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湖区人民政府2011年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莲湖区人民政府2011年工作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代服务业,努力建设城北新兴的中央商务区和生态居住区。完成郝家巷棚户区搬迁,启动北关标牌市场等一批棚户区改造。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按照“城改指导、街道实施、属地管理”的思路,优化工作机制体制,统一指挥、统一政策、统一操作,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城改工作水平。坚持安置先行,确保完成建新村、白家口村的回迁安置,力争完成马军寨村的回迁安置,新开工建设面积98万平方米,确保安置房竣工4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1.8亿元。加大搬迁工作力度,力争完成4—6个村的整村搬迁,完成剩余5个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撤村建社区工作。加强村转社区及其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进一步理顺关系,引导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创新理念、依法经营、持续发展。

(二)加快立体开发和产业升级,实现效益密集型发展

充分挖掘城区空间资源,增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灵活发展多种经济形态。打造街区经济特色优势。按照规划引导、分类实施的思路,制定出台扶持特色商业街区发展优惠政策,扶持壮大以钟楼商圈为主体、西大街和北大街为主干的综合商业街,策划新建大兴东路汉文化商业街、天朗大兴郡文化购物主题街、大兴城市景观休闲街等文化休闲商业街,改造提升桃园路餐饮街、大庆路欣集古镇街等特色商业街,合理布局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态。提高楼宇经济贡献率。加快建设一批商务商贸楼宇,按照区域产业规划,实行定向招商,形成政府指导下的楼宇经济发展模式。高度重视楼宇二次招商,重点抓好新建楼宇招商,引导楼宇朝产业聚集化方向发展。壮大总部经济规模。修订完善引进总部发展的优惠政策,继续发挥桃园开发区总部经济群聚集优势,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入区发展。抓住旧城改造机遇,建设城市综合体、五星级酒店、企业总部大厦,打造以西安国际商贸基地为核心的国际商贸总部集群,形成总部聚集带动效应。加强与有实力商会组织的合作,建立商会总部大厦。积极发展地铁经济和人防经济。重点做好北

大街、大庆路陕鼓片区等10处地铁出入口商业设施建设,布局大型综合商贸项目,形成多点辐射的地铁经济带。加快土门街心花园人防工程建设,进一步整合儿童公园等辖区人防工程资源,实现地下空间的合理有效利用。

优先发展服务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皇城现代商贸聚集区”作为西安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机遇,发挥中心城区优势,着力推进大型商贸体建设,重点抓好香港新世界百货等4个大型商贸体运营,新增商业面积9万平方米,增加商贸销售5亿元以上。扶持蔚蓝国际机电广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大庆路和星火路五金机电贸易产业展销街区,提高工业产品展销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技术开发、科技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引进知名房地产创意策划、勘测设计、中介代理机构,培育文体休闲、居家养老、食品配送、家政服务等业态,满足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培育文化旅游业发展新优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引导建设一批高档星级宾馆,形成梯次结构合理的酒店服务业。积极发展体验经济,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内涵,包装策划城隍庙鼓乐等一批非物质文化体验项目;结合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规划建设城西工业遗址博览馆,引进文化创意机构,发展工业文化体验经济。促进建筑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合理调整房地产业结构,重点抓好商业地产开发,适度发展高品质商品住宅,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确保完成5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扩大有效供给,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支持大中型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对西电公司、法士特公司等优势品牌企业的服务力度,主动做好水电煤气等生产要素的协调落实,协助企业争取国家对优势产业项目的资金扶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鼓励引导辖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将业务外包给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形成大小结合、相互促进的现代产业链。加快推进统筹城乡莲湖高陵工业园开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带动”的工作原则,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能源深加工产业、现代都市农业,主动承接大兴新区、土门地区等重点区域企业搬迁,打造我区工业产业

结构升级外迁示范基地。年内加快推进园区总体规划审批,落实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启动路网、西部中小企业创新孵化基地、集中安置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全面开发建设奠定基础。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注重推动技术突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大兴新区被列为省级首批低碳试点园区为契机,积极推进地源热泵、建筑节能、中水利用等重点节能技术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环保产业。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抓住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项扶持资金,发挥市区非公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撬动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利用辖区大中专院校和职业学校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大科技、创业、招商等各项扶持力度,做好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规范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中小企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市场引导和自律约束作用,加强产业承接、技术创新、风险投资等信息交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进创新性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强化内需拉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着力扩大内需。保持项目投资增长。实行项目建设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完善前期手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年内力争宫园壹号等25个项目竣工,东尚观湖等20个项目主体封顶,万国城四期等9个前期项目转为在建,确保12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0%增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招商引资评价体系,实行招商选资,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和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组团参加西洽会等招商活动,发挥西大街自主招商品牌作用,实行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强化

监管和服务,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合理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增强群众对未来的安定感,为扩大消费奠定基础。拓宽消费领域,大力开发文化、休闲、体育、保健等新型消费业态,组织开展迎新春欢乐购物节等12个特色主题商贸活动,满足市民消费需求。

着力推进融资体制创新。把握中央积极财政政策的扶持方向,加大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文化产业、民生工程、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项目策划包装力度,争取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支持。积极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发挥工商联和商会协会作用,利用银企合作机制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鼓励非公企业通过风险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开展民间融资,壮大资金实力。按照政策要求,实现政府性融资平台向一般公司的转化,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自主运营能力。创新融资方式,鼓励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运用专家团队做好金融政策研究和产品设计,包装策划一批融资项目。全面整合区属各类国有资产,壮大区基投公司资产规模和现金流,增强盈利和可持续融资能力。

着力创新财税管理体制。突出财政政策支持重点,加大民生领域和重点项目保障力度,努力实现向民生财政、公共财政转变。继续抓好组织收入,深化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开展重点行业纳税评估,抓好非税收入征管和契税查征工作,切实提高征管水平。完善财政部门预算改革,深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改革,探索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贷款、使用、管理、偿还一体化管理和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债务风险。

着力推动城市管理创新。以我区被列为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试点区为契机,按照“围绕一条主线,运用两个抓手,构建三大网络,打造四个平台”的思路,以城管“标准化执法”、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为龙头,以制度创新带动机制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服务创新,切实提高城市环境的动态管理水平。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