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为推动苏州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践行科技城“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特开展《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编制。规划在法定要求基础上,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发展、民生设施优化、支撑系统完善、城市设计提升以及智慧生态建设等重要事项,全面引导新形势背景下苏州科技城规划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10月20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snd.gov.cn 一、 规划范围

北至金墅港、东至绕城高速公路、西至230省道、南至高新区行政边界。总规划用地面积26.96平方公里。 二、 功能定位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高新区生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示范区,坚持“科技、山水、人文和创新”特色,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智慧城区。 三、 建设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约12万人。规划建设用地2221.33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198.59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474.52公顷。 四、 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核两轴、四区多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科技城中心,以太湖大道、科普路、锦峰路、科研路围合的中心区域为主体,包括行政、商业、商务等功能,是科技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科技城最为重要的形象展示窗口。

“一带”:即浒光运河风光带,是科技城内部纵向重要的绿色滨水游憩景观带,通过沿运河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滨水景观的建设,将科技城由南至北的各个功能组团有机衔接,融合两岸片区,塑造“一河两岸”的优美景观。

“三核”:以诺贝尔湖为中心的水核与以五龙山为中心的绿核,是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城市特质的具体表现,是科技城重要的生态公园。围绕诺贝尔湖和五龙山设置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等功能,打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空间环境。位于五龙山及锦峰山之间的智慧核,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以创智、创新为主体的智慧引擎,提升科技城未来创新动力。

“两轴”:包括沿太湖大道的城市发展轴和纵向的中心景观轴。

1

太湖大道城市发展轴:高新区未来“T”型城市空间发展轴的主轴之一、未来高新区城市发展的活力之轴,是高新区西向太湖的窗口,也是科技城对外联系及展示的重要界面。

中心景观轴:科技城内部纵向的景观轴,南北向联系五龙山绿核、中心科技商务区、诺贝尔湖蓝核等,是科技城创新、生态、活力、宜居等主题的集中展现。

“四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研创服务区、中心科技商务区和科技创新区。 “多片”:多个居住片区。

五、 各类建设用地

1、建设用地 ①城市建设用地

在规划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198.59公顷。其中,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321.0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4.63%;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

2

施用地面积184.5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8.41%;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155.5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09%;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771.0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5.14%;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422.1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24%;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40.3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4%;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266.4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2.14%;预留白地37.4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71%。

②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规划区域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22.74公顷。 2、非建设用地

在规划范围内,非建设用地474.5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142.33公顷,农林用地面积为332.19公顷。

3

六、 综合道路交通

1、对外交通

规划保留天池山互通,并在绕城高速公路与昆仑山路交叉口新增科技城北互通,便于科技城北片与区域快速交通联系,缓解太湖大道天池山互通交通压力。

对外铁路客运交通联系主要依托沪宁城际铁路苏州站和新区站,科技城可以通过有轨电车1号线或2号线抵达,也可以通过太湖大道等干路网系统抵达。

2、道路系统 (1)快速路

“两横一纵”快速路系统,实现其与苏州及高新区其他片区的便捷联系。“两横”由北向南依次为昆仑山路和太湖大道;“一纵”为230省道。

(2)主干路

“三横四纵”主干路结构,“三横”为秦岭路、青城山路和玉屏路;“四纵”为嘉陵江路、龙山路、天佑路和锦峰路。红线宽度为40—60米。

(3)次干路

次干路主要承担各功能片区内部的交通,兼有交通性和生活性功能,发挥交通集散作用。红线宽度为24—54米。

(4)支路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内部道路的连接线,红线宽度为8—24米。 3、公共交通

科技城内共设三条有轨电车线路和两条轨道交通线路。

有轨电车线路为1号线、2号线和5号线,其中1号线已建,由西部生态城龙康路站至苏州乐园站,在科技城内设有三个站点;2号线在建,联系苏州新区城铁站与西部生态城龙安路站。轨道交通线路为9号线和10号线。

常规公交线路在现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注重轨道交通站点、常规公交站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的衔接,提升接驳质量。

4、慢行网络

围绕主要山体和水系,结合道路、公共设施及建筑架空空间,构建连续化、景观化且设施配套齐全的慢行体系。

沿太湖大道、天佑路、锦峰路、武夷山路、科憬路、马涧路、稼先路和华佗路形成主要的沿路慢道;在龙山、五龙山、玉屏山、凤凰山、锦峰山和小茅山等生态斑块内部结合支路网络形成山间慢道;沿步青路、松花江路、潇湘路、雁荡山路、漓江路、道元路、学森路、九曲河沿线绿化及桥家河沿线绿化形成主要的滨水慢道;在严湖-平王湖-恩古山湖-彭山湖一线及诺贝尔湖公园构建主要的游园慢道。总体上形成“上山、近水、品街、入园的十分钟进入式绿色慢行系统”。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