 叶面积

[解析] (1)脂溶性物质、水分子、气体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CO2进入细胞后,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先与C5结合,生成C3,C3又在光反应提供的 ATP和[H]的作用下被还原。

(2)从表格中可知,弱光下,柑橘的叶色呈深绿色,平均叶面积也增大了。所以是通过增加叶绿 素含量和扩大叶面积来吸收更多光能的。

(3)从表格可知不同光照强度下,平均叶面积和气孔密度。将两者相乘,即得平均每片叶的气孔 总数。计算结果,强光下,气孔总数少。同理从表格中可知,平均叶面积和单位面积的净光合速率。 其中净光合速率用单位面积时间内CO2吸收量表示,所以两者相乘,即得单位时间每片叶CO2吸收量。 计算结果得知,强光下,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少

对强光下生长柑橘适度遮阴,首先因光照强度减弱,净光合速率首先发生改变;其次,为了 适应弱光环境,叶绿素的含量增加;最后,叶面积扩大。 27.(16分)

⑴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15所示。图15中传出神经元 是 。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 释放的 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 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 中枢以及言语区的 参与调节。

⑵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

3

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右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 D 初次免疫 再次免疫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4 1 1.2 0 0.0 4 0 0.0 0 0.0 8 1 1.2 0 0.0 16 2 2.4 0 0.0 32 8 9.5 0 0.0 64 11 13.1 0 0.0 128 31 36.9 0 0.0 256 10 11.9 0 0.0 512 14 16.6 6 7.2 1024 3 3.6 17 20.2 >1024 3 3.6 61 72.6 合计 84 100 84 100 注: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

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 。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

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 (1)C1和C2 神经递质 感觉 S区 (2)98.8%

由表可知,再次免疫过程中的体内抗体浓度要明显高于初次免疫过程中的体内抗体浓度,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在再次受到抗原刺激时,直接识别抗原并 迅速大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从而产生较强的免疫效果。 [解析] (1)根据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没有则为传出神经。

根据前角(大)和后角(小)判断,与前角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 由图可知,传出神经是C1和C2;

由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知,b1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b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小红清晰描述症状,与言语区的S区有关

(2)由题干可知,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4占1.2%,所以阳性率为98.8%

28.(16分)图16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

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

回答下列问题: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