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 认识 16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 4. 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出世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西游记》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 这就是神通广大、无人不晓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 二、交流方法,读通课文

1. 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有些句子会觉得不好读,不好懂。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 交流自学情况,说说自己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什么,或现在还有什么不懂的。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三、自主学文,感悟猴趣

1. 读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2.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交流。 3. 组织交流:

(1)你知道石猴是从哪里来的吗?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先朗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2)这只快乐的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的句子读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四、学习语言,欣赏美文

1. 同学们,石猴出世并成王,这一经过很精彩,课文中有不少句子十分优美。 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喜欢。 2. 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 自由读,指名读,读正确。

② 这个句子在写法上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吗?(语言简练、工整,采用排比的手法。)请再读一读,读出韵味。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① 读句子,圈出动词。结合动词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② 采用对比的写法。 ③ 朗读句子。 ④ 模仿写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① 石猴跳是怎样跳进水帘洞的?体会石猴进洞动作的轻巧。 ② 朗读体会。

五、小结课文,感悟人物特点

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 的认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 (活泼可爱、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六、拓展延伸,激发积累欲望

1. 从 19 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受人们喜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2. 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吧!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仙石迸裂——出世——发现水帘洞——成王 石猴(活泼,可爱,机灵,勇敢……)——美猴王

【教学反思】

根据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时,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意;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猴王的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将读、想、说、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

8.* 红楼春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31~34 内容。 【教学目标】 1. 会认 9 个生字。

2. 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 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 【教学重点】

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释题,激情引入

1.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第 8 课《红楼春趣》(板书课题),“红楼”你想

到了什么?(红楼梦。)嗯,关于《红楼梦》,你知道些什么?

2. 学生交流对《红楼梦》的了解。(教师补充: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长篇章回体小说,前 80 回由曹雪芹著,后 40 回由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全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全面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情世态及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红楼春趣》就是这部长篇佳作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

3.“春趣”同学们怎么理解?(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嗯,春天的趣事。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这里的“趣事”指的是什么事吗?(春日里放风筝。)我们中国可是风筝的故乡,早在 2000 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风筝。它也成了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经常描绘的对象,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在他的著作《红楼梦》中也多次写到风筝。现在就让我们读读曹雪芹对放风筝的精彩描述吧。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

(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请同学们按照我们所学的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 借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通、读顺课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请教。 2. 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标注出来。

(二)同学们刚才再读课文的时候,发现课文中都出现了哪些人物?(生回答) 我们来理一理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课文人物关系) 宝玉:贾政和王夫人之子,贾母的孙子。

林黛玉:贾母的外孙女,宝玉的表妹。聪慧无比,琴棋书画样样俱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身世可怜。

宝钗:薛姨母之女,宝玉的表姐。 宝琴:宝钗的堂妹。

探春:贾政与赵姨娘之女,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 紫娟:黛玉的丫鬟。 晴雯:宝玉的丫鬟。 三、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叙了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和小丫头一起放风筝的事情。) 2. 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印象最深?为什么?

(贾宝玉:率直纯真,关爱女性。)(学生回答其他人物,老师相应补充) 3. 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举例说明。

预设一: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头子们回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语言描写。)

预设二: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动作描写。)(学生回答其他内容,教师相应补充)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课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和快乐,表现了他们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查找资料,了解《红楼梦》中的其他故事。 【板书设计】

红楼春趣

主要人物 宝玉 林黛玉 宝钗 语言描写 宝琴 探春 紫娟 晴雯 动作描写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此类文章学习较少,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再进一步讲解,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性格。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