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 细胞代谢专题强化练(提升练)(含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 细胞代谢专题强化练(提升练)(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O2,CO2参与暗反应生成(CH2O),故向密闭容器中加入O标记的O2,可在该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的淀粉的最短的转移途径是O→CO2→(CH2O),D错误。

9.(2019·江西吉安一模)为提高温室番茄产量,研究补光时长和补光光质对番茄净光合速率Pn(即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18

18

18

18181818

O2→H2

18

A.延长补光时间可提高净光合速率 B.补充3种光质均能提高净光合速率

C.补充红光与蓝光可能提高了合成有机物的速率 D.补充红蓝复合光可能降低了消耗有机物的速率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同等光质条件下补光4小时比补光2小时的净光合速率高,A正确;与对照组相比,补充3种光质均能提高净光合速率,B正确;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补充红光与蓝光可能提高了色素吸收的光能比例,进而提高了合成有机物的速率,C正确;补充红蓝复合光提高了净光合速率,积累了有机物,无法判断其对呼吸速率即消耗有机物速率是否有影响,D错误。

10.研究人员在相同且适宜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两个作物品种S1、S2的光饱和点(光饱和点是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当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测得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 B.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CO2浓度未达到饱和

C.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未达到饱和 D.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CO2浓度不足 答案 B

解析 光饱和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或CO2浓度,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测得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可能的原因是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A正确;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CO2浓度也已经达到饱和,B错误;增大CO2浓度后,暗反

5

应速率提高,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因此S2的光饱和点提高,C正确;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CO2浓度不足,还没有达到CO2饱和点,D正确。

11.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下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减弱,暗反应也减弱 B.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t1和t4 C.t4时补充CO2,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增多

D.若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比t0时增加了128mg,则此阶段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120mg 答案 B

解析 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所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反应因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减少而减弱,产生的[H]和ATP减少,暗反应也随之减弱,A正确;分析图2可知:纵坐标O2释放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此可判断,在t1~t2时段,O2释放速率小于零,说明实际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玻璃罩内CO2浓度不断升高,在t2时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t2~t4时段,O2释放速率大于零,说明实际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玻璃罩内CO2浓度不断降低,所以,CO2浓度在t2时刻达到最高点,在t4时刻达到最低点,B错误;t4时补充CO2,导致暗反应阶段中的CO2固定过程加快,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的含量增多,C正确;若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比t0时增加了128mg,将其换算为葡萄糖的积累量,则有128÷32÷6×180=120(mg),D正确。

12.某实验小组研究温度对水绵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6

A.依图可知,水绵细胞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B.图中水绵细胞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25℃ C.每天光照10小时,最有利于水绵生长的温度是25℃ D.在5℃时,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消耗氧气的速率的2倍 答案 B

解析 图中纵坐标表示光照下吸收CO2的量(即净光合速率)或黑暗中释放CO2的量(即呼吸速率)。由于没有对高于35 ℃条件下水绵细胞的呼吸作用进行研究,因此,不能说明水绵细胞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A错误;水绵细胞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是指净光合速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5 ℃时水绵细胞在光照下吸收CO2的量最高,即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大,B正确;每天光照10小时,最有利于水绵生长的温度应是20 ℃,因为在20 ℃时,每天光照10小时,一昼夜(24小时)水绵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为3.25×10-1.5×14=11.5(mg/h)(用CO2吸收量表示),C错误;在5 ℃时,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1.5 mg/h(用CO2量表示),消耗氧气的速率是0.5 mg/h(用CO2量表示),可知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消耗氧气的速率的3倍,D错误。

1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后,想进一步探究在一个小区间内的两个温度t1、t2(t1

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5%的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酶溶液,将试管A、C和试管B、D分别置于温度为t1、t2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各自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请分析回答:

(1)图示中Tm为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溶液中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水能

7

通过)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从试管A、B中取__________的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液面高度;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a.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温度为t1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b.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最适温度

(2)温度 pH、淀粉溶液的量、淀粉酶的浓度等 (3)实验步骤:①等量 ②(两侧)液面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a.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 b.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c.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温度为t1、t2时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解析 (1)分析题图曲线特点可知,温度为Tm时对应的酶活性最大,则Tm是该酶的最适温度。(2)题干信息交代本题是探究温度为t1、t2时酶的活性,则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除了温度之外的其他变量都是无关变量,如pH、淀粉溶液的量、淀粉酶的浓度等。(3)本小题主要考查设计实验要遵循的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等;在完善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对等量原则的把握,向试管中加入的溶液一定要等量;本小题的因变量是淀粉分解的量,因溶液中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淀粉分解得越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吸水能力就越强,液面就会随之升高。实验结果有3种情况,即:a.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b.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c.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 14.(2019·广东肇庆二模)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会从叶肉经果柄运输到果实。在夏季晴朗的白天,科研人员用CO2供给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测定叶肉、果柄和果实中糖类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叶肉 放射性强度(相对值) 葡萄糖 36 果糖 42 蔗糖 8 14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